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贸易失衡

【答案】国际贸易失衡的概念包括狄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国际贸易失衡是指单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处于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的状况。广义的国际贸易失衡是指世界范围内出现某些国家大量贸易顺差,而另外一些国家出现大量贸易逆差的状况。由于世界是一个整体,有一些国家出现大量顺差,必然意味着其他国家会出现大量逆差。根据贸易失衡不同的特点,一般将国际贸易失衡分为以下几种特定的类型:临时性失衡; 周期性贸易失衡; 收入性贸易失衡; 货币性贸易失衡; 结构性贸易失衡。国际贸易失衡会影响到本国货币的汇率、国民收入、外汇储备。

2. 经济特区

【答案】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本地区和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特区的产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国际经济交流日益扩展的必然产物。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个以上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我国从1979年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兴办了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建省后,又设立了海南经济特区。对经济特区实行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特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利用外资,产品大部分出日,其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活动密切相连,发展外向型经济。

(2)特区经济活动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经济运行主要靠市场调节,不断加强国际竞争力,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3)特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如降低或免征某些税,简化客商出入境手续等。

(4)特区有较大经济活动自主权,如建设项目审批、财政和外汇等方面都较内地有较大自主权。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它在对外开放总格局中,处于前沿阵地的战略地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科学发展观

【答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既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份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

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4. 金融市场

【答案】金融市场是指从事货币资金的收集、发放、转换等活动,买卖各种信用证券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它反映资金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总和。按交易期限划分,通常把经营一年期以内货币融通业务的金融市场称为货币市场,把经营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资金的借贷和证券业务的金融市场称为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特点表现在:

(1)金融市场的非物质化。这种非物质化首先表现为股票等证券的转手并不涉及发行企业相应份额资产的变动; 其次,即使在“纸张”上,金融资产的交易也不一定发生实物的转手,它常常表现为结算和保管中心有关双方账户上的证券数量和现金储备额的变动。

(2)现代金融市场是信息市场。金融市场上信息的发布、传递、收集、处理和运用是金融市场上所有参与者的竞争焦点。信息在金融市场中的特殊地位,不仅表现在关十已经实际发生了的事实的信息,而且还体现在对于未来的、还没有发生、甚至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的事件的预期信息。

(3)金融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金融市场上会出现诈骗、投机、泡沫和操纵市场等不良现象,加大金融风险,破坏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和经济的稳定,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并在国际间迅速传播。

5. 收入政策

【答案】收入政策又称收入分配政策,是指国家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所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变动力一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原则和政策。收入政策的作用机制是,在直接或间接控制生产要素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以压低成本推进式通货膨胀的方式降低通货膨胀率、降低失业率、降低利率以及改善国际收支。收入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资价格管制。包括:对工资和价格进行直接控制,规定厂商和工会不经政府有关部门同意,不得提高下资和价格; 对下资和价格规定指导性指标; 对厂商和下会提出道义劝告,以便劝说厂商和工会自动限制产品价格和工资的上涨幅度。

(2)收入指数化。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和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工资也随之上升。

(3)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是通过税收调节来鼓励人们限制价格上涨的作法。这种政策的基本思路是,以政府规定的一个恰当的工资、价格增长率为标准,如果工资或价格的上涨率低于这个标准,工人或厂商将获得税收优惠; 反之,如果超过这个标准,他们将受到增税的惩罚,这样来鼓励逆转通货膨胀的行为。

6. 对外经济关系

【答案】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一切经济方面的交往。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商品贸易、资金信贷、经济合作、运输通讯、劳务流动、科技交流、国际租赁、经济援助、国际旅游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以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只依靠自己的资源和技术,孤立地发展自身经济。只有通过经济交流,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来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

7. 自由贸易区

【答案】自由贸易区是指一炸国家和地区在多边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它是比多边贸易体制更高水平的开放。自由贸易区己成为大国开展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对世界的经济乃至政治格局发生着重大影响。实施自山贸易区战略,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新途径和力-式,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紧迫要求。发展自由贸易区有利于拓宽我国经济发展空问,有利于建立稳定和多兀的战略资源供应渠道,有利于消除贸易壁皇和化解国际贸易争端,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8. 公司治理结构

【答案】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问的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规范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三者关系,其实质是通过规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责,保证公司投资者的投资得到最佳回报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当今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市场导向型体制。有非常发达的金融市场,公司股权广泛分散,公司控制权市场十分活跃。典型国家如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 二是网络导向型体制。公司的股权比较集中,银行在融资和公司监控方面有实质性的参与。典型代表是日本和德国。这两种体制目前也存在部分趋同的迹象。在我国,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仟务。

9. 外部不经济

【答案】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些企业或个人因其他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而受到不利影响,又不能从造成这些影响的企业和个人那里得到补偿的经济现象。外部不经济意味着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存在着差异。私人成本,指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所必须承担的成本; 社会成本,指社会为某一生产(或消费)活动所必须承担的成本。私人收益,是指一项活动给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带来的收益; 社会收益,是指一项活动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收益。显然,社会成本包括私人成本,社会收益包括私人收益。外部不经济的存在意味着某个经济当事人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的社会成本,因而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