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公共政策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运用政策分析程序,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向市长推荐你所偏好的方案。
【答案】综合政策分析家的观点,政策分析过程大致包括以下步骤:
(1)问题界定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市长和政策分析家面临的问题是对城市中心地区的一块土地采取什么措施,这是问题的浅层次陈述,关键是通过对这块土地的处理能够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因此,案例中问题界定转化为通过对土地的处理,实现城市税收的增长和交通状况的改善。
(2)标准设立
本案例中,主要涉及到对土地经济价值的利用和发挥,可以使用成本一收益的方法。即对这块土地的处理的各种方式中,哪种方式付出的成本最小,产生的收益最大; 同时,另一个标准是改善城市的公共交通,方便居民的出行,以增加政策的可接受性。
(3)方案搜寻
案例中对该土地的处理,大致有三种方案:第一种是建设停车场; 第二种是招标拍卖; 第三种是拖延一段时间再来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4)结果顶测
三种方案都能产生一定的益处。第一种方案建设停车场,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增加城市的停车位; 第二种方案可以获得土地出让的收入,政府操心少,同时地块被写字楼开发商建设成写字楼后,政府可以获得城市财产税的收入; 第三种方案有利于搁置暂时的争议,进行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有利于审慎地作出决策。但这都是预测,最终的结果还得看力案实施后的结果。
(5)方案抉择
作为城市的高级政策分析家,最能体现其政策分析水平的就在于方案抉择。现将三种方案的净收益计算如下:
第一种方案:停车费:7000×7×365=1788.5(万); 零售税:42000×7000×4.5%=13230(万); 成本:建设管理费=7000=800×(980+90)万=9362.5万; 拆迁费:28万,净收益=停车费+零售税-成本=5628(万),同时由于该地块周边是文化、购物和商业区,建设大型的停车场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
第二种方案:土地出让的收入+城市财产税远小于第一种方案,不可取。
第三种方案:拖延时间容易导致问题悬而未决,不利于交通状况的改善。
(6)政策执行与监测本案例中,建设停车场的政策只有在政策执行中得到很好的执行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起到缓解交通状况的目的,因此,应制定政策执行方案,通过招标选择合格的建筑商建设停车场,将停车场的管理外包给有资质的私人公司管理,在建设停车场的各个环节上实
行监事制度。
(7)结果评估
建设停车场的政策在建设过程中,应半年一评估,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建成后,对停车场的运营应一年评估,确保运营的效益,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改进政策的实施效果。
2. 什么是政策问题? 如何看待政策问题的性质?
【答案】(1)政策问题是指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政策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状况,而且也是一种主观感知及集体行动的产物。
(2)理解政策问题可以把握以下几个要素:
①政策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或情况。政策问题首先是某种客观存在的情况,当人们感到问题的存在时必定有某些具体的事实呈现在眼前。
②政策问题是可以被感知的。一种情况事实上己存在,但不为人们所感知,仍不构成问题。 ③政策问题是大多数人所感知到的一种情况。如果一种社会状况为个人或少数人所感知,那往往属私人或少数人的事情,难以构成政策问题。政策问题必定是公共问题,它必须涉及相当多的社会成员,并为他们所感知,并具有一定的严重性。
④价值、利益、要求的冲突。政策问题联系着人们的利益、价值和要求,不同的个人、群体和阶级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利益要求。当一种情况违反某些个人、群体或阶级的利益和价值时,人们便要求政府采取某些行动,逐渐成为政府必须解决的政策问题。
⑤需要、受剥夺、不满足感的产生。一种情况之所以被认为是问题,除了与利益、价值相冲突外,它所产生的结果,还必须使人们感觉到有一种需求,必须满足它; 或者有一种受剥夺的感觉,且这种感觉必须强烈到迫切需要采取行动去解决的地步。
⑥团体活动过程。政策问题往往是团体的冲突,只有通过团体或社会的多数人对问题一再界定的过程,才能产生一个为多数人认可的问题; 政策问题也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才能进入政府议程。
⑦权威当局认为有必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问题。一个问题要成为政策向题必须是属于政府管辖内,且政府有必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那些问题。
3. 简述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测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在政策过程中,政策执行是介于政策规划和政策评估(结果评估)之间的中间环节,是将政策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政府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必须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态势,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政策问题,及时、正确地制定政策方案。而正确的政策方案要变成现实,则必须靠有效的政策执行。如果没有政策执行环节,再好的政策方案也只能
是纸上谈兵。
4. 简述我国经济政策的目标和作用。
【答案】(1)经济生活是处于基础层面的基本生活,它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物质利益关系的总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核心是如何合理、有效地配置各种社会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井合理地分配它们,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但是,社会的经济运行并不总是协调、顺畅、和谐的,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还是会产生矛盾、冲突,甚至出现市场失败,从而引发各种经济问题。为了解决、扭转经济生活中发生的矛盾和失范状态,就需要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各种准则,以制约人们的经济行为。这类旨在解决经济生活中存在问题的规范、准则、措施、策略等就是经济政策。
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可以将现阶段经济政策的任务与目标规定为经济增长、经济效率、经济稳定、经济公平、经济可持续发展。
(2)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有的文明与进步都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经济生活发展状况的影响与制约。解决经济生活中的问题的经济政策与其他的政策相比,在整个国家的政策体系中占据着基础地位,起着决定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①经济政策构成了一国全部政策的基础。无论是在哪一种社会形态、哪一种社会制度下,国家对社会的公共管理,最重要的部分总是经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就是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正像经济管理是其他任何管理的基础一样,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其他所有政策的基础。一国的政治政策、社会政策、文化政策都是在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与实施的。
②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的政策。虽然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也能对经济发展发生反作用,从而一国的政治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也会对经济政策产生能动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说,经济政策永远制约着社会其他各个领域的政策,即使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政策会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的大小、方向和有效程度仍然是由经济政策来决定的。
③经济政策是一国政策中影响最为普遍和广泛的政策。经济政策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中人数最多的普通公众的切身物质利益,因而,经济政策发生作用的时间最长,覆盖的空间最广。因此,好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起的促进作用就大,反之,错误的、不科学的经济政策会给社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论述题
5.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有哪些主要因素? 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答案】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基本因素,具体包括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因素和政策以外的因素三个方面。
(1)政策问题的特性
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性、政策对象人数及其行为需要调适量,都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执行。分析这一问题有助于政策执行人员根据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