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844外国文学之外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多余人
【答案】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 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2. 《十日谈》
【答案】《十日谈》是薄伽丘创作的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一部文学作品。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3. 黑色幽默
【答案】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一个文学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编了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12个作家的作品,题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即由此而来。黑色幽默是指意志坚强的个人对可怕而又滑稽的社会现实的冷酷嘲笑,它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井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主要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马斯·平钦、约翰·巴斯、詹姆斯·拍迪、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唐纳德·巴赛尔姆、科马克·麦卡锡等。这一流派影响最大的三部作品是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尼格的《第五号屠场》以及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
4. 三一律
【答案】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它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
政体的要求,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摒弃。
二、简答题
5. 试析索因卡的创作倾向。
【答案】索因卡是一位思想非常敏锐,自觉追求艺术创新的当代非洲作家,其创作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索因卡的创作在思想倾向上,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
①索因卡关注人们在现实社会中面临的非洲本土传统与西方欧洲文明的冲突,揭示当代非洲社会发展的滞后性,以及殖民文化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②索因卡的创作充满了强烈的战斗性。索因卡崇尚自由,反对各种形式的奴役,并曾因为参加反对暴力和恐怖的斗争而被非法关押,这一经历极大地影响到其创作倾向。对他而言,文学创作就是为自由而战的武器。在创作中,他批判种族歧视,揭露专制统治的黑暗,抨击政治的腐朽,嘲讽社会的各种荒谬现象。
(2)在艺术追求上,索因卡的创作也呈现出两个方面的倾向
①索因卡始终以非洲文化为基础,不仅善于从非洲生活中选取创作素材,而且还善于创造性地运用非洲文化传统因素,例如舞蹈、宗教仪式、假面舞、哑剧和音乐等,从中提炼出富有魅力的艺术表现方式。
②索因卡因为长期在英国学习和工作过,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如象征主义诗歌、荒诞派戏剧、表现主义戏剧、意识流小说等对他产生了直接影响,培养了其大胆创新的自觉意识,努力尝试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方法与非洲本土艺术的表现形式予以融合。
6. 举例说明为什么中世纪文学(史诗、寓言、骑士文学)是多种文明与文化融合的产物?
【答案】欧洲中世纪文学之所以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主要是因为:
(1)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
①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在罗马帝国的北方,很早就有蛮族部落形成,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克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他们各自的生活状况和习俗,实际上形成的是各自不同的文化种群。而后,从公元1世纪末到公元3世纪,日耳曼各部落又开始结成不同的联盟,如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盎格鲁一撒克逊、伦巴德等。这种古代蛮族文化的融合,实际上催生着整体性欧洲文化的形成。例如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民族史诗。
②体现在古代希腊罗马的先进文化与蛮族落后文化的融合上例如在中世纪漫长的历史时期,有些封建统治者和教会人士常常就利用古代文化遗产宣传其思想,利用古代天文知识编撰教会历书,利用民间音乐伴唱圣诗; 有些人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典故和材料加以改造,用拉丁文将其写成宗教故事等。752年加洛林王朝建立之后,查理大帝“还派人搜集和抄写古代抄本”。这说明,
当北方的蛮族人与欧洲本土的文明人相互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蛮族文化与希腊罗马文化实际上也融合在一起了。如《伊戈尔远征记》记叙征服的民族史诗。
(2)欧洲中世纪文学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这主要体现在欧洲的本土文化与希伯来文化的融合上,也体现在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构成上。处于中东地区的古代希伯来人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诗歌、小说、预言、箴言等方面,均取得了较高成就。这些文学成就被收入犹太教的经典之中并随着被欧洲人变为自己的基督教教义的一部分之后,在欧洲大陆开始广泛地流传,并日益与欧洲大陆的人们的思想观念融为一体。而在中世纪欧洲占有重要地位的拜占庭文学,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更清楚地显示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特色。拜占庭位于从东方到西方的重要商路上,当时君士坦丁堡是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这就使得拜占庭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因素的综合性特点。例如,无论是在公元7至11世纪拜占庭封建制度形成与发展时期出现的诗歌创作和散文作品,还是11至13世纪出现的宫廷小说、讽刺作品,都可以看到这一点。例如表现十字军东征的骑士文学就明显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
(3)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在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乃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基督教在公元4世纪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后,在奴隶主意识形态中即开始占据愈来愈大的比重。1054年基督教内部东西两派正式分裂后,西派的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各国思想领域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宗教教义就是政治信条,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但也要看到,在基督教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过程中,它与世俗文化之间形成了两种交融关系:
一是基督教文化在对古希腊以来的世俗文化精神大肆排斥和毁灭的同时,又将某些世俗文化的材料、体裁和艺术手法等,经过改造,纳入到了基督教文化体系之中。
二是在中世纪出现的很多世俗作品里,都包含着宗教性的内容,有些作品宗教的因素还很强烈。例如,中世纪后期产生的民间文学、骑士文学乃至城市文学中,都显示出了与基督教文化的强烈的融合关系。具体作品如《列那狐传奇》《玫瑰传奇》等。总之,世纪文学是在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再加上中世纪独特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一争,就造成了中世纪文学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艺术形式更加成熟,表现手法进一步开拓,用艺术形式表现人的情感趋于自觉和强化。
7. 维吉尔在《埃涅阿斯纪》中是如何借鉴荷马史诗的?
【答案】维吉尔在写《埃涅阿斯纪》时,以荷马史诗为蓝本。其对荷与史诗的模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以荷马史诗为蓝本创作
①从结构上看,史诗的前半部分写埃涅阿斯的海上冒险,模仿《奥德修纪》中奥德修斯海上漂泊以及回家的时间结构; 后半部分写特洛伊人与拉丁姆人之间的战争,模仿《伊利昂纪》中特洛伊战争的空间结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