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大学货币银行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投机性需求

【答案】投机性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凯恩斯假定人们可以以两种形式来持有财富:货币和债券,人们在货币和债券之间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这两种资产分别能给人带来的预期报酬。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变化。因为,当利率较高时,持有债券的利率收入较大; 同时,当利率较高时,在未来时期内下降的可能性也较大,所以持有债券获得资本利得的可能性也较大。这两方面因素加起来,就使利率越高,债券越有吸引力,货币的投机性需求越小。反之,当利率水平很低时,从债券上获得的利息收入还不足以补偿可能的资本损失,所以人们就宁愿持有货币。在极端情况下当利率水平低到所有人都认为它肯定将上升时,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可能变得无限大;任何新増的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所持有,而不会増加对债券的需求,结果使利率不能进一步下降,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假如受利率影响的投机性需求称作L 2,利率为i ,则

如图所示。

图 投机性需求与利率的关系

但是,在凯恩斯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中,隐含着几个假设,即人们对自己关于未来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是确信不疑的,每个人均认为未来利率的高低将如其所预期的那样。因此各人将根据他预期利率是上升还是下降来决定是持有货币还是持有债券,二者择其一,而不是两者兼有。然而现实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即人们持有财富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资产组合,而非单一资产。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就是研究在对未来预期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人们怎样选择最优的金融资产组合问题。这一理论主要说明了以下三个问题:(1)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同时持有货币和债券的原因,以及对二者在量上进行选择的依据;(2)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当i 上升,债券的收益率上升,但却不会因此而增加持有债券的风险,因此投资者会减少货币需求而增购债券,反之则会增加货币需求而卖出债券;(3)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是通过人们调整资

产组合来实现的。总的说来,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是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发展。

2. 次级贷款

【答案】次级贷款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能力己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目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5级分类办法,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5个档次。次级贷款缺陷已经很明显,需要通过出售、变卖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属于不良贷款。一般判断标准是:①借款人内部出现问题,妨碍债务的偿还。②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套取贷款。③不能偿还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④借款人支付出现困难,且难以获得新的资金。⑤借款人不得不拍卖抵押品履行担保等来寻求还款资金。⑥借款人经营亏损,净现金流量为负数。

二、简答题

3. 试述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答案】金融体系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金融体系主体的商业银行,更是在经济中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有:

(1)充当信用中介。充当货帀供应者与货币需求者之间的中介,是银行最基本的职能。一方面,它动员集中社会上各种暂时闲置的资金,作为银行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它再将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贷放出去,投向需要资金的企业和部门。将闲置资金转换到生产用途中。这个职能对于提高全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2)充当支付中介。银行可接受企业或客户的委托,办理货币的收付与结算、货币与贵金属的保管等业务。银行为客户办理非现金结算,对于加快资金的流通、节省货币流通费用有很大的作用。

(3)创造信用流通工具。银行能创造出信用工具,执行货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银行最初创造的信用工具是银行券,在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以后,纸币由中央银行发行。而后,银行产生的支票又逐步成为现代经济社会最主要的支付工具,在欧美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交易约90%是以支票为支付工具的。目前,信用卡和“电子货币”等新的信用支付手段,地位日益重要。

(4)作为信用创造的主体。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在留足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之后,可以基于盈利的动机,利用剩余的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形成存款的增加和信用的扩张。由于商业银行接受存款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金融机构,所以在信用创造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5)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资源、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开展广泛的金融服务,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例如,商业银行开展的代转工资、信息咨询、电脑处理等等服务都超出了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范畴,既增加了自身的盈利,又可以借以扩张自身的资产负债业务。

(6)调节经济。商业银行通过其中介活动,调剂社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同时在中央货币政策指引下,在国家其他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有时,商业银行还可通过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来调节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4. 试评价金融市场功能得以实现的理想条件。

【答案】(1)金融市场的功能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市场作为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处于神经中枢的地位。从整个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它提供如下几种功能:

①融通资金功能。②调节资金功能。当资金的供应大于需求时,利率就会下降,利率下降时筹资成本下降,从而刺激需求增加,最终达到资金供求平衡。反之亦然。③有效配置资金功能。

+同产金融市场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有效地引导资金按照效益高低和盈利多寡,在不同地区、

业、不同企业之间合理流动与重新组合。④防范风险功能。金融市场的多种投资工具既能分散投资风险,又为投机套利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⑤资金积累功能。这主要是通过长期资金市场的作用,促使储蓄转化为投资而实现的。⑥经济信息功能。

(2)金融市场功能得以实现的条件。

要使得金融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十分活跃,社会上存在着庞大的资金需求和供给,这是建立金融市场并能有效运行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大量的资金需求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投资者对金融市场资金的供给源源不断,则支撑了金融市场的壮大。

②完善和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体系是金融市场的主题,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灵活而有效的金融服务, 沟通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应者,从而赋予金融市场活力,创造金融市场效率。

③金融交易的工具丰富,交易形式多样化,才能满足社会上众多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多种多样的需求,充分调动社会的资金,发挥金融市场积累和融通资金的功能。

④健全的金融立法。在金融市场中,交易双方都能遵守竞争的基本规则,交易相对自由;有了健全的立法,才能保障交易双方的正当权益,保证金融工具的信用。

⑤市场管理合理,货币当局能够适应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运用适当的金融手段来调控市场的运营。这也是金融市场发挥其应有功能的必要条件。

⑥市场交易主体理性。只有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具有充分的利益约束,能够理性地决定自己的交易行为,才能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的供求变化做出正确的投融资决定,从而使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和调节功能得以正常的发挥。

我国目前尚不具备上述条件,因此金融市场发展很不规范,金融市场的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股票市场存在着普遍的信息欺诈行为,投机泡沫不断膨胀,资金融通功能和价格决定机制受到非常严重的扭曲。而债券市场的规模非常小,融资工具和交易主体都十分缺乏,直接融资迟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大力进行市场机制的改革,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功能,以疏通金融导管,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