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611地理科学基础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611地理科学基础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611地理科学基础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0 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611地理科学基础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19 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611地理科学基础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26 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611地理科学基础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34
一、简答题
1. 顶级群落概念及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
【答案】(1)顶级群落
顶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
(2)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
一块光秃的岩石表面,对于植物的生长来说,生境是非常严酷的。首先,没有土壤,而且极为干燥,温度的变化幅度也极大。
①最先在岩面出现的是地衣植物群落。在这个演替阶段中,顺序出现壳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它们凭借所分泌的有机酸以腐蚀岩面,其残体也参加到土壤的聚集和水分的含蓄中去。岩面的生境开始改变。
②苔薄植物群落阶段。在上一阶段地衣植物聚集的少量土壤上,能耐干旱的苔鲜植物开始生长,形成群落。它们具有从生性,成片密集生长,聚集土壤的能力更强。土壤、水分条件进一步有所改善。
③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在土壤稍多些的情况下,一些耐旱的草本植物,如蔗类和一年生植物相继出现,代替苔鲜植物群落。接着是多年生植物定居,形成群落。到了这个阶段,原有岩面的环境己经大大改变:土壤增厚,有了遮荫,减少了蒸发,调节了温度、湿度变化,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小动物的活动也增加。生境也不再那么严酷了。于是创造了木本植物适宜的生活环境。
④木本植物群落阶段。在草本植物群落中,首先是一些喜光的阳性灌木出现,以后形成灌木群落。继而,乔木树种生长形成森林。林下的荫蔽环境,使其他耐荫性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得以定居,原有的阳性灌木逐渐从森林中消失。在这个演替系列中,地衣和苔鲜植物群落阶段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阶段,演替的速度相对最快。而后,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这是由于木本植物生长时期较长所致。
2. 火山活动和地震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案】(1)火山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火山活动对气温和降水影响较大。短时间内火山爆发的火山灰和SO 2等气体呈气体溶胶状态时,产生“阳伞效应”导致气候全球变化。
火山灰尘随各种风系漂移扩散,在高空形成火山尘幕影响大气透明度,对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反射和散射作用,致使周围大部分地区气温降低。
(2)地震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震会引发暴雨、泥石流、滑坡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造成板块移动、瘟疫等疾病肆虐,同时地震还破坏生物栖息地,威胁生物多样性。
3. 简述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的特点。
【答案】(1)土壤分类的定义:
土壤分类是在深入研究聚合土体发生发育、土壤系统发育演替规律的基础上,件、形成过程等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土壤进行区分和归纳的方法。
(2)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的特点: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土壤分类。类、土属、土种和变种7级。这样的土壤分类方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土壤种类繁多、根据土壤的基本性质、形成条其中有土纲、亚纲、土类、亚土壤成分复杂的特色,提出了人为土纲,也体现了面向世界向世界分类方法学习的特点。
4.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答案】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生态系统的结构
任一生态系统都必须凭借一定的结构实现其功能,结构影响功能的效果,所以结构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除形态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外,最重要的是由食物或营养关系形成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以生产者植物为起点,一些生物有机体通过食物的关系彼此联结而形成的一个能量与物质流通的系列即为食物链,如草一兔一狐狸。受能量传递效率的限制,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能量大约要损失90%, 使食物链不可能太长,一般仅由3~5个环节构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更复杂的营养结构的一个组成单元。
②食物网
自然界生物间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并不像食物链所表达的那样简单。实际上一个生态系统中常常生活着许多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它们使若干个食物链同时存在,这些食物链上的一些动物常常既吃植物又吃其他几种动物,而它本身又可能被不同的消费者所食。各个食物链彼此交织、错综联结形成复杂的能量与物质流通的网络,即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主要指食物网。
③营养级
为使生物间复杂的营养关系变得更加简明和便于进行定量的能流分析与物质循环研究,生态学家在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基础卜又提出了营养级概念。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力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可称做一个营养级。换句话说,在食物网中从生产者植物起到顶部肉食动物止,在各食物链上凡属同一级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就是一个营养级。
(2)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全的生态系统由四类成分构成,即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类群。
①非生物成分
包括太阳辐射能、H 2O 、CO 2、O 2、各种无机盐类和蛋白质、脂肪、糖类、腐殖质等有机物质。它们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源泉,并共同组成大气、水和土壤环境,成为生物活动的场所,所以它们是维系生物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
②生产者
生产者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蓝藻、为数不多的光合细菌与化学能合成细菌。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自养成分,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吸收的无机物合成为葡萄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质中,为一切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它们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
③消费者
消费者包括各类动物,属于异养生物。它们不能利用太阳能制造食物,只能依靠植物为食物获取所需的能量,维持其生存。消费者根据其食性不同又分为:
a. 植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物资源的动物,如牛、马、羊、食草昆虫和啮齿类等,属于第一级消费者。
b. 肉食动物。以捕捉动物为主要食物的动物叫做肉食动物。
④分解者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真菌和一些原生动物。它们把动植物的排泄物和死亡有机残体等复杂有机物逐渐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被生产者重新吸收利用,所以分解者又称为还原者,它们在有机物的降解过程中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
5. 简述不同岩性的碳酸盐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答案】岩溶作用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作用,以及重力作用下的崩塌、坍陷、堆积等过程,亦称为喀斯特作用。
(1)水中含CO 2时,水对石灰岩的溶解能力很强,CO 2与水化合形成碳酸,当水与空气中CO 2减少,碳酸含量亦减少,CaCO 3将发生沉淀。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CO 2含量比空气中高数十倍,且反应速度很快,因而岩溶作用强。
(2)碳酸盐类岩石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等;硫酸盐类岩石包括石膏、硬石膏;卤化物盐类如岩软与钾盐,均属可溶性盐类。按溶解度排序,卤化物盐类最大,硫酸盐类居中,碳酸盐类最小,但喀斯特地貌却主要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尤其是石灰岩分布区,这与其分布极广且常露出地表有关。
(3)石灰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泥灰岩兼有大量不溶解黏土,白云岩则以白云石为主。按溶解度排序为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因此石灰岩最易喀斯特化,尤其是节理发育、层厚、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