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650中外戏剧史论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650中外戏剧史论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650中外戏剧史论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8 2018年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650中外戏剧史论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14 2018年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650中外戏剧史论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19 2018年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650中外戏剧史论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26
一、名词解释
1. 阿里斯托芬
【答案】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古希腊“喜剧之父”,是希腊旧喜剧的代表作家,他一生写了340部剧作,现存11部。《阿卡奈人》是他第一部获得头奖的作品,通过农民狄开奥波利斯单独和敌人蜡和,从而过着幸福生活的荒诞故事,表达人们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其他作品有《蛙》《财神》《鸟》等。
2. 埃斯库罗斯
【答案】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恩格斯称他为“悲剧之父”。他的作品现存七部悲剧:《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普罗米修斯》和总称为“俄瑞斯特亚”三部曲的《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神》。这些作品反映了雅典民主封建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作家的世界观。他笔下所创造的人物都有坚强的意志,他们的性格是刚毅的。他的悲剧大部分取材于神话,喜欢用三联剧形式创作,衔接严谨,情节虽不复杂,但矛盾冲突激烈,抒情色彩浓厚。
3. 拉辛
【答案】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后起之秀,其代表作品《安德洛玛克》被认为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其它作品有《费得尔》和《爱丝苔尔》等。其悲剧多采用古希腊作品中的题材,表现情感战胜理性,人物因此招致悲剧结局,侧重爱情心理描写。
4. 贝克特
【答案】贝克特是爱尔兰著名剧作家、小说家和诗人,荒诞派戏剧的领袖人物之一,新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强调世界的荒诞性、人生的痛苦和反抗的无意义,具有浓厚的悲观主义、宿命论色彩。1969年,他因“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夕,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为《等待戈多》。
5.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答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一个包括了表演、导演、戏剧教学和方法等系统专业知识的演剧体系。它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毕生创作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并发表有《我的艺术生活》和《演员自我修养》等书,被认为是对“体系”的在实践基础上的全面理论总结。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以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演员和导演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角色创造
和整个演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概括地说就是:表演艺术的任务就是根据剧本要求在舞台上再现角色形象,但要把形象体现得真实和深切就要求演员进入体验过程,在自己的天性中找到角色的依据。从而把自己完全转化为角色,每次表演都是如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我国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二、简答题
6. 请简述戏剧的功能。
【答案】戏剧具有审美功能、娱乐功能、交流功能和教育功能,这几种功能是交互作用、互相渗透的。
(1)审美功能
原始戏剧起源于宗教和战争歌舞及劳动歌舞,因而首先具有了“娱神”的实用功能,其表演通常包括了舞蹈、歌唱、吟诵、表演、对称的形式感、以故事的方式表现的神的命运、仪式感等等,这些都是美感的具体外化。后来,戏剧的宗教实用功能逐渐减弱,而终于成为独立的艺术样式,其审美功能也得以延续。
(2)娱乐功能
中世纪晚期,由于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兴起,戏剧的人文气息渐盛,娱乐性也逐渐成为戏剧的重要特点。尤其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他通过谋杀、复仇、阴谋诡计、三角恋爱、疯狂、篡权、性错位等娱乐性技巧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戏剧的娱乐功能,也使其作品达到了审美价值、娱乐价值和思想价值兼备的效果。
(3)教育功能
由于戏剧是对生活或历史的模拟,其中表现出了人类复杂的命运特性,能使人获得启迪,因而具备特殊的教化或教育功能。
(4)交流功能
优秀的戏剧能深刻形象地表达了人类的普遍情感,引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思想与情感共鸣,超越民族和时代,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7. 简析哈姆雷特性格的“忧郁”特征。
【答案】忧郁是哈姆雷特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他常常被后人称为“忧郁的王子”。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生的厌倦,对死的向往,成了哈姆雷特思考的主要内容,也是他忧郁的具体表现。在悲剧中,哈姆雷特的忧郁通过旁人的台词和他自己的独白表现了出来,而著名的独自“生存还是毁灭”更是充分地揭示了哈姆雷特内心的痛苦,以及他对人生的厌倦。
(2)忧郁不是哈姆雷特的天性,而是其人文主义理想破灭之后的精神表现。哈姆雷特就读于德国威登堡大学,那里是人文主义的圣地,哈姆雷特从学校接受了人文主义理想的教育,对人、人性和世界充满了积极、乐观的看法,赞扬人是“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世界是“一座巨
大的花园”。其父母在他的眼里就成了人文主义理想的典范。但是,父亲碎死,叔父继位,母亲很快嫁给叔父,一连串变故使哈姆雷特理想化的人文主义思想面临着巨大挑战,从而发出对人和人世的诅咒,口胃叹人世间的一切在他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
(3)哈姆雷特的忧郁还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家庭的变故让他感受到了现实的严酷,看到了现实的混乱与丑恶。他的台词在哀叹自身的不幸、命运的不公的同时,也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在他眼里,人世“长满恶毒的荞草”,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丹麦是“一座牢狱”,到处是“世人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混乱的现实让哈姆雷特“重整乾坤”的责任更加迫切,也更加沉重,加剧了哈姆雷特精神的忧郁特征。
总之,哈姆雷特的忧郁并小是其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折射,它反映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思想及其运动的反思。
8.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的战争描写有何时代意义?
【答案】《大胆妈妈》是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创作的一出历史剧,时代背景是德国三十年战争。剧中女主人公名叫安娜·菲尔琳,号称“大胆妈妈”。她带着两个儿子,一个哑女,拉着货车随军叫卖,把战争视为谋生的途径,发财的来源。这个把生活希望完全寄托于战争的女人,最终落得家破人亡。这是一个在战争中为谋生不怕冒险、不计后果的女人的悲剧。
(1)大胆妈妈的孩子都有影射时代的意义,体现了作者构思的机智
大胆妈妈的孩子们是一群“杂种”,他们所认识的父亲,并非都是亲身父亲,在别人看来这是十分奇怪的,大胆妈妈却认为这很“自然”,因为决定这个家庭的,不是“种族”因素。这显然是作者针对希特勒的“种族政策”精心构思出来的。
(2)哀里夫被母亲称为“芬兰魔鬼”,说明他的父亲是芬兰人
施伐兹卡司(“瑞士奶酪”的谐音)这个名字表明,他的父亲是个瑞士人。卡特琳是“半个德国人”,由于遭受士兵暴行而失掉语言能力,可在残疾人身上人性犹存。
(3)卡特琳在布莱希特戏剧人物画廊里是一个独一无二、很有说服力的形象
因为哑,她只能用行动表达人生信念和对生活的认识,她用行动表明,她反对大胆妈妈那种小人物面对战争无能为力的信条。卡特琳这个形象体现了那些被法西斯驱逐出家园,遭到迫害的德国反法西斯战士,在无法用语言向德国人民说话的情况下,仍以各种可能的方式从事反法西斯斗争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品质。
9. 辨析悲剧与喜剧在塑造人物方面的异同。
【答案】古典悲剧描写的多是高尚的人物,通常主人公因为过失或判断失误而导致不可逆转的致命的后果。悲剧是人对自己的本性和社会认识的戏剧化表现,人性和社会一直处于命运的威胁之下,而悲剧英雄则通过人为破坏性行为打破这种威胁,最后又不得不承担一部分责任。
喜剧违常描写比普通人更低的人物。如亚里十多德在《诗学》中所说,喜剧通常描写不如我们的人物,那就意味着喜剧人物身上通常有许多显见的缺点,或集中了普通人的性格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