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研究所826教育经济与管理之教育经济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消费

【答案】教育消费是指人们对教育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消耗,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教育消费其消费者包括国家、个人或家庭、企业等用人部门。狭义的教育消费仅指个人或家庭接受各级各类教育,消耗教育部门及与教育密切相关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从而满足其知识、技能、能力增长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教育消费的性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消费;②教育消费是一种投资性消费;③教育消费是一种对消费主体资格有基本要求的消费;④教育消费是一种贯穿消费者一生的消费;⑤教育消费并不完全体现为个人消费,是个人消费与社会消费相结合的一种消费。

2. 教育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答案】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是社会与个人为教育而直接支付的费用总和。它分为教育社会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直接成本。西方有些学者称教育社会直接成本为货币支出的成本,或称教育预算项目中支出的费用。教育社会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国家、政府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以及社会集资捐资的经费;教育个人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学生家庭和学生个人直接支付教育费用,诸如学费、杂费、书籍文具费、住宿费、交通费和生活费等。

教育间接成本是社会和个人为教育而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有时也称“机会成本”“择一成本”。它由教育社会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间接成本两部分构成。教育社会间接成本包括:学校所使用的

;学校所使用的物质设土地、建筑物和其他设备等,如不用于教育而可能获得收入(租金或利息)

备因用于教育而免征的税收;学生已满劳动力年龄因入学而失去就业机会,社会可能获得的税收。教育个人间接成本是指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的成本。

3. 机会成本

【答案】机会成本亦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营决策中,以未选择方案所丧失的利益为尺度

来评价被选择方案的一种假定性的成本。采纳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即被放弃方案所牺牲的利益。

在教育领域,也存在机会成本。“教育机会成本”广义上指“教育间接成本”;狭义上主要指学生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后而放弃的就业收入。其大小与行业或职业报酬(或待遇)、同龄人口就业率等直接相关。

4. 教育经济效率

【答案】宏观上的教育经济效率是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

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微观的教育经济效率是指某教育单位或者学校,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利用效率,或称教育投资利用效率,即每一定量的教育投资所能培养学生的数量。确定这种教育投资使用效率,一般是在假定教育质量相同条件下考察的,如年生均教育费用、年万元培养学生人数、毕业生教育成本等。教育经济效率构成,包括财力利用

效率构成(个人消费的部分和公用消费的部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构成、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构成。

5. 劳动简化法

【答案】劳动简化法是指将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来计算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方法。根据马克思关于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的理论,为了计量在社会总劳动量中,由教育所培养的复杂劳动量对国民收入的贡献,需要将复杂劳动简化为简单劳动。具体简化方法有:①教育费用简化法;②教育程度简化法;③劳动报酬简化法;④劳动生产率简化法;⑤国民经济净产值简化法等。

6. 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

【答案】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教育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相对反应,以教育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表示,即教育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教育需求量的增长率/收入额的增长率。以

弹性系数,Q 代表需求量

,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I 代表收入,

求收入弹性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7. 劳动力价值

【答案】劳动力价值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8. 教育投资的使用结构

【答案】教育投资的使用结构亦称“教育投资使用比例”,即一国、一地区或一学校一定时期教育总投资中,教育事业费与教育基本建设投资之间,教育事业费中公用经费与人员经费之间,以及教育经费中工资、附加工资、福利费、人民助学金、业务费、设备费、公务费、修缮费、科研费等在总经费中的使用比例。它影响教育发展的数量与质量,影响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主要取决于:①一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公用经费的比重越高,反之则越低。②教育投资存量大小。教育基建投资存量大,已有教育固定资产多,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公用经费比重则相对较小。③教育的级别(高等、中

表示需求收入代表收入的变动量,则需

等、初等)与专业。一般而言,教育级别越高,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及公用经费比重越大。同一教育级别不同专业、系、科的教育,教育投资使用结构不尽相同。④教师与学生、教职员工与学生之间的比例,以及教师的工资水平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教育经济效益的一般计算步骤。

【答案】教育经济效益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出具备社会需要之能力和素质的劳动者,他们在社会生产劳动中所获得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额,抵偿了教育和培训成本之后的佘额或纯收益。教育经济效益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増长的贡献和促进作用及份额大小;二是教育给受教育者个人所带来的收益及收益多少。教育经济效益的一般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计算的基期和报告期,并统计这两个年份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人数数值。

第二步,确定使用劳动简化比的尺度或媒介,计算出劳动简化比的具体数值。确定劳动简化比的尺度和媒介主要有:①以劳动者工资为媒介;②以劳动者受教育年限(程度)为尺度;③以劳动者受教育的学习费用为标准;④以劳动者教育程度所创造的劳动生产率为尺度。

第三步,计算基期和报告期平均简化比并列表统计详细数值。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劳动简化比=(以某种尺度简化出的劳动简化比X 受各级各类教育劳动者人数占总劳动力人数百分比)

第四步,计算因教育因素增加的劳动量。计算公式为:

劳动力总数×平均劳动简化比-实际劳动力总数

第五步,计算教育对国民收入或经济增长的贡献。

绝对值公式:贡献率=国民收入增长额×报告期对国民收入的比率

10.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1)学科性质

总体而言,教育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具体分析其学科的属性,国内学者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

①教育经济学属于经济科学体系中的一个新领域,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称之为部门经济学。

②教育经济学是教育科学群体中的一个新领域,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

③教育经济学既不是部门经济学,也不是教育科学分支,它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④教育经济学是多学科相交叉的科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

综合上述观点,并从这门学科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认为教育经济学属于部门经济学比较合适也比较科学。

(2)学科研究对象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的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