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43教育技术学(含教学设计)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虚拟教室

【答案】虚拟课堂为用户创造了一个实时的网络互动课堂,通过远程音视频授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网络培训的学习效果,更是满足了用户大规模培训的需求,全面提升培训效率,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网络培训体系。其系统基础主要由课件制作工具、实时互动课堂、课件点播系统、学习管理系统和学习网关构成。在这方面,展视互动虚拟直播课堂技术走在行业前沿,能够轻松实现超万人实时在线培训、学习互动与交流。

2. computerbasededucation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一般可分为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课程软件三部分。

3.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答案】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伸和发展。它代表了两种趋势的汇合点,即普遍渗透于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汇合。

4. 流媒体技术

【答案】流媒体技术也称流式媒体技术. 所谓流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上网站服务器,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要等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才可以观看的网络传输技术。该技术先在使用者端的计算机上创建一个缓冲区,在播放前预先下一段数据作为缓冲,在网路实际连线速度小于播放所耗的速度时,播放程序就会取用一小段缓冲区内的数据,这样可以避免播放的中断,也使得播放品质得以保证。

5. 教学评价

【答案】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6. 绩效技术

【答案】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 ,简称PT )又称为人类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简称HPT ). “绩效”一词是英语performance 汉译,指有目的,有预定结果的行为倾向,是一企业组织所期望的,符合企业总目标的业绩。企业中影响绩效的因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员工自身的因素,如自身的态度、工作技能、掌握的知识、智商、情商等; 其次是企业具体的工作环境,包括企业的文化氛围、工作环境,以及自然环境; 最后是公司的管理体制,包括绩效的评估体制、领导的管理能力、绩效提升后的激励措施等。

7. 支架式教学

【答案】支架式教学,即教师或其他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蕴含了某种文化的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直到最后完全撤去脚于架。

8. 教育技术管理

【答案】教育技术管理是指教育技术系统的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来调度所有资源和协调各种关系,以便有效地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其主体是教育技术系统各级管理者,包括各级领导、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客体是管理活动作用的对象,主要是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二、简答题

9. 你认为应当怎么做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层次整合? 深、浅层次整合的主要区别又在哪里?

【答案】(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既然是变革,就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

(2)要紧紧围绕“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来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变革教学结构,建构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3)要运用“教学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通过相关的教学模式来实现。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实现“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其关键是教学设计。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是最好的选择。

(4)要努力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这是实施“整合”的先决条件。教学结构变革的实现,有赖于信息化教学环境,而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核心内容则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信息化教

学资源通常有四种类型:多媒体素材类; 多媒体课件类; 网络课程类; 信息化学习工具类。

(5)要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探索能支持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的类型是分层次的,多种多样的。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也不例外。从最高层次考虑,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只有两种,即按照所涉及教学阶段来划分的“课内整合模式”和“课外整合模式”两种。

10.请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

【答案】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的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为了达到顶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就需要在众多的教学媒体中选择恰当的媒体运用到教学中去。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合理的选择教学媒体需要遵循下面一些意见:

(1)依据学习者的特征

学习者特征主要是指学生的年龄、兴趣、动机、认知风格和认知技能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都不完全一样,认知技能也不一样。

(2)依据学习任务

依据学习任务主要是指选择学习媒体时要考虑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性质以及采用的学习方法等。

(3)依据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主要涉及媒体的易获性、适用性等。学习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除了以上三点外,选择学习媒体时,还要考虑媒体自身的特点。各种媒体在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性能,需要教学设计人员能充分考虑。总之,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开发智力、转变态度等方面,每种学习媒体都有各自的功能和特点,小存在对任何信息、任何学习都适用的超媒体。

11.请你谈谈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变化的认识。

【答案】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学系统设计无沦在理论框架方面、模式构建方面还是实践应用领域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为教学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指出新的研究方向,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框架——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一个交叉学科的理论,是研究在特定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的理论。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利用活动理论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全新的理论框架,以活动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将教学传递设计、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学习环境设计、与学习活动的设计整合在了一起,为教学系统设计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新的理论框架。

(2)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进展——“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我国的何克抗教授在分析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这个教学模式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