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636教育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劳动效率

【答案】教师劳动效率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教师劳动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一名好的教师,应该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花费较少的劳动时间,同时也使学生花费较少的劳动时间,取得较大的教育成果。

2. 教育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答案】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是社会与个人为教育而直接支付的费用总和。它分为教育社会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直接成本。西方有些学者称教育社会直接成本为货币支出的成本,或称教育预算项目中支出的费用。教育社会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国家、政府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以及社会集资捐资的经费;教育个人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学生家庭和学生个人直接支付教育费用,诸如学费、杂费、书籍文具费、住宿费、交通费和生活费等。

教育间接成本是社会和个人为教育而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有时也称“机会成本”“择一成本”。它由教育社会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间接成本两部分构成。教育社会间接成本包括:学校所使用的

;学校所使用的物质设土地、建筑物和其他设备等,如不用于教育而可能获得收入(租金或利息)

备因用于教育而免征的税收;学生已满劳动力年龄因入学而失去就业机会,社会可能获得的税收。教育个人间接成本是指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的成本。

3. 教育经济效率

【答案】宏观上的教育经济效率是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微观的教育经济效率是指某教育单位或者学校,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利用效率,或称教育投资利用效率,即每一定量的教育投资所能培养学生的数量。确定这种教育投资使用效率,一般是在假定教育质量相同条件下考察的,如年生均教育费用、年万元培养学生人数、毕业生教育成本等。教育经济效率构成,包括财力利用

效率构成(个人消费的部分和公用消费的部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构成、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构成。

4. 教育结构

【答案】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各种子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教育结构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主要包括如下结构:教育人力结构,教育投资结构,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类别结构,教育形式结构,教育布局结构,教育体制

结构等。

5. 教育供给

【答案】教育供给是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供给还包括非正规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机会。教育机会主要由政府、企业,或者社会团体所举办的学校提供的。影响教育供给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①教师供给;②教育资源配置;③教育单位成本;④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6.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答案】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指国民收入分配按其最终使用性质划分的积累资金与消费资金的比重及其内部构成,还包括按社会各阶层及社会集团划分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即它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

7. 教育生产函数

【答案】教育生产函数是一种计量教育经济效率的方法,指教育过程中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一种统计关系。就学校教育而言,其一般性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生在时间t 所取得的学业成就;代表一个学

代表累代表累积到时间t 为止的,来自于家庭方面并对学生学业成就

代表学校的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收入、种族,以及家庭中所使用的语言等;积到时间t 为止的,由教师投入到一个学生身上的各种因素,包括教师的资格等;

其他投入要素,包括班级规模、图书资料、课程等等。就一般的教育行为而言,教育投入主要包括学生家庭方面的投入、教师方面的投入、学校方面的投入、时间方面的投入;而教育产出包括消费和投资,消费指学生及其家庭,以及整个社会获得的幸福、愉快与类似的收益的正消费,以及厌学体验等负消费,教育在投资方面的产出包括个人和社会生产技能提高相关的产出。将教育投入量和教育产出量的相关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示便构成教育生产函数。假定产出用y 表示,投入用x 表示,则教育生产函数为:y=f(x )。即说明y 与x 具有函数关系。假定投入因素不止一项,则可用

关系便成为:来代表,同理,产出可用来代表,任何一个产出与投入的函数尽管投入与产出都不只是一个,因素间不一定是互不相关的。生产函数的表示仍可用简单方程式y=f(x )表示。

8. 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答案】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做出数量上的对比。通俗地说,是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的国民收益,加以比较以后,以所得的国民收入去抵偿教育投资后还有余额,这个多余的数量就是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二、简答题

9. 知识经济对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哪些具体的影响?

【答案】未来知识经济的出现与发展,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均发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具体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上,必须真正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思想,改变教育仍是公益事业的观念,树立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是生产知识、扩散知识的产业,教育是生产性投资的观念。

(2)基础教育仍坚持抓好普及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把它们作为重中之重,在坚持全面发展方针指导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抓两个方面:一是改革课程体系;二是建立开放的教师培养模式。

(3)高等教育将担负着更重要的使命。其将有三大功能:知识传授功能、知识生产功能、知识物化功能。

(4)企业教育与培训将有更大的发展。

(5)建立现代化教育体系。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教育的类型结构要适应经济部门产业结构的需求,为经济部门产业结构变化服务。

②教育的级别结构要适应生产系统劳动力水平结构的需要,为劳动力结构变化服务。

③教育的专业结构要适应生产系统技术结构的需要,为技术发展和优化结构服务。

④教育部门培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知识和智力结构以及企业精神,要同经济部门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相适应,为经济部门不断进行科学技术革命服务。

(6)改革和建立新的教育内容,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现代生产的实际,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7)改革和建立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方法,使教育方法尽快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教育组织形式和手段,以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总之,现代教育要真正适应知识经济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物质生产中的作用,首先必须改革陈旧的传统教育观念,真正相信教育、智力、知识对物质生产的巨大作用,把教育摆在战略重点地位,发挥教育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

10.应该采取何种手段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答案】教师劳动效率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教师劳动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提高教师劳动效率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学校

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是提高教师劳动效率的必要条件。教师劳动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教学物质条件进行的。学校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施,教师就有可能用较少的劳动时间取得较大的教育成果。投影仪、闭路电视、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在教学上的应用,已经大大提高了教师劳动效率。但从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应该增加教育投入,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争取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实验设备,逐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施来装备学校,为提高教师劳动的效率创造必要条件。

(2)提高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