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临床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根据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应如何进行品德培养?
【答案】(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对人的社会行为包括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学习论。他提出,道德行为形成的决定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以及各种客观条件、榜样和强化等,强调模仿与观察在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班杜拉认为,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被模仿者(榜样)受到奖惩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作用。即学习者只要观察到榜样的反应,即使自己未直接受到强化,也未进行实际练习,也能形成某些相应的行为。他称这一现象为观察学习,认为人的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这种观察学习形成的,提出了“道德观念和行为经过后天的观察学习可以形成和改变”的观点,强调教师言行一致和为学生树立榜样的重要性,强调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品德形成的影响。他还强调了社会环境中的影视和书刊等传播媒介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班杜拉不赞成道德发展过程分阶段的观点。社会学习论者设计了一系列试验,如攻击性行为的实验、抗拒诱惑的试验、言行一致的试验等。这些实验均以其周密的设计、严格的控制以及与生活情境的接近,而令人信服地充分论证了以上观点。
(2)社会学习理论对品德培养的启发
在道德知识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道德内容,包括语言和表象的形式作为教材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自我评价,领会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发展为观念;在道德情感方面,引导直接的情绪场景体验,也可以通过一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学习,发挥想象能力,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道德行为方面,学习榜样行为,増强道德意志,抗拒诱惑,养成良好的习惯,消除坏习惯。
2.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运用自我效能
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启动和改变。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2)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
①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因为它基于个人的直接经验,所以,对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最大。一般成功经验会増强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要受到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
②替代性经验。人类许多的效能期望来自于观察他人所获得的替代性经验,能否成功获得这种经验,一个关键因素是观察者能否与榜样一致。
③言语劝说。在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各种因素中,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地应用,但由于它缺乏经验基础,所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是十分牢固。
④情绪唤醒。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情绪唤醒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只有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可能期望成功。
3. 简述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答案】(1)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
(2)影响反应时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机体因素两大类:
①外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刺激呈现的感觉通道:不同的感觉通道的刺激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
b. 刺激的物理特征:刺激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会影响到反应时的长短。
c. 刺激物的复杂程度:刺激物的复杂程度会影响到反应时。
d. 刺激呈现的位置:不同的呈现位置会影响到反应时。
e. 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时间和空间因素的累加会影响到反应时。
f. 其他来自环境和实验仪器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反应时。
②机体因素包括:机体的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被试的年龄、练习、个体差异等。
4. 举例说明成年晚期认知的变化。
【答案】成年晚期认知活动的显著特点有三点
(1)退行性变化,即总的趋势是减退或老化而不是増长或发展。如视觉减退
随着年老,由于眼睛晶状体弹性变小,调节力逐渐下降,因而时常看不清近物,出现老花眼。柯林斯等人曾对4862名6〜16岁儿童及6479名20〜60岁成人的视力进行测查,发现6〜20岁视力达到或超过1.0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増加。
(2)持续性,即増长或发展并没有终止,而是在持续进行,如高级认知机能思维、晶体智力等。格林)研宄了24〜64岁个体智商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智力一直可以増长到40岁,其后仍保持稳定。
(3)差异性,一方面表现为不同心理机能老化的早晚和速率不同,如感知觉衰退得较早较快,而思维等老化得较晚较慢;另一方面表现在个体之间:有些老年人甚至高龄老人担任政府高官或大中型企事业的主管或决策者,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洞察力和相当高的智慧,但也有些老年人记忆显著衰退,心智显著钝化,思维严重迟滞。可见,成年晚期的认知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以衰退或发展单一维度来评述,而应作具体的分析。
5. 什么是发展任务?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什么?
【答案】(1)发展任务定义
所谓发展任务,简单来讲就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处于第七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创生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具体分析如下:
①创生
“创生”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履行父母的职责,如生儿育女,也包括被称之为“生产力”、“创造力”的内容,如积极参与竞争,为社会作出贡献。所以有人认为,埃里克森的创生概念类似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概念。
②停滞状态
对于长期持续拼搏的中年人而言,往往因工作超时而负担过重,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一旦感到自己不能一如既往地竞争与创造时,就逐渐进入停滞状态。处于停滞状态的人往往感到精力枯竭、生活无趣,常常过分关注自己。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成年中期,每个人此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停滞。
因此,使个体获得创生,避免停滞是成年中期的主要任务。如果能成功地完成这一任务,就有助于中年人发展出与创生相关的优良品质,即关心的品质。
6. 什么是测验的信度? 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信度的含义
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程度。其实质是对测验控制误差的能力、对测验的结果准确、可靠地传达真值信息能力的量度。理论上定义为对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的比率,即式中,代表测量的信度,代表真分数的变异数,代表实得分数的变异数(总变异数)。常用的信度的估计方法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评分者信度和分半信度。不同信度系数的估计方法以不同的假设和前提条件为基础,不能仅以数值来比较其信度的高低。
(2)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
①受试者方面。就单个被试而言,其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意力、持久力、求胜心、做答态度等会影响测量误差。就团体被试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若团体的平均水平太高或太低,同样会使测验总分的分布变窄,低估测量的真正信度。
②主试者方面。就施测者而言,若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被试一定的暗示、协助等,则测量信度会大大降低;就阅卷评分者而言,若评分标准掌握不一,或前紧后松,甚至是随心所欲,也会降低测量信度。
③施测情景方面。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阔窄是否恰当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
④测验工具方面。试题取样不当,内部一致性低,题数过少,题意模糊,题目太难或太容易等都会而影响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