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为基本联结方式,即以商品等价交换关系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它依靠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国民经济活动。市场经济体制以自由竞争为特征,通过市场价格支配着人、财、物等资源在产业之间与企业之间的移动。价格的高低调整着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源投入,从而实现资源在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分配,使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趋向均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还起着激励创新、鼓励技术进步、择优汰劣的作用。一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都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进行创新,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经营的组织和管理。在激烈的竞争中,落后的商品生产者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淘汰,由此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劳动力市场

【答案】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的供求双方相互选择、平等商洽和达成协议的场所或关系。劳动力市场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有形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交换的地点和场所,或为建立劳动力交换关系而设立的服务机构和组织机构,如职业介绍所,登记处等; 无形劳动力市场是指,只有劳动力交换关系,而不一定有固定的场所和机构。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是:

(1)区域性市场为主。由于社会生产力在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劳动力的素质相差悬殊,阻碍了劳动力在全国范围流动,大多数只能在区域内运转;

(2)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范围是广泛的,一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人都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

(3)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流动和交换实现的,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着社会劳动力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的流动。

3. 工业化

【答案】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现代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持续增长,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并不断按现代工业的技术改造包括农业、服务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并使之现代化的过程。工业化意味着在经济结构中工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农业所占比重逐渐减小。通常用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增大和工业人口在劳动就业总人口中比重增大的过程来表示。工业化不仅仅是工业的扩展、壮大,也包括建立在现代工业技术(大机器生产)之上的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产业的现代化过程。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现代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表明,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工业化过程一般都是从轻工业起步,整个工业结构变动顺序为: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一重工业、化学工业一机电加工工业。为此,

我们可以把整个工业化进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这样一种社会,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是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的迫切需要。

5. 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即小论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凡是通过在本国范围内的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都计算在内,但不包括本国居民利用在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

(1)生产法。将各部门生产的产品或获得的营业收入的增加值相加,得出国内生产总值。

(2)收入法。将工资、地租、利息、利润、税金及固定资产折旧费相加,得出国内生产总值。

(3)支出法。将个人购买的物品和劳务、政府及团体购买的物品和劳务、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相加,得出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国民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收入一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收入一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6.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答案】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开始,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体地位时为止的时期。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把非社会主义所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经济结构,改造成为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我国的过渡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理论与实践证明,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我国生产力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

7. 资本分配收入

【答案】资本分配收入是指在多种所有制架构下,民营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中,资本所有者投资的资本收入。这些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具备程度不同的剥削性质。但是,只要是合法收入,就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这种分配方式对于我国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本,引进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对于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都是有利的。

8. 均衡

【答案】均衡是指某种事物双方力量保持一种均等的态势。经济学中的均衡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市场供给和需求两个变量相等; 二是指决定供求的各经济行为主体不存在改变自身和他人行为的动因和能力。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均衡是相对的、暂时的、非均衡则是绝对的、长期的。

9. 消费水平

【答案】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人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它反映一定社会在一定时期里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已达到的满足程度。消费水平通过实物消费、价值消费、劳务消费三方面的指标表现出来。实物消费指标具体表现为人均食品数量、人均纺织品数量、人均住房面积、高档消费品普及率等。价值消费指标具体表现为人均占有的价值消费额,也可以表现为年人均实际收入等。劳务消费指标具体表现为一定数量人口中拥有文化教育、医疗保健、体育娱乐等方面设施的数量。在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即购买食物的人均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来反映国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一般有:收入因素、利率变动、价格因素、商品因素、支出项日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水平、个人偏好以及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社会经济体制等。

10.自然资源

【答案】自然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并能为人们利用的自然物和自然力。自然资源可以分为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矿物资源四类。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源泉和条件。它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特点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1)自然资源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2)自然资源是形成产品实体的物质源泉,而且它对产品的性质、种类和数量影响很大;

(3)自然资源是制约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4)自然资源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布局。

二、简答题

11.怎样从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和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答案】(1)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必然性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这个基本矛盾的存在,客观上要求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成长,又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准备了阶级条件。因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各国建设社会主义有自身的特殊性

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但这一历史必然实现的途径和形式却具有特殊性。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自己国家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最适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