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著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化
【答案】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日占总人日比例增长、城市数量增加及其规模扩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向周围农村扩散的过程。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有两个,即供给和需求。因此,城市化可分为二类:
(1)生产引起的城市化。即由比较成本利益、生产专业化、规模经济等引起的城市化。
(2)需求引起的城市化。城市人口和收入的增长产生需求,城市需求刺激城市生产的增长,提高城市商业活动和服务水平,吸引其他社会成员进入,实现城市化。
(3)供求相互作用引起的城市化。供求力量相互作用,巩固和加深了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并相互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依照城市化率的高低和城市化率提高速度的快慢可以把城市化一次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加速阶段和成熟阶段。
2. 社会主义消费
【答案】社会主义消费是指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联系,反映人们在实际支配或取得生活资料过程中相互关系的消费行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消费具有如下特点:
(1)社会主义消费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相融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全体劳动者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生产目的与消费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2)社会主义消费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3)社会主义消费是生产发展基础上不断增长的消费。
3. 市场格局
【答案】市场格局是指在市场上买卖双方在交换活动中所处的地位,特别是何方在交换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或优势地位。它是市场中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作用的综合市场现象。市场格局有三种类型:以买方为主导、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买方型市场格局,简称买方市场; 以卖方为主导、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卖方型市场格局,简称卖方市场; 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买卖双方地位均衡的市场格局,简称均衡市场。
4. 卖方市场
【答案】卖方市场是指以卖方为主导、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卖方型市场格局。这种类型的市场格局出现于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购买者为能购买到商品而竞争,商品出卖者则物以稀为贵,导致市场上商品价格上涨,这时商品买方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相反,卖方则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优势地位。在卖方市场格局下,市场上商品价格信号和利率信号
等都发生了扭曲,从而导致分配不合理、企业缺乏竞争,企业便会丧失强化经营管理、采用新技术和降低成本的动力和压力。可见,长期而严重的卖方市场,同样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答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安排国有资本支出的专门财政预算,是政府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顶算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要方式,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重要手段,是对国有资本管理和运营进行评价考核的重要方面。
6. 信息化
【答案】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微观层次。企业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创新性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重构企业生产经营的结构、模式和机制。
(2)产业信息化。信息化的中观层次。产业信息化是指各个产业大规模地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各行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
(3)经济结构信息化。信息化的宏观层次。这是使国民经济系统实现整体内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方式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4)全面信息化。信息化的社会层次。在全社会各个领域,包括人民生活领域,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和智能技术。
7. 二元经济结构
【答案】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城市中比较发达的现代下业与乡村中落后的传统农业并存的经济结构。这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形成的一种经济结构。它主要包括两种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地缘经济部门:
(1)以传统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生产力低下、收入水平仅能维持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农村农业部门,其产值或劳动力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
(2)以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生产、劳动生产力较高、劳动者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工业部门,但其产值或劳动力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中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不仅表现为产业的二元结构,而且地区也表现为二元性,既有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也有自然经济为主的地区。实现二元结构向单元结构的转移,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8. 对外劳务合作
【答案】对外劳务合作是指向国外派出人员提供劳务,以获取工资和其他收入的一种经济合作形式。这种劳务是与承包工程项目无关的其他劳务,主要包括:向外国承包工程公司提供的劳务人员,向国外工厂机构提供的生产技术工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向国外提供的海员、厨师等其他提供劳务的人员。劳务合作的特点是投资少、创汇快、风险小。
9. 竞争机制
【答案】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和各生产要素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与作用。市场中的竞争,是各经济主体为了生存和发展的利益,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而展开的,这种竞争包括生产经营者之间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展开的销售竞争,也包括消费者之间为争取使用价值最大化而展开的购买竞争,还包括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竟争机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同其他市场机制紧密结合共同发挥作用的。所有的市场机制,都要通过竞争机制起作用,市场促进生产力发展和调节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都要通过竞争机制才能得到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
(1)竞争机制可以促使市场经济主体对市场价格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从而努力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
(2)竞争机制可以导致社会资源在社会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从而有利于解决市场供需矛盾。
(3)竞争机制是整个市场机制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要使竟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最基本的条件是各市场经济主体都应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实体。各市场经济主体必须处于平等的地位,实现平等竞争。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这样一种社会,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是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的迫切需要。
二、简答题
11.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为什么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互利共赢开放战略、自由贸易区战略?
【答案】(1)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
①规避市场风险的需要
世界市场是极其敏感和易于波动的。由于出口主要集中于某些国家和地区,所以我国的外贸企业很容易受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市场多元化,可以分散我国的外贸出口国家和地区,避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过大的影响。
②避免买方市场价格垄断的需要不断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同时与多个国家发展同一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