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与国际政治专业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威尔逊的“十四点”

【答案】威尔逊的“十四点”是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纲领及战后世界的蓝图。为了对抗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为美国战后称霸创造条件,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十四点”原则作为“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主要内容是:

①签订公开和约,杜绝秘密外交;

②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绝对自由;

③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④裁减军备到同国内安全相一致的最低点;

⑤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之正当要求;

⑥外国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

⑦德军撤出比利时,并恢复其主权;

⑧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⑨根据民族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疆界;

⑩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⑪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

⑫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

⑬重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以国际条约保证其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

⑭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

2. 理想主义

【答案】理想主义是指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产生较早的一个学派。这一理论体系亦被称为制度跨国主义,其关注点是国际规范和制度化的全球合作。这一范式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能够规范国家的行为,制比侵略,实现国际和平。以集体安全原则来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问题,是这一范式所设想的主要模式。从威尔逊倡导建立国际联盟到罗斯福策划建立联合国,其指导思想都是想通过建立世界性组织来实施集体安全原则。这种构想追求的不是权力的平衡,而是某种权力的共同体。在这个新体系中,所有国家将在共同的事业中合作,为所有国家提供安全与正义。理想主义者认为,国际组织即使不能提供世界政府,至少也能提供某种国

际行为规范和约束。

3. 非国家行为主体

【答案】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相对于国家行为主体而言的,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小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它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广义的非国家行为主体还包括具有较强行为能力的国内组织、国际社会运动,以及国际社会特殊的个人因素等。

4. 国际组织

【答案】国际组织是跨国组织的其中一种,是指由不同国家成员(包括政府、政党、团体和民众个人)基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设立的组织机构。国际组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类:①从成员的性质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两大类; ②从目的和职能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政治性组织和专业技术性组织两大类; ③从成员构成的地域范围来看,国际组织又可分为全球性组织和地区性组织两大类。国际组织不仅包括上述一般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形式,还包括世界性政党、国际宗教组织、世界性运动等。

5. 综合国力

【答案】综合国力是指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实力的综合性指标。目前,“综合国力”这种提法还可、能说是一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的概念。在国际学术界,人们在思考影响权力的因素时,往往比较强调领土与地缘因素、人口因素、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军事能力这五个方面。

6. 难民问题的“永久解决”

【答案】难民问题的永久解决是指难民署所追求的目标,是“永久解决”难民问题。所谓“永久解决”,就是使难民不再成其为难民。

7. 南北问题

【答案】“南北问题”从地区概念上讲,是指位于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和北半球的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问题。从经济概念上说,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问题。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南北”主要是指位于南面的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与位于北面的发达国家,问题是其间的经济差距与发展问题,也有称其为贫富问题的。简单的说,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问题。

8. 新安全观

【答案】“新安全观”又称“非传统安全观”,是指对“冷战”后期开始出现的一些不同于“旧安全观”即“传统安全观”的新安全观念的统称,指与“旧安全观”即“传统安全观”相对的各种新型的安全观。“新安全观念”,其中包括“合作安全”,区别于以往以对抗为特点的安全战略;

“共同安全”一国的安全是以全部国家的安全为条件; “综合安全”,强调安全的多层而,以区别于以往单纯强调政治一军事安全的研究等概念。

二、简答题

9. 你认为观念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吗? 为什么?

【答案】观念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建构主义看来,国际行为体除了物质层面的互动之外,还存在观念层面的互动。例如,在政府之间、政治精英之间、学术界之间以及人民大众之间的各种观念交流和思想交锋就是这种互动的表现。正是通过这样的互动,行为体之间会形成对他方的一定的“看法”和“态度”,而这种“看法”与“态度”的总和,亦构成了一个结构,从而使得国际体系具有了一种“主体间”的属性。

(2)建构主义所强调的观念互动,其意义在于从社会建构的角度解释国际体系中冲突与合作的由来,并且解释国际行为体为什么会选择特定的对外政策。在建构主义看来,很多情祝下国家间关系的改变并不是权力政治或国际制度的产物,而主要是因为相关行为体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以中美关系为例,1971年两国关系解冻,固然有美苏竞争的背景和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权力政治影响,但尼克松总统能够实现访华,最终还是取决于双方观念的改变。中美两国建交之后,在曲折的历程中双方的互动最后形成了某种“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尽管有利益因素在起作用,但主要内容则是由双方的观念建构而成的。由于双方在不断的互动中都清楚地认识到对方可以是“伙伴”而不是“敌人”,因此才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谋求共同利益,进行战略合作。

(3)观察当今的国际关系可以看到,国家间的交往实际上还是观念方面的互动最多。在现代信息交流大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每天接触最多的不是物质的东西和制度的东西,而是各种不同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除了各种数据之外,反映人们观念和意愿的东西占很大比重。从形式上来说,媒体、公众舆论、人员往来、外交互访和领导人峰会等都是观念互动的重要渠道。通过这样的观念互动,人们会在国际层面上形成各种共有观念,而这种共有观念一旦形成影响,就构成了国际体系的组成部分。

(4)观念性的东西作为国际体系的一个层面,其影响在很多情况下不像权力政治和制度因素那样明显和直接。一般来说,国际体系中的观念互动的影响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的因素。例如,在具有不同社会制度或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人们对他方的看法、态度(甚至误解)就可能长期存在。冷战结束之后,人们常常会感到冷战思维仍然存在,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事实上,国际关系中的很多问题,主要是观念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当代,恐怖主义的持续存在,靠的就是信念的支撑。所以,了解国际体系在这个层面的涵义,对于解释国际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10.如何评估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

【答案】任何国家在制定自身的国家战略时都离小开对相关国家对外政策的评估。评估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重要的是区分这三个层而:

(1)反映意图的政策,反映的是政府的真正利益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