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63传播学综合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刺激一反应论
【答案】德弗勒把早期的“魔弹或靶子论”这套受众理论概括为机械的刺激一反应论。指的是对某个对象施加一定的刺激,便会引起一种固定的、可以预见的反应。
2. 批判学派
【答案】批判学派是传播学研究的一大学派,它是以对既定的传播现实和现存的传播体制进行全面、深刻、系统地批判而闻名,锋芒所向直指传播的要害:即为谁传播,为何传播。批判学派主要致力于对传播现象之深层背景的考察,史注重传播及传播体制的阶级性和历史性,更强调传播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它是以西欧为中心传播学的一大学派,他们研究的长处是有高屋建领的视角,令人茅塞顿开之感; 他们的不足在于忽视或根本就无视对传播自身规律的探讨,置实际经验、具体问题于不顾。
3. 社会化媒体(socialmedia )
【答案】社会化媒体是一个近来出现的概念,大致上是指“能互动的”媒体,或者说,如果缺乏用户的有效参与,平台基本上就毫无内容的媒体。社会化媒体改变以往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为多对多的“对话,,。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包括: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大部分的社会化媒体都具有强大的连通性,通过链接将多种媒体融合到一起。
4. 象征性互动理论
【答案】象征性互动论把人看做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性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象征性互动理论的创始人是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 米德。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学者H.G. 布鲁默、T. 西布塔尼、R.H 特纳等学者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
5. 死线抽象
【答案】死线抽象是指人们只在语言“抽象阶梯”的某一级上使用语言,把语言死钉在某一抽象水平线上。这条死线可能是一条抽象程度较高的线,如运输工具; 也可能是一条抽象程度较低的线,如波音747。不管是高是低,只要紧盯在一条抽象线,就叫死线抽象。
6. 达拉斯·斯密塞
【答案】达拉斯·斯密塞是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泰斗,提出了“受众商品论”和“免费午餐”的概念。斯密塞指出,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需求控制主要是通过大众广告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卖主是大众媒介,买主是广告商; 大众媒介的内容不是广播电视或者报纸媒介生产的真正商品,其本质是为了获得潜在的受众和保持其忠诚的注意力而使用的诱饵,类似于旧时的沙龙或鸡尾酒会上的“免费午餐”,其目的是为吸引和保持受众观看节「、阅读报纸和杂志,并且培养一种对公开或隐含的广告信息做出有利反映的情绪。“受众商品论”解释广播电视的广告时段和报纸版面空间具有价值的原因,揭示大众传播媒介的真正产品是受众群体。
7. 抽样调查法
【答案】抽样调查法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其中,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称为“总体”; 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样本”。在抽样调查中,样本数的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抽样的方式,有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大类。
8.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答案】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是指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乃至人物、组织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认为,大众媒介的这种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会给大众传媒传播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大众传媒的信息共享性、权威性等特点使其具有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人们通过大众媒介了解世界,媒介的价值取向和引导方式等直接影响大众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判断。
二、简答题
9. 奈斯比特提出的理解信息社会的五个要点是什么?
【答案】1983年奈斯比特在其《大趋势一一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中提出了理解信息社会的以下五个要占.
(1)信息社会是一种经济的现实,而不是抽象的思想。
(2)通信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革新,消灭了信息的流程,加快了变化的步伐。
(3)新信息技术会首先应用到旧工业部门去,然后再逐渐产生新活动、新方法和新产品。
(4)在这个知识密集的社会,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具有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制度却生产出日益增多的低劣产品。
(5)新信息时代的技术不是绝对的。它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高技术和深厚感情的原则。
10.20世纪中期,布卢默对“大众”一词的是如何描述的?
【答案】大众(mass )导源于大众社会所指的乌合之众,即孤独的群体。有以下四个力一面:
(1)大众分布广泛,差别很多。
(2)大众是个不知名的群体,由不知名的芸芸众生组成。
(3)大众互不往来,很少沟通,谁也小知别人的存在。
(4)他们独断独行,很难采取一致的行动。
布卢默的分析其实也代表着本世纪初思想界对现代社会的流行看法,群各自为战的乌合之众。1947年布卢默对“大众”一词的描述这就是把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的人视为一
11.简述问卷法与访问法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谈口问的形式来搜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而问卷法是其中包括了问题和其他类型的项目、调查研究人员通过它来获取和分析相关的信息、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主要在抽样调查研究中使用,但同时也可以在实验、实地研究和其他观测方法中使用。(1)问卷法与访问法的区别
访问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间卷法是定量研究方法中的一种。
访谈法在收集事实资料时并不明确是要得出什么结论,或没有具体假说,当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时,研究者从资料分析中获得结论。所以,访谈法虽然有一定的访谈问题设计,但非常灵活。同时,访谈的具体环境对访谈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也导致了可能每个访谈者被问到的问题会有不同。正因为这样,访谈法收集到的资料不容易进行量化。而且因为访谈的样本常常是很少的,所以访谈法得出的结论不适合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问卷法建立在假说的基础上,根据证明假说的需要有目的的收集事实,以对假说进行证明或证伪。所以其问卷设计的问题是固定的,每个调查者回答的都是相同的问题,且容易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的结论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2)问卷法与访问法的联系
两者都收集资料的方法,它们常常被同时使用,可以相互补充,也就是说可以先大范围的用问卷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粗略的研究,然后对其中的个别对象通过访谈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也可以先对小规模的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再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即问卷调查,将研究结论推广到更大范围中去。
12.简述柯日布斯基的普通语义学原理。
【答案】柯日布斯基认为,“人是时间的连接体”,人不同于动植物的特点是有语言,并以此连接时间,从而把经验代代相传,创造出全部人类文化成果。在《科学与精神健全:非亚里士多德体系和普通语义学概论》一书中,他提出三个所谓“保护个人不上当受骗和自欺欺人”的普通语义学原理:
(1)非等同原理。即世上没有各方面完全等同的两个事物,而且由于变动不居,一个事物本身也不等同。
(2)非全原理。即任何一个事物均有无数特点,非人所能说完全。
(3)自身反映原理。即表达离所表达的事物愈远,价值就愈小。
柯日布斯基声称,人们一旦掌握了这三条“科学”原理,就有了“健全精神”。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