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解释受测者的心理测验分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测验分数的解释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第二,如何将测验分数的意义告知给受测试者。
在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和功能。
(2)对导致测验结果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防片面极端。
(3)必须充分估计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一定要依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相匹配的情境中获得资料。
(4)解释分数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5)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应以“一段分数”来解释,而不应以“特定的数值”来解释。
(6)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如需加以比较,必须将二者放在统一的尺度上。
2. 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说明为什么重感冒患者往往会感到食而无味。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感觉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感受性提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一般而言,在适当的条件下,不同感觉之间多少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是:对此感觉的弱刺激会提高另一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激会降低这种感受性。
(2)味道不完全取决于味觉,也受嗅觉的影响。味觉和嗅觉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相互作用。味觉受到食物气味的影响,当感冒时,人们不能感觉到食物的气味,就会食而无味。
3. 下图是伍德•沃德在一项研究中用的所有刺激,旨在考察6个月大的婴儿能否认识到实验者的伸手动作是指向某一特定客体的(即带有某种意图的动作,而不只是具体时间空间特征的动作)。让婴儿可以看到平台上放置的A 和B 两物体。
步骤一:一人多次反复从右下侧去拿A ,使婴儿观察并习惯。
步骤二:AB 调换位置,仍从相同位置去拿A 。
步骤三:AB 位置不变,但转而选择B 。(图略)
A (球)B (小熊) B (小熊)A (球) B (小熊)A (球)
图一:习惯化刺激 图二:测验刺激 图三:测验刺激
实验结论证明,婴儿对新客体事件的去习惯化程度高于对老客体事件的去习惯化的程度。 依照习惯化一一去习惯化范式,分析该实验的逻辑及其结果的意义。
【说明:用文字取代图画的球和小熊。每个图从右下侧有只手伸过去,去拿A 或B 。选择的物品在图中用红色字体标注。】
【答案】(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范式: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刺激,若干次后,婴儿就会不再注意该刺激,或者其注视时间明显变短,乃至消失,这一现象成为习惯化。如果给予一个新的刺激,婴儿的注意时间又恢复或变长的现象叫去习惯化。
(2)实验逻辑:运用被试内设计,一个自变量是A 球与B 球的位置,一个自变量是拿A 球或者B 球,因变量是儿童对于拿A 球与B 球的注意时间,结果反应拿不同位置的相同的球,儿童的注视时间变短,拿不同的球,注视时间变长。结果证明了婴幼儿具有超强的反映外界刺激与适应环境的能力。
4.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研究一:有人探讨了不同亲缘关系成员在不同养育环境下智力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如下表。
不同水平亲缘关系的亲属之间智力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
研究二:研究者测查了5岁的非裔美国儿童和白人儿童的智商,对每个儿童家庭的社会地位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对这些社会经济变量间的差异与不同种族儿童智商的差异是否有关进行了评估,结果如下表。
非裔美国儿童和白人儿童智力分数的差异
(1)研究一应用的研究方法或技术是什么?
(2)从研究一和研究二分别能得出哪些结论?
(3)结合研究一和研究二,说明在考察遗传与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问题时,研究设计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1)研究一应用了相关研究方法。具体而言,使用了家族与血缘关系的研究手段(或双生子研究)。通过对不同遗传和环境的个体之间相关系数的计算,可以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得出遗传和环境对智力的各自的影响。
(2)从研究一得出的结论:①智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亲缘关系越密切,智力的相关程度越;②智力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亲缘关系相同,相同家庭中的成员之间智商的相关系数高于不同高)
;③智力既受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从研究二得出家庭中的成员之间智商的相关系数)
的结论:非裔美国儿童和白人儿童在智商上的差异并非种族差异造成,主要由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如经济收入、家庭环境等)引起。
(3)在考察遗传与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时,研究设计应注意严格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如要探讨遗传因素的作用,血缘关系研究是比较有效的途径。同卵双生子之间智力上的相似性,可归结为遗传的作用;智力上的差异性,可以归因于环境因素。如果要探讨环境因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研究设计必须控制遗传因素。考察智力的种族差异,也必须控制一系列的环境因素,才能得出信服的结论。此外,必须对环境因素变量进行清楚的界定和操作。
5. 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案】青少年在个性发展上的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及与父母、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总体来讲,青少年的个性特点有二:其一是不平衡性;其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具体的包含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1)自我意识所包含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同一性等多个方面发展。
(2)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其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像以往那么单一了,但还是表现出明确的两面性。
(3)青少年早期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主要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为主,即天真的利己主义和“好孩子”的定向。到青少年中期,第三阶段的道德判断逐渐占据优势,同时也出现了第四阶段的道德判断,即“维护权威和秩序的道德观”。青少年晚期,处于第四阶段的人数明显増加,对社会责任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持等在道德判断中所占的比例也更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