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804中外新闻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我国首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我国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列宁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建党学说中,包括了创办和利用报刊的问题。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报刊与通讯社在我国出现,既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宣传新思潮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筹建无产阶级政党的直接需要。我国首批无产阶级新闻事湘,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进程中发挥了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为以后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2)我国首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具有的特点:①以向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本任务; ②有「的、有组织地进行宣传鼓动和新闻报道工作; ③新闻宣传工作与建党的组织工作紧密结合,相辅而行。

(3)在我国首批无产阶级新闻媒体中,多数是新创办的,如《共产党》月刊、《劳动界》等工人报刊、中俄社; 也有由原有报刊经过改革性质发生变化的,如《新青年》。有一些激进的民主报刊,在前进的道路上被反动派扼杀,否则它们也有可能走上新的轨道。我国首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我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型新闻事业,但它也继承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民主传统,代表了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

2.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大众传播有正功能和反功能之分,他们所说的“反功能”指什么?

【答案】(1)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所说的“反功能”是指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在读、在听、在看、在思考,但是,他们却把这些活动当做行动的代替物。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2)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会导致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即“媒介依存症”。媒介依存症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过度沉酒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

②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③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

④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

(3)大众传播“社会麻醉”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它是大众传播负面作用中影响最大的。现代社会变幻不定、大起大落的各种流行的大众文化现象,正是“麻醉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

①现代传媒通过市场运作,介入社会权利和影响社会制度,作用于现代人的人格和心智,如果任其“麻醉”作用泛滥,最终伤害的是整个社会的肌体。

②因此,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加强制度的规范和文化的引导,从而尽量规避传媒可能带来的否定性社会影响。

3. 简述成舍我的“世界”报系。

【答案】(1)成舍我是中国著名新闻出版家,他于1924年4月16日个人投资在北京创办《世界晚报》,1925年2月10日创办《世界日报》,同年10月1日出版单张《世界画报》。这三种报刊在当时颇具影响力,被称作“世界报系”。

《世界日报》压倒了北京市场上其他的报纸,日销量达35000多份,居当时北京各报之首位,天津《大公报》也难以与其抗衡。

《世界画报》创刊后,“三个世界”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成了中国第一个稍有规模的报系。成舍我的报业集团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和最具规模的民营报业集团。在《世界日报》发刊词中,成舍我提出“不党不偏,不受津贴,众喉舌。”

(2)成舍我还重视报纸的特色,《世界晚报》标榜“主张公正,主,兼重教育新闻,还设有多种副刊,曾聘请刘半农为副刊主编,片为主,后以美术作品为主。成舍我十分重视经营管理,把印刷、言论公正,不畏强暴,替老百姓说话,作民消息灵确”; 《世界日报》以军事政治新闻为发表过鲁迅的作品; 《世界画报》先以时事照发行、广告等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

4. 简述香港的新闻教育事业。

【答案】香港地区的新闻教育事业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其新闻教育事业的状况如下:

(1)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刚创办时,便设立新闻传播系。该系现已扩建为新闻与传播学院,设有报业、广播电视、公共关系与广告等专业。

(2)香港浸会大学、树仁学院、珠海书院、能仁书院、远东书院、信文宗书院、精华书院、联大书院等学校设有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

(3)香港浸会学院新闻传播系创办于1968年,现己扩建为传理学院,有新闻、广播电视、广告与公共关系、电影等专业。

(4)树仁学院新闻系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也具有一定规模。

(5)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还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标志着香港新闻教育事业正在向高层次迈进。

5. 从《申报》的发展谈现代化报业的特征。

【答案】(1)《申报》的发展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一时无暇顾及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发展空间,给中国商业性报纸实行企业化方针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上海是全国金融的中心,再加上租界的特殊环境,因而我国历史悠久的《申报》、《新闻报》等资产阶级商业性大报,率先向现代企业化报业方向迈步。

(2)《申报》的发展改革《申报》在1912年史量才接办初期,销量只有7000多份,到1922年创刊50周年时,已发展成为平均日销5万份的大报。《申报》在事业上的发展,就是其加强经营管理、推行企业化方针的结果。《申报》在企业化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大力开展广告业务。该报聘请张竹平任经理,设广告推广科,派出外勤四处招揽广告,改进广告设计,深受工商界的欢迎,广告日增,成为该报营利的首要来源。

②加强报纸发行。该报抓紧报纸发行这一环节,设立报纸推广科,除大力在本市推广外,并向外埠发展,派人到全国各地征求机关、团体和个人订户。

③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更新技术设备。上海《申报》用70万两白银于1918年建起高五层、拥有百余间房间的报馆大楼,又从美国购进两部最新式的印报机,两小时可印完十多万份报纸,添置配套的制铜版机、铸字机机器,还自备汽车,加快送报速度。

《申报》成为当时全国设备最新、最完备的报纸,并在企业化经营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效。实行企业化经营方针,新闻业务、经营管理等一切均以是否营利为转移,在经营管理和新闻业务方面,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报纸内容方面,有以下举措:

①实行不偏不倚、轻言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对于重要政治问题,一般采取只报道少评论或不评论的做法。聘陈景韩任总主笔,用小时评代替社论,先后聘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担任驻北京特派记者,用大量北京专电等政治新闻弥补言论的不足。在欧美各国首都聘有特约通讯员。

②增设《星期增刊》、《常识》等多种专刊、专栏,加重报纸的知识性、趣味性内容。

(3)《申报》的发展与现代报业的特征

《申报》在经营管理和报纸内容方面的改革说明了现代化报业的基本特征:摆脱政党色彩,实行企业化经营方针,改革内部管理机制,突出营利目的,广告成为现代化报业的主要营利来源,报纸为扩大广告版面不断增厚增页; 自办发行,建立完善的发行网络,发行量大,市场容量和范围加大; 新闻传播手段日趋现代化,不断更新设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内容上,新闻是立命之本,以新闻为中心,注重新闻报道的广泛和权威。

6. “文化大革命”期间新闻事业有哪些特点? 党报在宣传报道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案】(1)“文化大革命”期间新闻事业的特点

①宣传个人崇拜。林彪、“四人帮”的宣传伎俩中运用最多的就是通过新闻媒介不断宣传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以捞取他们个人的政治资本。“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各种报纸都效法《解放军报》的做法,每天在报眼位置选登毛主席语录,并冠以最高标示的栏头。同时在文章和新闻报道中都把毛主席语录排成黑体字,以示突出。毛泽东的大幅照片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