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之文物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之文物学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之文物学考研核心题库(二) .. 10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之文物学考研核心题库(三) .. 20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之文物学考研核心题库(四) .. 28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之文物学考研核心题库(五) .. 38

一、名词解释

1. 耀州窑

【答案】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青瓷窑场和宋代北方出产青瓷的著名遗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中心。其始烧于唐,盛烧于五代、北宋,衰落于明代。它主要生产青釉瓷器,也兼烧黑釉、白釉、酱釉瓷器,唐代还生产三彩陶器。它最为突出的成就是其花纹装饰。技法主要有印花、刻花、划花及模印与刻划相结合等。其北宋时代的刻花刀法明快、线条流畅,并能刻出有斜度的痕,使画面阴阳清晰。其印花纹饰布局严整、讲求对称,是宋代印花瓷器中的最优秀者。其瓷器胎薄而坚硬,釉层较厚,施釉均匀,釉面常开小片冰裂纹,颜色深沉,口沿部分发黄褐色,俗谓之“姜黄”。产品多有外销,广州的西村窑多有仿制。

2. 钧窑

【答案】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位于今河南禹县。因地属古代钧州而得名。钧窑创烧于唐代,盛烧于北宋晚期和元代,衰落于明清之际。北宋晚期曾设“钧官窑”烧制专供宫廷使用的瓷器。窑址在禹县城关附近的钧台(也称八卦洞窑),其余窑址比较密集的是在县城西南30公里的神屋镇一带。它属北方青瓷系统,以五彩缤纷的釉色窑变而著名,其特点是使用一种蓝色乳光釉,釉色青中带红,如蓝天中的晚霞。其中尤以玫瑰紫、海棠红等釉色最为名贵。其胎骨坚硬,褐紫色或浅灰色。釉厚、釉泡较大,釉层中常有一条条曲折线,状如蛆酬走泥。产品种类有奋、尊、洗等陈设瓷及碗、瓶、盆等日用品。

3. 芒口

【答案】芒口是一种烧造的工艺缺陷。为了增加烧造产量,窑工发明了口对口烧造,即芒口覆烧法,制作烧造过程中造成口沿无釉露出胎骨,称之芒口,见于北宋的定窑,景德镇的湖田窑等。后因芒口覆烧法易留下粗糙的芒口,影响瓷器的美观,南宋后期渐被淘汰。

4. 对钱

【答案】对钱,又称对文钱或对书钱,是指同一种古钱的面文采用两种书体,篆书必居其一,而它们的币值、大小、薄厚、币材、边廓、穿孔完全一样的两枚钱币。这类钱币基于对称的原理,钱文相同而书体不同、可成双配对。它最早出现于五代十国的南唐,宋代最为流行,元以后绝灭。它是中国钱币造型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5. 烧前彩和烧后彩

【答案】烧前彩和烧后彩是古代彩绘陶烧造过程中按的两种彩绘方式。①烧前彩是指在陶胚上绘彩纹,并依着色剂的不同,在烧造后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黑彩的着色剂主要是铁和锰,其原料可能是一种含铁、锰较多的红土。白彩基本上没有着色剂,可能是氧化镁含量较高的钻土、高铝质豁土或用方解石、石膏等配置而成。一般红彩的着色剂主要是氧化铁,其原料可能是赤铁矿或者朱砂。在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这种工艺始见于老官台文化,盛行于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江汉平原的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也较流行。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除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外,大部分己经衰落; ②烧后彩是指在烧好的陶器表秒涂绘彩纹,它的颜色容易受到保存条件的影响而导致脱落,主要流行于汉唐时期。

