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组织行为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什么是冒险转移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案】“冒险转移”现象是指在群体决策中冒险水平高于个人决策冒险的平均水平的现象。冒险转移现象的发现令人感到意外。这个问题引起许多学者浓厚的兴趣,要进一步探讨冒险转移现象的原因。各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假设,主要有下述五种假设。
(1)责任分摊的假设
每一种包含风险的决策都与一定的责任相联系。风险越大,失败的概率越高,决策者肩负的责任也越大。责仟往往引起决策人的情绪紧张,焦虑不安,不敢贸然采取有较高风险的决策。而群体之所以采取有更大风险的决策,是因为对决策后果的责任可由群体全体人员分摊,万一决策失败,追究责任时不致独承其咎,这样就减轻了个人的心理负担。
(2)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
在群体中总会有领袖人物和有影响的人物,他们在群体活动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与胆略,往往会采取冒险水平较高的大胆决策。同时,由于对群体成员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决策中有较大发言权,他们会用各种方式证明他们采取的决策是有根据的,因而他们的决策会被群体所接受,变成群体的决策。
(3)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
在许多群体内,提出有根据的冒险决策会得到好评。因此,群体中的个人提出自己的决策意见时,往往要与别人的意见进行比较。如果个人的意见在冒险水平上低于群体其他成员的平均水平,则会感到不安,担心群体可能对他有不良的印象。基于这种考虑,个人在参加群体决策时提出意见的冒险水平往往要高于单独作决策时的冒险水平。群体内各成员的相互比较可能产生冒险转移现象。
(4)效用改变的假设
这种假设是用效用理论的术语来解释群体决策的胃险转移现象。从这种假设来看,在群体中通过讨论彼此交换意见,会影响到个人选择方案效用的改变。同时,彼此相互影响也会改变冒险的效用,发生趋同现象。但这种假设并不能全面解释冒险转移现象,不能解释大多数情况下群体决策向增加冒险的方向转移而不是向保守方向转移的原因。
(5)“文化放大,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若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是崇尚冒险,则这种价值观会被“放大”,从而扩散与反映到该文化中的群体决策中来。
综上所述,五种假设虽然都试图解释群体决策的冒险转移现象,但各自都不能解释全部实验材料。由此看来,很可能这种现象相当复杂,其发生受多种因素所制约,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可能不同的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因此,这五种假设中的每一种都有一定意义,但不能以偏概全,而应相互
补充。
2. 冲突的来源有哪些?
【答案】冲突的来源有三方面:沟通因素、结构因素和个体行为因素。
(1)沟通因素
管理者们把大多数冲突归因于组织沟通不良。完善的沟通可以使受讯者能把发讯者的信息理解得毫无差错。但这样的完善沟通几乎没有。由于这一缺憾,在沟通过程中有许多误解的时候。虽然由不成功的沟通引起的冲突不同于本质上对立的冲突,但它仍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2)结构因素
①规模。组织规模越大,冲突也越大。原因可能是规模越大,分工越多,层次越多,因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越易歪曲。
②参与。当下级参与程度越高,冲突水平也越高。原因可能是参与越多,个体差异也越大。而且,仅仅参与决策并不等于所提建议必被采纳。如建议不被采纳,下级无权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由于扩大参与所引起的冲突并非都是有害的,如果这种冲突可以增加群体的绩效,则应该鼓励冲突的存在。
③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
冲突的一个经常的来源是组织中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之间的矛盾。直线机构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核心活动。参谋机构的工作是辅助直线机构的。由于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的职能不同,日标不同,成员的价值观和背景不同,因此它们之间常有冲突。
④奖酬制度
奖酬制度一方多得报酬必然使得另一方少得报酬,就很容易引起冲突。这种冲突可以出现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也可以出现在组织之间。
⑤资源相依性
在使用组织的资源上,群体之间往往发生冲突。如果有足够的奖金和其他资源,冲突不会产生。但组织往往又不能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因此,各群体之间为了资源的分配往往产生冲突,导致协作的不良。
⑥权力
组织中权力的分布也是冲突的来源。如果一个群体感到自己的权力过小,而另一个群体权力过大,它可能会对现状提出挑战。
(3)个人行为因素
个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冲突的来源。一些人的价值观或知觉方式可能导致与他人的冲突。无论独断专行还是自卑的人,都因感到需要“自我防卫”而主动与他人发生冲突。
二、简答题
3. 常见的沟通障碍有哪些?
【答案】在实际的沟通中,常常存在诸多障碍影响沟通的效能,甚至使沟通无法进行。因此,必
须了解沟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并加以改善,常见的信息沟通障碍主要有:
(1)语义障碍,理解差异。
组织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是借助于语言进行,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是交流的工具,并不是思想本身,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①人们的语言修养不同,表达能力各异。
②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描述事物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语义障碍。
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管理者必然要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一起工作。而不同的语言是相关的。这样因为语言及其相关的文化背景形成的沟通障碍也会增多。
(2)个体差异造成的“选择性知觉”。
知识、经验的差异会带来沟通障碍。“选择性知觉”,即抗拒那些不符合自己习惯或经验的信息的倾向。在接收一个信息时,凡符合自己需要、与自身利益关系密切者,就很容易“听进去”; 而对自己不利,会损害自己利益的,就可能听而不闻。凡此种种,都说明了在信息沟通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很容易带上主观成分,因而也有意无意地歪曲了所传递的信息。
(3)情绪造成沟通障碍。
①不同的情绪体验会使个体对同一信息的解释截然不同。极端的情绪感受可能阻碍有效的沟通,常常使人们无法进行客观理性的思维活动,而代之以情绪性判断。
②不同情绪类型的人也会影响沟通结果。情绪稳定、镇静自若的人在沟通中容易理解对方信息,情绪急躁的人对信息理解容易片面,有时甚至未等对方讲完,就按捺不住,先在心里下了结论。
(4)地位差异和利害冲突妨碍交流,形成“过滤”。
一般在接收信息时不仅判断信息,而且判断发信人。信息发源的层次越高,便越倾向于接受。另外,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沟通是无所顾忌的,而下级对上级沟通则不然。这就使领导者不容易得到充分、真实的信息。特别是领导者不愿听取不同意见时,必然堵塞言路,使下级保持沉默。如果存在利害冲突,信息转承者往往会按自己的观点去“过滤”,甚至有意隐瞒,导致信息“失真”。
(5)组织层次的影响。
从最高层向下的传达,从最低层向上的汇报,是经常使用的沟通方式。在结构庞大的组织中,这些沟通要经过许多中间层次,每经过一个环节,都会有信息的“过滤”和“失真”。许多环节的积累就会造成相当的信息损耗、丢失和错误。
(6)组织结构设计不当,沟通渠道不畅。
组织结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信息有效沟通的间题,沟通渠道小明确、要求小合理,会使信息交流处于自发、无组织、低效率状态。组织气氛也会影响信息沟通,与相互提防、猜疑的组织相比,在关系融洽、开诚布公、相互信赖的组织中,信息沟通的有效性要强得多。
(7)信誉不佳。妨碍沟通。
如果信息发送者在接收者心目中形象不好、信誉不佳,那么接收者就会对信息存有成见,不予重视。
(8)条件小清,弹性太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