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烟台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学实务综合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答案】1993年,美国政府率先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信息高速公路,其正式名称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按照这一计划,美国将在10年至)5年内,在全国铺设高速度、大容量的光缆网络,建成一个集广播、电视、电话、电传、网络等各种媒介于一体,能对声音、图像、文字、数据等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高速传输的多媒体信息系统。之所以称为信息高速公路,是指信息在这个系统里传输,就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样,没有路障,没有管制,可以畅通无阻。
2. 把关人
【答案】把关是指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从各自的观点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行为,而有这种行为的人称为把关人(守门人),这是传播学研究的一大范畴。在传播活动中,把关人也要对感受到的信息进行选择,他认可的信息才能继续流通,否则就只能呆在门外. 这一概念是由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心理学家卢因在1947发表的论文《人际关系》首创的。
3. 概率抽样
【答案】概率抽样(ProbabilitySampling )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即任何要素都要具有同等的、独立于任何其他事件的被抽到的概率。概率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SimpleRandomSampling )、系统抽样(SystematicSampling )、分层抽样(StratifiedSampling )、整群抽样(ClusterSampling )等。在我国,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①按随机原则抽选样本; ②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中:③可以用一定的概率将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4. 控制实验
【答案】控制实验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在传播学中,控制实验主要是用于测试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方法由卢因和霍夫兰从实验心理学中引入传播研究领域。
控制实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控制实验的环境; 控制实验的对象; 控制自变量和因变量。它在在传播学领域的应用主要依赖于三个条件:(1)能否建立一个包含因果联系的假设,这一联系指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2)被观察的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是否能与其它变量隔离开,以确保研究者观察到的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直接关系,而不是其它。(3)自变量是否能够被操作或改变。
控制实验法的优点在于研究的内在逻辑性较强,而它的不足则表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控制实验是在人为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现实生活中过于复杂的环境和条件。因此,控制实验法适合于微观的传播效果研究。
5. 双向传播
【答案】双向传播是指传播总是先由某个信源发出某种信息,中间经过某条信道的传输,而到达信宿。与此同时,信宿也可能作为信源发出信息,经过信道而返回信源。传播是一种共享信息的过程。
6. 社会信息系统的“双重偶然性”
【答案】双重偶然性是指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由德国社会传播家鲁曼提出。双重偶然性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 库利
【答案】库利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他设了《传播》一章,从传播的概念、传播的意义和重要性、传播与人际关系、传播的社会心理功能,到印刷媒介与近代社会、舆论的形成过程等,对传播的许多重要间题做了深刻的论述。从这个意义上年,库利是最早系统研究传播现象,并最早进行了理论化尝试的一位重要学者。库利关心的一个主要课题是人的社会化问题,并为社会学和传播学提出了两个影响深远的概念:一是“初级群体”(pximaxygroup ),二是“镜中我”Clooking-glassself 。在库利看来,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它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将整个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库利关心的焦点是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没有给予充分关注,这与他对大众媒介的营利性感到不满有一定关系。
8. 传统学派(经验学派)
【答案】传统学派,又称经验学派,是传播学研究的一大学派,它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和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都同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他们的研究方法及成果都带有十分突出、十分明显的经验色彩,所以传统学派又有经验学派之称。传统学派立足于具体的传播实践,研究成果往往能直接用来指导人们的传播活动,尤其对开展卓有成效的传播意义更大,这是其长处。它的缺陷是把传播的现状当成天经地义,无可置疑的事实,并以接受既定事实为前提来从事研究。
二、简答题
9. 简述媒介的负面功能。
【答案】大众媒介既有正面的功能,又有负面的功能; 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适当地控制,它的负面功能可能更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大众媒介持续不懈地宣传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状。
这里尤为明显的不仅是媒介反复传播一些内容,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对另一些内容不予传播,使人丧失辨别力,只知盲目地顺从于现状,认同于现状,而不再考虑既定的一切是否合理。
(2)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这的确是媒介的一大弊端。
(3)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
如今随着生产的现代化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供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然而媒介却以它诱人的通俗货色占用人们宝贵的时间。
(4)最后一项也是最关键的一项负面功能就是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让人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二是由此剥夺人的行动能力。媒介使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停留在表面,而这种表面性常常掩盖了群众的冷漠态度,使人处于虚幻的满足状态从而丧失行动能力。
10.辨析:传播效果是指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的有效结果,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传播主体的传播技巧。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答案】这一观点具有片面性。理由如下:
(1)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这一概念具有以下双重含义:
①这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②不管传播者有没有传播意图,他们所从事的传播活动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受传者受到了传播活动的影响,在什么力一向、多大程度上加强或改变了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2)制约和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传播主体。传播主体方面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传播者的可信度和权威度。
在现实生活中,可信度与权威度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有权威的人自然值得信任,值得信任的人往往具有权威。对传播者来说,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和权威度无疑会提高传播效果。
②传播技巧。传播是一项技巧性很高的活动,不同的传播方式往往会带来不同的传播效果。所以,要提高传播效果,就要掌握必要的传播技巧。
耶鲁学派将传播的说服艺术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a. 正反之选:要说服受众接受一种观点,是把这种观点的优劣都讲出来好,还是只讲优势好,是使用“一面之词”还是“两面之词”,传播媒介必须作出合理的选择。在多数情况下,一味地否定或简单地肯定,都很难说服受众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但在某些情况下,只讲“一面之词”要比兼谈“两面之词”更有效。
b. 先后之选:提出观点的先后顺序,即把传播者的观点放在开头说还是放在最后说,对传播效果也有影响。放在前面的内容最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而放在后面的内容则更容易被受众记住。
c. 明暗之选:结论是由传播者明白给出还是由受众自己得出,也会对传播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