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贵州大学人文学院804中外新闻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后公营新闻事业网的形成。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迅即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发展起来的新闻事业进行调整与充实,并充分利用被没收的反动新闻机构的机器、设备等资财,建立起一个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地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公营新闻事\}I}网,即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党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网,以新华通讯社为主体的国家通讯社网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人民广播电台网。

(1)公营报刊网

①最先建成的是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党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网。建国后,《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日出对开6版(有时8版),1951年起改出对开4版,很快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大报,并向国外发行。该报发行量在1949年为9万多份,1950年增加到17万份,1955年增至71万份。

②除党的机关报外,建国初期的公营报刊还包括工会、青年团以及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人民军队、少数民族和人民政府职能部门主办的报刊,如《工人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等。《工人日报》于1949年7月15日在北京创刊,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报,以全国广大职工和工会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初为4开4版,后改为对开4版。《光明日报》于1949年6月16日在北京创刊,对开4版,初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机关报,1953年1月1日起改组为各民主党派、中华全国工商联和政协无党派人士联合主办的报纸。《中国青年报》于1951年4月27日在北京创刊。《解放军报》于1956年7月1丑在北京创刊。

③1950年全国各类铅印报纸有382种,1951年增至475种。其中虽有少数私营报纸,但大多数是公营报纸。后经1952年的整顿和1953年的调整,至1954年10月,全国共有报纸248种,均为公营报纸。按报纸种类分,综合性报纸68种,工人报纸55种,农民报纸84种,青年报纸16种,少数民族文字报纸20种,外国文报纸2种,专业报纸3种。各类报纸的期发行总数比1950年增加了将近3倍。

(2)国家通讯社网

①在新闻通讯事业建设方面,新华通讯社被迅速组建为国家通讯社。1950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新华社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的指示》; 1950年4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通过《关于统一新华通讯社组织和工作的决定》。据此,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在首都北京设立总社,并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个大行政区设立6个总分社,在

各省会城市建立分社,原有的支社一律取消,对确需设立相当于支社机构的城市另派驻记者组或记者。接着,党和国家又提出了新华社要成为“消息总汇,,的任务,即将新华社建设成为一个反映各方面的有价值的信息的、具有权威性的消息采集与发布中心。

②为了便于向海外华人、华侨介绍新中国和宣传党的华侨工作方针和政策,中国新闻社于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成立,10月1日开始发稿,每日广播华语记录新闻5000字,后逐渐增至8000字,同时向海外航寄新闻稿《中国新闻》,发行有关中国风光、文物、建设等内容的照片。之后,该社又逐步增加供应文字特稿、摄制电影、制作唱片、出版画报等业务。中国新闻社以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为对象,在组织机构上成立了一个以爱国民主人士为主的理事会,由33人组成,金仲华任社长,其编辑机构最初附设在新华社内,名华侨广播组(后改为部)。之后,中国新闻社又在广东、福建和上海设立分社,在广西、云南设立记者站,在香港设立办事处。

(3)人民广播电台网

①在广播事业建设方面,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建国初期以解放区广播干部为骨干、在没收利用国民党广播电台设备的基础上迅速建成的人民广播电台网的中心。自1950年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创办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业务,最初仅有蒙、藏两种民族语言,后又增加维吾尔、壮、朝鲜3种民族语言。1954年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台湾广播业务,用普通话、闽南话每天播音两个小时,后又增用客家话播音。至195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发展到每天播出5套节目,播音时间累计为38个小时。在宣传报道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布新闻、传达政令、进行社会教育和提供文化娱乐,先后开办起《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社会科学讲座》、《对少年儿童广播》等节「。

②为了便于对外报道,北京广播电台于1950年4月10日宣告成立,以“RadioPeking" 为呼号,用英语、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缅甸语、泰语和印度尼西亚语7个外国语种播音,此外还用普通话、广州话、厦门话、潮州话和客家话对海外华人华侨播音,每天播音时间为11个小时。与此同时,各地区的人民广播电台也纷纷创建。东北、华东、西北、中南、西南5个大行政区在建国前后均建立了本大区的广播电台,后于1954年随大行政区一起撤销。各省级广播电台则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全国行政区的划定而逐步建立,许多有条件的地(市)也创建起本地区的人民广播电台。

③根据国情,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有线广播收音网也在全国各地,主要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1952年4月1日,吉林省九台县利用己有的电话线路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网,建成全国第一座利用电话线路播出的九台县广播站,被称为“九台式”。这一模式为当时经济贫困的农村地区发展有线广播提供了一个可资效法的楷模,加快了我国农村有线广播站的发展步子。至1954年底,全国共有县广播站101座,中小城镇广播站705座,有线广播喇叭49854个。

2. 简述古代商业广告产生与发展概况。

【答案】中国古代商业广告产生与发展概况如下:

(1)古代商业广告的出现及其早期表现形式。

据史家论证,我国最早的城市出现于夏禹时期。自秦到唐,作为商品交换集散地的城市的发展十分迅猛,出现了洛阳、广州、扬州、泉州和长安等“万国通邦”之地。中国古代商业广告活动兴起后,最先出现的是实物广告和叫卖广告两种形式。

实物广告是最早出现的商业广告形式之一。叫卖广告与实物广告一样,也是最早出现的商业广告形式之一。因为在实物展示之时,辅之以叫卖之声,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最先是用喉咙大声叫唤,后又借用喇叭、乐器等发声器材以高扬其声。自唐代起,还出现了商品展销会这一综合性的商业广告形式。

(2)宋代后商业广告活动的日趋发达与印刷广告的问世。

宋朝建立后,中央政府改革了自古以来的市坊和夜禁制度,取消了‘旧中为市”的限制,日市、晓市、夜市连轴转,买卖之声昼夜不绝,广告活动及其表现形式在宋代以后较前发展得更为迅速,出现了多种广告形式长期并存、互相融合的局面。

①实物广告这一形式在北宋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店面装演—彩楼、欢门等新形式的出现。 ②叫卖广告,因小商小贩己被允许串街走巷做生意而十分兴旺。

③招牌、幌子、酒旗、灯笼等标志广告,被注入了新的内容,继续发挥着重要的招徕顾客的作用。

④明代以后,又出现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对联广告。

⑤宋代广告发展的最大成果,是印刷广告的出现。在古代中国,印刷工艺在隋代为雕版印刷,至宋代已发展为活字印刷。印刷技术的发明,为广告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广告传播媒介。

⑦元明时期,木版印刷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明代中叶以后,印坊所出小说、戏曲大都加有插图绣像,作为书商推销刊本的广告宣传。

3. 简述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党报刊的特点。

【答案】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英国的政党报纸在资产阶级革命后从1688年到1855年廉价报纸兴起以后才衰落,经历了167年时间。法国大革命后,政党报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新闻出版成了党派间争权夺利的工具,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或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甚至党同伐异,激烈论战,政党报纸实质上不过是宣传工具。但也有例外,如英国的《泰晤士报》一边接受政府津贴,一边直言不讳地抨击国王和大臣们。本着为人民负责的原则,它在倡导舆论,反映人民心声上贡献突出。另外,在美国政党报纸的第二时期,杰斐逊所坚持的新闻自由政策对世界各国的民主政体的影响是巨大的。

4. 20世纪60年代初,新闻工作有哪些调整与改进?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于新闻工作有何重大意义? 《燕山夜话》等作品有何特点和意义?

【答案】(1)20世纪60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