6. 横阵墓地

【答案】横阵墓地是指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属于仰韶文化前期的墓地。人们共发现了8座普通合葬墓,1座单人葬墓,以及3座大坑套小坑的复式合葬墓。这3座复式合葬墓分别套掘5, 7, 3个小坑,每个小坑内埋人骨3~12具,合计92具,头向西,男女老幼皆有,均是以二次葬为主的多人合葬墓。这些合葬墓的随葬品有罐、尖底瓶、钵或盆等生活用具。学者根据复式墓推论当时社会有二级组织。原因在于大合葬坑中的死者不可能属于不同的氏族或胞族,而胞族组织并不普遍存在,那么只能是氏族,如此一来小合葬坑中的死者就应当属十家族的成员了。据此学者又推论当时的社会结构正处于原始共产制社会的子夜关头。

7. 司母戊鼎

【答案】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司母戊”而得名。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周四边及足上部饰有兽面纹。双耳、外侧则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用陶范铸做,鼎体混铸。司母戊鼎是目前己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钵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也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

8. 尸乡沟商城

【答案】尸乡沟商城是中国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它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城西1公里处,北靠邙山,南临洛水。其城址覆盖在地面下1~4米,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700余米,北部宽1215米,中部宽约1120米,南部宽740米。该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夏文化和确认汤都西毫城址具有重要意义。

9. 直百五铢

【答案】直百五铢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种钱币,面文篆书“直百五铢”,即价值一百枚五铢,是一种大值虚币。公元214年汉献帝十九年刘备入蜀后,于成都铸造此币。初铸时钱大而厚重,后铸则逐渐减重,最轻薄者不足0.8克。常在钱币背铸或背刻阴文和纹饰,也有背铸阳文,如“为”字或四出文。

10.吉州窑

【答案】吉州窑是江西吉安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也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汉民族艺术特色。吉州窑创烧于唐代晚期,经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终烧,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吉州窑瓷器种类繁多,纹样装饰丰富多彩,按胎釉可分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绘和绿釉等类,在装饰技法上采用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划花和堆塑等,尤以黑釉瓷产品著称。

二、简答题

11.纸质文物保护过程中库房的具体要求。

【答案】(1)纸质文物保管库房温湿度确定的基本要求,照度控制在30~50LX ,温度控制在15~18摄氏度,最高不超过20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0%~60%。

①尽量保持文物用纸的正常含水量在7%左右,以维持纸张固有的强度、柔初性和弹性。 ②保管库房温湿度环境要不利于微生物的发育,温湿度环境要有利于或无害于工作人员的健康。

(2)库房装演,库房墙壁、地面应坚硬光滑,不易积尘,便于清除。

(3)在刷藏室墙壁、地板的油漆、涂料中加入防腐、防霉、杀虫剂。

12.简述“周原”遗址。

【答案】(1)概况

周原遗址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和扶风县的北部,东西约3公里,南北约5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它是周族的发祥地和灭商以前的都城所在地。据《诗经》、《史记·周本记》等文献记载,周人在古公宜父时即迁于此地,营造宫室,作为都邑。文王迁都丰京后,这里仍是周人重要的政治中心,直至西周末年,由于犬戎的入侵而废弃。周原遗址内周代遗存的分布非常密集,自西汉以来,这一带就不断有西周青铜器出土,相传著名的《大丰簋》、《盂鼎》、《毛公鼎》等重要青铜器均于清代末年出土于岐山。

(2)建筑遗址

①遗址分布

岐山县凤雏村四周为西周早期宫庙建筑基址分布区,在凤雏村西南己发掘出周代早期大型宫殿(宗庙)建筑基址。在其东约2公里的扶风县召陈村附近也发现了范围很大的建筑基址群遗迹,多数建筑属西周中晚期。

②建筑布局

歧山县凤雏村的西周早、中期宫室基址,从平面上看,整个基址是以殿堂为中心,围绕着殿堂,合理地安排了庭、房、门、廊、阶、屏等单体建筑。

a. 殿堂开间大,进深也深,可以看出此建筑物比其他各房要高大一些,应该是统治者处理朝政、举行婚丧、祭祀等典礼的场所,也就是后代文献中所说的“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