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651戏剧综合知识[专业硕士]之西欧戏剧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索福克勒斯

【答案】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他在戏剧创作方面很有才华,曾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据说他的剧作有130余部之多,流传至今的只有《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等七部,其中《俄狄浦斯王》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在剧中他首创了“倒叙式”的结构范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他的创作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盛极而衰时期的社会生活,并标志着希腊悲剧进入了成熟阶段。

2. 《一仆二主》

【答案】意大利喜剧家哥尔多尼的代表作,1956年始中央实验话剧院多次演出。该剧描写仆人特鲁法尔金诺为两家主人效力,遭遇了种种的尴尬,更尝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及人生的况味。生活穷困潦倒的特鲁法尔金诺为了生存,不惜同时侍候两个主人。本以为天赐洪福,但料不到这两家主人原是亡命鸳鸯,最后却因特鲁法尔金诺的鲁莽引发出一连串趣事,反令两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他自己也从而觅得意中人,最终是大团圆结局。

3. 存在主义

【答案】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一上形成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主要采用小说和戏剧两种文学样式。它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战后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存在主义的基本主题在于揭示世界和人存在的荒诞,肯定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表现人在荒诞境况中的自南选择和精神自由,具有鲜明的哲理化倾向。为了描绘世界的荒诞感,存在主义文学将真实性原则提到了重要高度,并采用冷漠、客观的叙述语调。让一保尔·萨特,阿尔贝. 加缪是存在主义戏剧的领军人物。

4. 易卜生

【答案】易卜生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他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道德观念,将戏剧作为介人社会、讨论社会问题的手段,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与方法扩展到了戏剧领域. 一扫欧洲戏剧舞台陈腐庸俗的风气,革新了欧洲戏剧艺术,推进了其现代化进程。

5. 阿里斯托芬

【答案】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古希腊“喜剧之父”,是希腊旧喜剧的代表作家,他一生写了340

部剧作,现存11部。《阿卡奈人》是他第一部获得头奖的作品,通过农民狄开奥波利斯单独和敌人蜡和,从而过着幸福生活的荒诞故事,表达人们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其他作品有《蛙》《财神》《鸟》等。

二、简答题

6. 试分析《樱桃园》的多层内涵

【答案】理解《樱桃园》的丰富内涵,必须认识到“樱桃园”形象丰富的象征意义。戏剧的基本情节围绕“樱桃园”而展开。女主人公朗涅夫斯卡娅从巴黎回到家乡处理自己的庄园樱桃园,她不想采纳商人罗巴辛的建议将之改成别墅出租,但其拍卖后买下樱桃园的正是罗巴辛,可想而知它最后的命运。戏剧结束的时候,远处隐约传来的,正是砍伐樱桃树的斧头声。“樱桃园的易主与消失”成为这一戏剧仁富内涵生成的核心。

首先,酝酿于19世纪末期问世于20世纪初期的《樱桃园》,以“樱桃园”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革命前夕贵族阶级的失落与忧伤。其次,在平民知识分子特罗菲莫夫和安尼雅看来,从伐树的斧头声中传达出新生活的脚步。再次,在普遍的意义上,主人公童年生活的“樱桃园”具有精神家园的意义,它的消失象征着一个熟悉、温馨的世界的失去,在人们心中勾起的是面对新时代那种喜忧参半的复杂情感。

7. 为什么说莫里哀的《伪君子》是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剧?

【答案】莫里哀的《伪君子》是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剧,全剧围绕达尔杜弗这个喜剧人物的伪善性格展开情节。

(1)达尔杜弗是一个伪善的喜剧人物,他的伪善首先在奥尔贡的家人之间造成冲突,当其伪善被揭穿后,他的凶狠又使得其与奥尔贡形成冲突,最后在国王的干预下,才得到惩罚。达尔杜弗的伪善也造就了作品的喜剧特点。他身为教士,平时表现得十分虔诚,口头宣扬苦行主义; 但是他一顿饭能吃下两只鹤鹑和半条羊腿,骨子里凶狠歹毒,贪财好色。他外表仁慈,实际上是一个宗教骗子,一旦被人揭露,马上设计掩护自己的罪恶。当他的恶行被彻底揭穿,他便暴露出凶残的本性,欲置奥尔贡于死地。

