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611地理科学基础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611地理科学基础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611地理科学基础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10 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611地理科学基础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17 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611地理科学基础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25 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611地理科学基础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33

一、简答题

1. 主要岩石类型有哪些?

【答案】岩石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丁大岩类:

(1)岩浆岩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性组分的高温茹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岩中以Si02的含量最大,Si02的多少不仅影响岩浆岩的性质,而且也影响岩浆岩中其他物质的含量。

(2)沉积岩

沉积岩是指在低温和低压的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它广泛分布于陆地表面及海洋盆地中,由沉积作用而形成。(3)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在地球演化历史中,地壳内早先形成的岩石经历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它主要经历了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是从一种固相转变为另一种固相的结晶过程。

2. 板块边界类型及特征。

【答案】(1)板块学说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如洋脊、海沟、转换断层等)分割成若干块体,每个块体就像板子那样浮在地幔软流圈上做漂移运动,由于这些板块的相互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构造现象,称之为板块构造。

(2)板块边界分类

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各板块之间的接触处则是活动的,因而板块构造的主要表现是在其边界上,板块的边界是最活动的地带,且不同的边界,有不同性质的相对运动形式。已知板块的边界有只类四型:

①分离型(张性)板块边界

在大洋中为洋中脊。如大西洋海岭中脊、太平洋中隆等;在大陆上为裂谷带,如东非大裂谷等。

两侧板块在分离型(张性)边界受到拉张作用而相背分离运动,随着板块的分离而拉开,地幔物质沿着裂谷上涌,造成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喷出或形成新洋底。此种板块边界是岩石圈重要的张裂带、岩浆带和地震带。

②汇聚型(挤压)板块边界

按板块汇聚性质,又可分为俯冲型和碰撞型:

a. 俯冲型边界

相当于海沟,相邻板块相互叠置。由于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向下形成深海沟,如环太平洋有许多深海沟,为太平洋板扳块与亚洲板块及美洲板块的边界线。大陆板块由于密度小、位置高,仰冲向上,并被挤压抬升成高峻的山脉,如美洲西岸的科迪勒拉一安第斯山系(又称山弧一海沟系),亚洲东部的东亚岛弧(又称岛弧一海沟系)。俯冲型板块边界为强烈的挤压构造活动带、造山带、强烈的地震带、火山带和变质带。

b. 碰撞型边界

又称山弧一地缝合线型,为大洋闭合后两个大陆块体聚合碰撞、互相推挤,形成规模巨大的山脉。它处在两个板块缝合之处,故称地缝合线。现代碰撞边界主要见于欧亚板块南缘,如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是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焊接的界线。此类板块边界为世界上强烈的挤压构造活动带、造山带、地震带和变质带。

③平错型(剪切)板块边界

相当于转换断层,两侧板块相互剪切错动,而不发生褶皱、增生和消亡。转换断层两侧的相对错动仅发生于中脊轴部之间,错动方向与平推断层错动方向相反。转换断层为重要的剪切构造带和地震带,一般分布在大洋中,也可在大陆上出现,如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就是一条转换断层。

3. 简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其意义。

【答案】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网及其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主要包括食物链、营养级、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其意义,具体来说如下:。

(1)食物链

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一个序列。它可以使得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得以顺利进行。

(2)营养级

营养级是指生物在食物链上所处的位置,每一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各营养级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相当于一个库,可起到储存能量和物质的作用。

(3)食物网

食物网是指生态系统中由于各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之间交错纵横、彼此相连的食物网。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不仅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而且还推动着生物的进化,成为自然界发展演变的动力。

(4)生态系统还具有生物放大作用

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但某些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很难分解或排出,在生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积的现象即生物放大作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所含有污染物的浓度或数量越人,严重危害较高营养级生物的生长或人体健康。

4. 陆地水指哪些水? 它们有何特征?

【答案】(1)陆地水主要以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和冰川等形式存在,它占全球水量的

2.8%,而与人类社会生息相关的河流、淡水湖泊水仅占陆地总水量的约0.325%。

(2)不同形式的陆地水有不同的特征:

①河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的通称。每一条河流都有河源和河口,河口指河流与海洋、湖泊、沼泽或另一条河流的交汇处,经常有泥沙堆积,有时分叉现象显著,在入海、湖处多形成三角洲。在河源与河口之间是河流的干流,一般可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河源与河口的高度差称为河流的总落差。河流的水量多少与流域面积大小和形状有直接关系。河流与人类生存和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②湖泊是陆地上面积较大的有水洼地,是湖盆、湖水和湖中物质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湖泊的水文特征指湖水的运动、水位变化和水量平衡。

③沼泽是指地面长期处于过湿状态,或滞留着微弱流动的水,生长喜湿和喜水植物,并有泥炭积累的洼地。沼泽实际上是从水体或陆地演变过来的,即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沼泽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其水体的流动非常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水每日流动只2~3m左右。径流极小是沼泽水文的另一特征。

④水库是由人工改造或修建水工建筑物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容积和用途的水量交换缓慢的水体。水库既是一个自然与经济综合体,功能多,可调节河川径流、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水库大都由拦河坝、输水溢洪道和库区组成,库区水位随着蓄水和放水运行而发生升降变化。

⑤地下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存在于岩石和地表松散堆积物的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来源,占淡水量的22%。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在沉积岩形成之际的水分保留以及沿海地区的海洋水渗透。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颜色、气味、化学成分和矿化度等,并且以流动、扩散和渗透三种方式在运动。按理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卜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二类。

⑥冰川是地表长期存在并能自行运动的天然冰体,它是由大气固体降水经多年积累而成。以雪线为界把冰川分为两部分,上部为粒雪盆(又称积累区),下部为冰舌区(又称消融区),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冰川系统。冰川源于降雪,按形态、规模和运动特征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大陆冰川(也称冰盖)的特点是面积大、冰层巨厚,分布不受下伏地形限制。山岳冰川又称谷冰川,分布于中低纬的高山地区,沿下坡流动而成为一条狭窄的冰河。冰河也可由数条支流冰川汇合而成。山岳冰川的形态受地形制约,其规模和厚度远不及大陆冰川。在现代,冰川对于气候、水分循环、地形和植被都有重要的影响。

5. 何谓大气圈? 说明大气圈垂直分层的依据和各层的主要特征。

【答案】(1)大气圈

大气圈是指包围地球的整个空气层的总称,它是由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