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721土地利用规划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监测和实施评价制度
【答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运行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系统的“信息”运行过程,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供既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种种信息。在这个信息运行过程中,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劣成败相关的信息是通过评价这一手段发现的,也是通过这一手段反馈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者和决策者那里。
2. 简述影响城镇性质确定的主要因素及确定城镇性质的意义。
【答案】(1)影响城镇性质确定的主要因素
①国家经济建设的要求与国民经济计划基本建设区域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该城镇所属的区域自然、经济条件,资源、能源、国防条件,历史特征等基础因素。
③根据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及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城镇的发展远景设想等一系列重要技术指标与经济效益指标的论证,并要分析城镇在区域分工和协作中的主要职能与辅助职能,对城镇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分析,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中,具体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④根据各种客观条件、发展状况、特点等方面的真实情况,明确找出在本城镇发展中占主要地位的主导部门或优势部门,作为确定本城镇性质的重要依据。
此外,对城镇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排水条件、电源与水源状况、人口密度、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也都应该作一定的调查研究,以掌握可靠的数据。城镇的性质的确定不仅是一项综合性分析工作,而且还是一项动态的工作,因为城镇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建设的发展或客观需要、客观条件的变化,都会促使城镇有所变化,从而影响城镇的性质。
(2)确定城镇性质的意义
城镇性质体现了城镇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点,从而决定城镇用地结构,对城镇空间形态的拓展起着先导作用,最终影响城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经常采用的指标有哪些?
【答案】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通常采用定量分析法、横向分析法、单项分析法,即利用相关的数据资料,采用定量的单项分析指标,通过与相邻或上一级行政区域的相应指标的横向比较分析,评价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高低。常采用下列指标:
(1)土地垦殖率
(2)土地利用率
(3)土地农业利用率
(4)土地建设利用率
(5)耕地复种指数
(6)水面利用率
(7)草地载畜量
(8)建蔽率(建筑密度)
(9)建筑容积率
(10)人均(户均)居民点用地面积
(11)耕地灌溉率
(12)单位耕地机械动力数
(13)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
(14)单位耕地用工量
(15)单位土地资金集约度
(16)单位产值占地率
(17)交通密度
4. 结合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观点及构想谈谈你自己的观点。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1)建立以《土地利用规划法》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法规体系
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法规体系山以下5个层次构成:《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规划法》、《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办法》、《技术规范》、地方法规。
①《土地利用规划法》。以《土地管理法》为依据,整合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法规,制定包括
,明确各层次规划的日的、任务、内容、深度以及编制和审各层次规划在内的《土地利用规划法》
批程序,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办法》。以《土地利用规划法》为依据,从技术层面对各层次规划编制的目的、任务、内容、深度进一步细化,作为编制规划的依据。
③技术规范。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针对不同层次的规划、不同地类的开发利用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
④地方法规。以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法规为基础,由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与此同时,要作好与其他相关法规的衔接工作,避免相互冲突和矛盾。
(2)建立完善透明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
①进一步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各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增强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科学管理的能力。
②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透明度,增强民主意识,建立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机制,提高规划管理决策水平; 建立长效的规划公示制度,对规划的编制过程、规划内容以及规划调整及时向社会公众进行充分的展示和说明,认真吸纳公众意见。
③加大土地利用规划宣传力度,将规划成果和管理制度转化为简明、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