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804中外新闻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结合实例,阐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歌颂社会主义祖国与新道德新风尚宣传。
【答案】与先进典型宣传相辉映的,是歌颂社会主义祖国与新道德新风尚的宣传。前者的特点是集中与突出,后者的优势则在广泛的社会性与群众性。人民群众通过耳闻目睹的事实和切身感受,歌颂社会主义好,歌颂前进中的祖国,表扬好人好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1)1962年,上海《解放日报》以《我和祖国》为题,发起国庆征文,反映建国13年来的成就。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收到来自上海和全国各地的3600多篇稿件,内容真切感人,有的甚至是通宵不眠、饱含热泪书写的肺腑之言。1963年5月,《解放日报》又在上海解放14周年之际发起《我这十四年》征文,截至1964年5月,一年之中收到来稿达6300多篇,平均每天超过16篇。
《解放日报》还从1963年1月11日起,开辟《新道德新风尚》专栏,发动读者写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弘扬正气,抑制歪风,每篇一二百字,看上去是凡人小事,却都体现了人民群众高尚的精神风貌。后来又突破专栏的局限,把宣传新道德新风尚作为报纸整体的基本内容之一,有的稿件还上了一版头条,并配以社论。
(2)其他许多报纸,采取了同样的办法,也获得成功。如《北京日报》的《饱尝黄莲知蜜甜》、《辽宁日报》的《忆苦思甜》、《文汇报》的《歌唱新社会》等专栏,都受到读者的欢迎,有的还编辑成书出版。
(3)在正面宣传的同时,一些报纸就人民群众中较为普遍的思想认识问题,开展了讨论,用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办法,引导社会舆论。《北京日报》在1958年曾开展“共产党员应不应该有个人志愿”讨论,刘少奇为这次讨论作了总结。在1963年和1964年,《解放军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等多家报纸都开辟了思想讨论专栏,题目大到《怎样正确地对待幸福》,小到《戏装照好不好》,读者各抒己见,亲切可信。
2. 简述反袁宣传。
【答案】从宋教仁被刺到二次革命失败的过程中,有以下表现:
(1)上海《民立报》从宋案发生的第二天起,国民党系统的报刊都以大量篇幅声讨袁世凯,其反袁宣传主要每天以整版篇幅连续报道宋案经过,刊登凶手的供词和袁党往来的密电等,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袁世凯就是刺杀宋教仁的元凶。
(2)((中华民报》发表题为((强盗政府》的社论,并在二次革命爆发后继续发行号外,报道各地宣布独立和反袁军事进展情况。《长沙日报》发表文章列举袁的24条罪状。
(3)广州创办了《讨袁报》,一些报纸还出版了反袁专刊。即使是在北京出版的国民党报纸,也不顾安危,发表声讨袁世凯的言论。《民国报》撰文明确指出:“击宋君者非亡命之徒,乃吾人之政敌也。”
(4)《国风日报》发表社论猛烈抨击袁政府“谋叛,暗杀,卖国”,是“杀人政府”。一些非国民党报纸,这时也加入了反袁宣传的行列。
3. 简述我国报业集团组建的情况与意义。
【答案】(1)我国报业集团组建的情况
101996年1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同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广州日报》社进行报业集团试点,同年5月29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挂牌,成为中国首家报业集团。
②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了五家报业集团,这五家报业集团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使报业集团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
③从1999年底到2000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先后批准了10家报业集团,这10家报业集团是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大众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辽宁日报报业集团、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至2002年1月,全国已组建26家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
(2)我国报业集团组建的意义
①报业集团成员大量增加,给我国报业集团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我国传媒产业开始“厚重”起来。
同时也表明我国报业开始从粗放经营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从单体化发展向集团化发展转变,并正在形成跨地区、跨媒体的趋势。
②以党报为龙头组建报业集团,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应对即将到来的海外传媒强有力竞争的未雨绸缪之举。
这些成立的报业集团一方面加快新闻改革,努力转换机制,提高素质,增强实力,提高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尽快形成一批传媒舰队,逐步创建出世界级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扩大我国传媒的影响力。
4. 简述延安新闻理论改革的理论收获。
【答案】延安新闻改革时期,党中央的机关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以及《群众》周刊、《解放》周刊,各根据地地力一党委机关报的新闻实践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新闻理论。
(1)阐明了新闻的本源是事实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主张新闻必须完全真实。1934年9月1日,《解放口报》发表了《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文章首先指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系统地阐述党报的性质和任务。无产阶级报刊不仅要坚持阶级性,而且要树立党性原则,
党报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服务,要宣传贯彻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理论正式形成,并付诸办报实践。首先从理论和认识上加深了对列宁“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这一著名论断的理解; 其次从组织上落实全党办报的思想,中央书记处指示各级党委加强对报纸的领导,这是党报体制的重大改革,再次把选拔、组织和培养通讯员作为报社的基本任务之一,群体性的黑板报运动和读报运动也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之一。
(4)党报的三大作风基本树立。无产阶级办报活动在反对资产阶级新闻观点的斗争中,也逐渐形成了党报的三大作风的理论:①报纸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即要充分反映实际、又要用马列主义正确指导实际,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作风; ②报纸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即坚持群众路线的办报方针,使办报成为群众的事业,为人民服务,由人民大众大家来办; ③报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即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实是求事,诚恳坦白,与人为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5)树立了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反对党八股。
(6)加强思想建设,建立无产阶级的新闻队伍。延安整风运动,在新闻方面集中解决了两个观点:其一,确立“人民公仆”思想,反对“无冕之王”的观点; 其二,坚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反对“技术第一,政治第二”的观点。
5. 黄远生新闻通讯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黄远生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报界之奇才”,黄远生以新闻采访和新闻通讯写作而负有盛名,是中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报刊文体一一新闻通讯。因此种文体始于1912年初《申报》上以“远生”署名的“北京通讯’夕,故称“远生通讯”。黄远生的新闻通讯有如下特点:
(1)题材重大,内容翔实。黄远生有很强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他的新闻通讯所报道的大都是重大政治新闻,或是人们欲知而不得知的内幕新闻。如:《陆总理演说后之政界》、《借款里面之秘密》、《政界小风潮零记》、《闷葫芦之政局》等。由于他是留学生,又曾在前清做过官,对当时政界情况比较熟悉,所以他的采访活动非常活跃。他经常出入于政府要害部门,周旋于上层人物之间,访难访之新闻,取独家之报道。
(2)分析深刻,见解独到。黄远生在进行新闻通讯的写作上,对新闻背景、事件内幕的挖掘与分析,常入木三分。如袁世凯上台不久,就向英法等六国银行借款六亿元,以盐税作押,以监督中国财政为条件。黄远生写了《借款内脉之解剖》,把六国大借款放在整个世界列强角逐的背景下,用大量材料揭露英、法、德、俄、比、日六国幕后的交易活动以及对袁世凯政府的软硬兼施,最后得出结论:六国大借款反映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利益的争夺,关系到中国政权是否独立,国土能否不被人瓜分的问题。迫于国内反对借款的强大声势,袁世凯政府不得不同六国重开谈判,条件稍作改变。事后,黄远生又写了《最后借款之命运》,报道了修改条件的几次谈判内幕,逐条剖析所修改的几个条件,指出在堂皇的字句下所掩盖的本质问题:“何有改良? 越改越恶耳。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