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814人文地理学(含经济地理学)之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和其水资源利用异同点及原因。
【答案】(1)我国常以河流径流的年内动态差异为标志将河流分为:
①东北型河流,包括东北地区的大多数河流;
②华北型河流,包括辽河、海河、黄河以及淮河北侧各支流;
③华南型河流,包括淮河南侧支流,长江中下游干支流,浙、闽、粤沿海及台湾省各河及除西江上游以外的珠江流域大部分;
④西南型河流,包括中、下游干支流以外的长江、汉水、西江上游及云贵高原的河流;⑤西北型河流,主要包括新疆和甘肃河西地区发源于高山的河流;
⑥内蒙古型河流
⑦青藏高原型河流。这种分类方式反映各类型河流的年内变化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2)黄河属于华北型河流,其主要特征是:
①每年有两次汛峰,两次枯水,3-4月间因上游积雪消融和河冰解冻形成春汛,但不及东北型河流显著。
②夏汛出现于6月下旬至9月,和雨期相符合,径流系数5%~20%,夏汛与春汛间有明显枯水期,有些河流甚至断流,造成春季严重缺水现象。
③雨季多暴雨,洪水猛烈而径流变幅大,如黄河陕县站最大流量与枯水期流量之比为110:1。
(3)长江属于华南型河流,其特征是: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区,有充沛的雨量作为河水主要来源,径流系数超过50%,汛期早,流量大。
②雨季长,汛期也长,5~6月有梅汛,7~8月出现台风汛。
③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出现在台风季节,当台风影响减弱时,雨量减小,径流量亦减小,可发生秋旱。
2. 简述地球外部构造如何?
【答案】地球的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
(1)大气圈
大气圈指环绕地球的由气体组成的圈层,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由于大气圈的存在,挡住了绝大多数飞向地球的陨石,拦截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保护了地球生命免遭外来的打击。因此,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
(2)水圈
水圈指地球表层由各种形式存在的水组成的圈层。地球上的水分布于海洋、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其97%以上是液态。这些水体通过蒸发、降水、下渗和径流等形式,处在不断地变换之中,由此构成水循环。
(3)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及其分布范围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又极其重要的圈层。在地理环境中,生物圈并不独占任何空间,而是分别渗透于水圈,大气圈下层和地壳即岩石圈表层。生物圈的形成是大气、水、生物与岩石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它也对其他圈层发生巨大作用。
3. 陆地水指哪些水? 它们有何特征?
【答案】(1)陆地水主要以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和冰川等形式存在,它占全球水量的
2.8%,而与人类社会生息相关的河流、淡水湖泊水仅占陆地总水量的约0.325%。
(2)不同形式的陆地水有不同的特征:
①河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的通称。每一条河流都有河源和河口,河口指河流与海洋、湖泊、沼泽或另一条河流的交汇处,经常有泥沙堆积,有时分叉现象显著,在入海、湖处多形成三角洲。在河源与河口之间是河流的干流,一般可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河源与河口的高度差称为河流的总落差。河流的水量多少与流域面积大小和形状有直接关系。河流与人类生存和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②湖泊是陆地上面积较大的有水洼地,是湖盆、湖水和湖中物质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湖泊的水文特征指湖水的运动、水位变化和水量平衡。
③沼泽是指地面长期处于过湿状态,或滞留着微弱流动的水,生长喜湿和喜水植物,并有泥炭积累的洼地。沼泽实际上是从水体或陆地演变过来的,即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沼泽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其水体的流动非常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水每日流动只2~3m左右。径流极小是沼泽水文的另一特征。
④水库是由人工改造或修建水工建筑物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容积和用途的水量交换缓慢的水体。水库既是一个自然与经济综合体,功能多,可调节河川径流、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水库大都由拦河坝、输水溢洪道和库区组成,库区水位随着蓄水和放水运行而发生升降变化。
⑤地下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存在于岩石和地表松散堆积物的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来源,占淡水量的22%。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在沉积岩形成之际的水分保留以及沿海地区的海洋水渗透。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颜色、气味、化学成分和矿化度等,并且以流动、扩散和渗透三种方式在运动。按理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卜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二类。
⑥冰川是地表长期存在并能自行运动的天然冰体,它是由大气固体降水经多年积累而成。以雪线为界把冰川分为两部分,上部为粒雪盆(又称积累区),下部为冰舌区(又称消融区),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冰川系统。冰川源于降雪,按形态、规模和运动特征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
川。大陆冰川(也称冰盖)的特点是面积大、冰层巨厚,分布不受下伏地形限制。山岳冰川又称谷冰川,分布于中低纬的高山地区,沿下坡流动而成为一条狭窄的冰河。冰河也可由数条支流冰川汇合而成。山岳冰川的形态受地形制约,其规模和厚度远不及大陆冰川。在现代,冰川对于气候、水分循环、地形和植被都有重要的影响。
4.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试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仟务。
【答案】(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①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该“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在地理文献中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
②自然地理学研究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是干扰和控制自然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类作用下,现代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地区在天然环境背景下变为人为环境。人类活动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比较协调或和谐,一些自然资源就可得到不断更新;相反,资源就会受到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调,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①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
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
⑤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5.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各有什么特征?
【答案】(1)岩浆岩
①岩浆岩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以及部分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挥发性物质(如H 2O 、CO 2等);
②有多种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
③有一定的产状。
(2)沉积岩
①沉积岩富含次生矿物、有机物质、存在化石;
②产状为层状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