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822经济学原理(二)(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谈谈你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道路的认识。

【答案】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1978年开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和伟大实践。

(1)改革的目的和基本任务

①改革开放是我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升级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改革的目的决定着改革的基本任务。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必须认真总结我国的历史经验,认真研究我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同时必须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完成这样的基本任务,就必须明确改革的性质,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2)改革的性质和方向

①在改革初期,《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明确改革的性质,实际上也为改革确定了方向,即我国的改革必须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坚持这样的方向是正确的选择,是改革取得成功的保证。

(3)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

目标、任务和性质确定之后,改革的道路、方式就具有关键的意义。与世界上其他进行改革的国家不同,我国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在这样的道路上,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在改革进程中,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手抓”,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有力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顺利推进。在积极发展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注意稳妥,避免大的损失和社会震动。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局部突破相结合。

既继承优良传统,又勇于突破陈规,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验。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坚持统一规划,配套进行。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分领域、分部门、分地区、分行业等有重点、有步骤地不平衡推进。

③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我们选择受计划体制束缚较小的非公有经济进行突破,在允许、鼓励、支持、引导的政策下,使之加快发展,并在体制上、竞争力上对公有制经济的管理体制形成竞争格局; 再加快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很快便形成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所有制格局,并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④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

及时总结群众创造出来的实践经验,尊重群众意愿,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妥善处理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长期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使改革赢得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从而为改革提供了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2. 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

【答案】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基本关系如下:

(1)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着社会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在生产关系诸要素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它决定着某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

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一式,是支配经济单位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组织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如何划分经济管理中各经济利益主体的权限和责任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联系表现在:

①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都要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都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应时就促进生产力发展,不适应时就阻碍生产力发展。

②经济体制在受生产力决定的同时还受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要为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服务,合理的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将阻碍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③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系统的范畴。经济制度属于本质关系层次,它是某一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是一定生产关系本质属性的结合。经济体制属于经济运行关系的层次,它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表现在:

①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经济制度强调经济利益关系,经济体制强调经济组织关系。

②二者反映的层次不同。经济制度揭示人与人之间的深层次的所有制关系,而经济体制反映的是社会经济中较为浅层次的关系。按照经济制度的规定性,可以将人类社会经济制度区分为封建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等; 按照经济体制的规定性,可以把同‘社会经济制度的经济体制区分为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等等。

③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有不同样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3. 简述股份公司出现后资本主义企业财产关系变化的新特点。

【答案】股份公司是一种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把分散的和独立的单个私人资本组织起来统一经营的企业制度,它是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创新。在股份公司出现以后,资本主义企业的财产关系已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具体来讲有以下新特点:

(1)资本雇佣劳动仍然是企业所有制关系的本质。但是,在现代股份公司高度分散化的产权结构中,工人、管理人员通过持有一定份额的股份也兼有资本私有者的身份。

(2)其所有权的分散化,以及同此时相联系的所有权证券化、市场化,使得任何一个所有者都无法绝对控制、支配企业,也没有必要去支配、控制企业资产,所有者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将自己的则产交给最会经营管理企业的人来管理,以实现资产价值的增殖。

(3)传统意义的资本所有权包括所有、占有、收益、处置等完整的权利,在现代股份公司,资本所有权内部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对许多企业出资者或资本所有者来说,‘言的所有权主要体现在分享收益和最终处置财产的权利上,它虽然是企业财产的最终所有人,然而也不能直接支配、任意使用企业的财产。

(4)股份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意味着股东对公司经营活动、财产处置的实际控制力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权控制力已经不存在。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索取企业剩余利润仍然是资本的本质,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所有权形成了对经营权的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在这种制度的安排中,私人所有权仍然是构成公司中所有者对经营者激励或约束的重要基础。

因此,股份制的出现,一方面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提高了资本社会化的程度,改变了资本主义企业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本质,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4. 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答案】(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①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政治经济学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