(2)通过揭示达尔杜弗的伪善本质及其危害性。作者批判了社会的伪善习气。《伪君子》中的达尔杜弗己成为伪善者的代名词。通过他的伪善,戏剧概括了当时法国社会盛行的伪善习气,批判了天主教会和封建贵族的伪善与贪婪本性,揭露了宗教的危害性,具有极强的社会警示意义。从这方面看,《伪君子》不仅是一部人物性格喜剧,而且还是一部社会讽刺喜剧,具有典型性。

8. 结合莫里哀的作品,谈谈古典主义喜剧对“三一律”的应用。

【答案】“三一律”在古典主义喜剧中占有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1)二一律要求时间、地点和情节的整一,即戏剧故事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地点只有一个,情节单一。古典主义戏剧一般都严格遵守三一律,莫里哀的作品基本上遵循了二一律。如在《伪君子》中,时间大致从前一天问“早安”开始,到第二天问“早安”结束,没有超过24

小时; 整个故事情节都集中在奥尔贡家里的一间客厅里展开; 整个故事围绕达尔杜弗的伪善特征,揭露伪善的社会罪恶。

(2)古典主义喜剧在遵守三一律的基础上,也没有拘泥于三一律的规则,而是创造性地将其它的戏剧因素融入其中,获得了更好的喜剧效果。如在《伪君子》中,莫里哀就将悲剧因素融入喜剧之中,增加了剧情的紧张程度,突出了矛盾,达到了更充分揭示达尔杜弗丑恶本质和批判社会的目的。

9. 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任选)为例,谈谈人文主义戏剧的思想特色。

【答案】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神核心。同时人文主义文学注重描写现实生活,表达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文学将人文主义思想作为斗争武器,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欲望要求,肯定了人的权利,传达了资产阶级的价值标准。以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为例,其中所体现出的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特色主要有:

(1)表达人文主义的政治历史观

人们普遍感到“世界的末日到了”。新国王克劳狄斯为权势所诱惑,私欲的洪水冲垮了理智的堤坝,以杀兄之暴行,夺取王位,霸占嫂嫂,又以奸诈的手段企图置王子哈姆雷特于死地。克劳狄斯象征着文艺复兴晚期以满足个人私欲为核心的“新信仰、新道德”。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对“颠倒混乱”的人的生存环境的描绘,不仅揭露和批判了当时英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而且指出了一味强调个性解放、放纵人的欲望对社会和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危害性,作者在对“颠倒混乱”的社会表现出深深忧虑的背后,流露着对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呼唤。其实质是资产阶段人文主义者同新旧社会邪恶势力,人文主义思想与现实社会尖锐矛盾的反映; 同时也反映出人文主义思想在社会的普及。

(2)哈姆雷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哈姆雷特是丹麦的王子,他在威登堡大学念书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那时,他把世界看成是光彩夺目的美好天地,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对社会所寄托的理想,说明哈姆雷特曾经是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但是,这种美好的世界在《哈姆雷特》一剧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剧本一开始,世界便已“颠倒混乱”,人们惶惶不可终日。面对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的严酷现实,哈姆雷特像一夜间遭到严霜袭击的娇花,精神颓唐,痛苦与忧虑使他成了一个“忧郁王子”。严酷的现实,已击碎了他昔日的梦幻; 梦幻的破灭,意味着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信念的破灭,他成了一个面对重重矛盾精神无所寄托的“流浪儿”。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了他行为上的犹豫。最后他虽然杀死了敌人,但仅仅是除掉了一个恶人,而不是整个人文主义者整个理想和事业上的成功。

(3)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

在他眼里,所有的人“都是十足的坏人”。哈姆雷特对人的这种认识是偏激和悲观的,但却有其历史的深刻性和艺术的概括性,因为这实际上隐喻了文艺复兴时期在个性解放的口号下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