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812音乐学基础(中、西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斯托克豪森
【答案】德国作曲家。学于科隆高等音乐学校,后赴巴黎师事梅西安与米约,50年代起在科隆广播电台工作,制作了《电子音乐练习曲I&II}而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电子音乐作曲家。他积极探索20世纪后半叶的新音乐流派,为月个乐队而写作的《群》为空间音乐里程碑式的作品,《钢琴曲XI 》则异示出随机音乐的观念,此外还涉足整体序列音乐、音色音乐、世界音乐等。
2. 抒情悲剧
【答案】17世纪法国作曲家吕利创作的歌剧类型,多根据悲剧大师高乃依及歌剧脚本作家泽诺的悲剧谱写而成,融合了独唱宣叙调和咏叹调、合唱以及芭蕾,代表作有《伊西斯》、《阿西斯与加拉蒂亚》等。
3. 维也纳古典乐派
【答案】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活跃于维也纳一批德奥作曲家的总称,包括格鲁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等人。他们都在维也纳度过创作的成熟时期,思想和艺术风格一脉相承,在继承欧洲专业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对音乐内容和形式的革新有着重要的贡献,他们的作品堪称后世音乐的楷模,是18、19世纪之交的西方音乐高峰。
4. 流浪艺人
【答案】流浪艺人(minstrels )是出现于13~14世纪,在欧洲四处流浪的音乐艺人。他们常常在村头街巷与杂技艺人混合表演,也常为民间红白喜事助兴。表演的音乐大多是即兴性质,与民间音乐有联系。
5. 维瓦尔第
【答案】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作有歌剧、教堂音乐和各种器乐合奏,500多首协奏曲是其创作的核心,他继托雷利之后进一步确定小提琴独奏协奏曲的形式结构,发展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创造了富于戏剧性的演奏风格,并为当时几乎每一件乐器都写作了协奏曲,对后世协奏曲发展有重要影响,他还是标题音乐的先行者,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前附有说明音乐内容的短诗。
6. 孔特克图斯
【答案】在11~12世纪出现的孔特克图斯(conductus )是单声部的抒情歌曲,它促进了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作为单声部歌曲的孔特克图斯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音乐不借助于圣咏创作,旋律与歌词的关系是音节式的,旋律因反复而具有分节歌的样式特点。在12~13世纪左右,圣母院乐派中出现了复调音乐发展形式的孔特克图斯,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分节歌形式不再依赖圣咏,它放弃圣咏的定旋律,以自创旋律为基础;
②包括二至四个声部,常见为三声部,一般采用狄斯康特的节奏型;
③每个声部都采用拉丁文演唱;
④孔特克图斯的歌词内容较自由,包括宗教、道德、政治、历史等世俗内容。
7. 普罗科菲耶夫
【答案】前苏联作曲家。早年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利亚多夫和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一战后旅居国外,创作与西方现代音乐广泛联系,返苏定居后,积极参与祖国音乐建设,音乐语言力求通俗明晰。创作丰富,代表作品有:歌剧《战争与和平》、《三桔之爱》,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及七部交响曲。
8. 乐队协奏曲
【答案】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形式,由乐队演奏的协奏曲,没有独奏部分或任何附属的部分,托雷利1692年写作的6首乐队协奏曲开此体裁先河,1720年后逐渐与早期交响曲的发展合流。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的第3和第6首是出色的乐队协奏曲。
9. 《伊戈尔王》
【答案】俄罗斯作曲家鲍罗廷创作的四幕歌剧作品,根据古代史诗《伊戈尔王远征记》写作,叙述12世纪时,伊戈尔公爵远征钦察汗国,被波洛维茨人俘获的故事。这部歌剧显示出作曲家强烈的个性特征,被认为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作,剧中第二幕的波洛维茨舞常单独演奏。
10.《“自新大陆”交响曲》
【答案】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第九交响曲。音乐表达了作曲家对美国这个“新大陆”的印象感受,以及异乡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作品在植根于捷克民族传统的同时,也蹂合了他所了解的美国音乐精神,如第一乐章主题采用了黑人灵歌,第二乐章受诗人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影响而作,后被填上歌词“思故乡”而家喻户晓。
11.拉索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佛兰德乐派最后一位作曲家代表,文艺复兴音乐的集大成者。创作极为多产,留存超过2000部音乐作品,包括弥撒曲、经文歌、牧歌、尚松、利德、圣母颂歌、诗篇歌、赞美诗等。他的弥撒曲多为大段借用宗教或世俗旋律的“模拟弥撒”,包含了经文歌、牧歌
和尚松的音乐特征; 经文歌显示了他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西比尔的预言》甚至使用了半音化风格; 他的牧歌、尚松和利德选材广泛、风格迥异,极富表现力。音乐技法上,拉索将复调织体与主调手法相结合,其和声思维远远走在时代前列。
12.韦伯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歌剧代表作《自由射手》《欧丽安特》和《奥伯龙》,钢琴曲《邀舞》是浪漫主义最早的标题钢琴曲之一。他的歌剧创作观念对瓦格纳影响很大。
二、简答题
13.简述弥撒曲的发展。
【答案】(1)最早的弥撒曲是天主教的圣餐仪式曲,8世纪时罗马天主教把弥撒曲定为礼拜、祭祀时使用的一种基本音乐形式。11~13世纪,教会音乐家开始在专用的弥撒圣咏(定旋律)上写复调弥撒曲,代表人物是马肖。
(2)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大约1450年左右,复调的常规弥撒曲成为欧洲最大、最重要的音乐形式,从杜费到若斯坎,我们看到了弥撒曲的一些变化,出现了最常用的两种作曲技法,一是“定旋律”(cantus firmus)方式,二是“模仿”(parody )方式。
①定旋律弥撒曲:它的定旋律几乎都来自素歌,这是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弥撒曲作品的典型手法,其中最有名的一条弥撒定旋律是杜费的“武士歌”(L'Homme Arme)一曲,当时几乎所有的音乐家都曾用此曲作为弥撒曲的定旋律。
②模仿的弥撒曲:这种方式是在若斯坎手中兴起的,16世纪中叶左右,音乐家们不再只用定旋律来处理音乐,而是更大规模地使用“借用”方式,即模仿手法。模仿手法千变万化,有的是在原先声部的对位线条上加入另一个模仿的声部,而使原有的主题更鲜明; 有的则扩大原有的乐曲结构,重新组织、整合其中的音乐素材。后来,这种模仿复调逐渐取代了原有的定旋律技法,成为16世纪弥撒曲创作的主体风格。
(3)若斯坎去世后,弥撒曲体裁的形式基本形成,即五个乐章的形式,帕勒斯特里那赋子了这种复调音乐形式和技巧高度的稳定性和完美性。威尼斯乐派的兴盛,使弥撒曲向双重复调的形式发展,其中器乐伴奏的加入也为以后弥撒曲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
14.“文艺复兴”一词的含义及时间划分是怎样的?
【答案】(1)含义:
“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法文“Renaissance ”,原指“复活”、“再生”,表达复兴古希腊艺术之意。当时的文人希望借此含义,在思想上摆脱封建宗教的束缚,要求尊重人,一切以人为中心,给予人性自由。这种思想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即“文艺复兴”的思想实质。
(2)时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