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闽南师范大学109J4心理学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比较真实验设计的三种类型,重点分析各种设计的优点与不足。

【答案】(1)被试间设计

①被试间设计指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或多个自变量水平组合中的一种的实验处理,即不同的被试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水平或自变量水平组合的实验处理。在这种设计中由于被试是随机取样并随机安排到不同的实验处理的,因而也称完全随机化设计;各实验处理组之间没有相关,因而又称独立样本设计。

②被试间设计的数据分析。被试间设计的数据在统计分析时,通常是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或方差分析。如果差异显著,就表明实验处理有效。在进行结果解释和结论概括时,要结合被试赖以取样的总体,不能超过总体范围。

③被试间设计的分类:

a. 后测设计

优点:后测设计采用了随机取样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选择、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实验处理之前没有前测,可避免练习效应的影响。

缺点:后测设计正因为没有前测,因而不能进行实验处理前后差异的比较;控制组的设置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和统计回归等无关变量的影响。

b. 前测后测设计

优点:前测后测设计比后测设计増加了前测,因此,前测后测设计可以对实验组前后测的差异他优点。

缺点:前测也可能导致练习效应,对结果产生影响。

c. 所罗门四组设计

优点:所罗门四组设计又称“重叠实验设计”。它除了具有上述两种设计的优点外,对实验处理的效果进行了两次检验,可以确认实验处理的效果,还可以检验测验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较全面,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都很高,

缺点:所罗门组设计的不足在于四组同质的被试较难选取,实验程序也比较复杂。

(2)被试内设计

①被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下面是被试内设计的一个例子: 和控制组前后测的差异进行比较。此外,前测后测设计具有后测设计的其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个被试分别接受了A 、B 、C 、D 四个实验处理。由于接受每种实验处理后都要进行测量,这样就有多次测量,因此被试内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研究结果可用方差分析处理。

随机区组设计:被试内设计也可以用被试组代替单个被试,每组都要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但组中的每个被试随机地接受一种实验处理,这样的组叫区组,这种设计称为“随机区组设计”,同一区组内的被试应尽量“同质”(即在各方面都相似或相同)。随机区组设计的实验处理之间有相关,又称“相关样本设计”。

被试内设计的优点:被试内设计将被试的个别差异从被试(组)内变异中分离出来,提高了实验处理的效率。

被试内设计的缺点:被试内设计因为被试(组)要接受多个实验处理并进行重复测量,可能导致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从而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3)混合设计

混合设计一般涉及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处理,其中每个自变量的实验设计是不相同的。例如,其中一个用被试间设计,另一个用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有许多种类型。下面是一个混合设计的例子

这是一个配对组设计与被试内设计的混合设计。实质上,这已是一种多因素实验设计。

2. 举例说明:某电饭锅厂拥有两家规模相似的分厂,分别位于海淀区和朝阳区,公司的管理者打算制订一套新的工作时间表。每周要求工人工作40小时,工人可以选择周末休息3天,并且每天上班和下班的时间由工人自己决定。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能够让管理者了解该作息制度是否能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并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

【答案】该研究适合于现场实验,即准实验研究。

(1)实验设计:采用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随机分配海淀区工厂为实验组,朝阳区工厂为控制组。在施加实验处理一个月前,分别测量海淀区和朝阳区工厂的平均产量。然

后海淀区工厂改变作息制度6个月,朝阳区工厂不改变作息时间。6个月后,再分别测量海淀区和朝阳区的平均产量。具体操作如下:

(2)统计处理,采用单因素共变量分析法,对被试差异及其与身心变化的交互作用实施控制,处理结果。

(3)实验效果评价。这种设计因两组被试不能随机分派,而是依原来的班级或团体划分,因此实验组、控制组两组实验被试是不相等的。这种设计模式添加了控制组,使该设计基本上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等因素对实验的干扰,而且由于两组都有前测验,研究者可以了解实验处理事实前的初始状态,从而对选择因素有了初步的控制。其缺点是由于没有使用随机化方法来分配被试或实验处理,实验组和控制组是不对等的,有可能降低该设计的效度,又由于两组都进行了前测验,因此结果也不能直接推广到无前测的情景中去。但在教育或生产情境中,由于不能打破班级界限,无法随机取样、随机分派或无法配对时,只能采取这种设计。

3. 思考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数学化趋势与质性分析之间的关系。

【答案】(1)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数学化趋势是指,目前心理与教育研究越来越离不开数学,重视定量研究。它们日益把数学及其方法作为研究心理与教育现象、揭示其规律的重要工具和表达方式。数学及其方法的渗透,使整个心理与教育研究处于深刻的数学化进程之中。

(2)质性分析来源于质性研究,或称定性研究,是对某种现象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征、方式、涵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的过程。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

(3)量性研究和质性分析二者的区别在于:二者有着不同的哲学观基础和研究方法。

①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的基础上,遵循客观、有效、实用的原则,重视研究对象的定量化与精确化;而质性研究则建立在诠释主义或批判主义的)基础的,重视所研究事物所处的情景的意义,因为情景的意义影响人的反应行为。

②量性研究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的多元分析法等等;质性研究主要包括现象学研究法、扎根理论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等等。

(4)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量性研究与质性分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与综合运用的关系。

用不同的方法去确定研究问题,测量研究变量,分析资料,可以弥补单一方法的缺陷。量性研究的样本量大,样本的代表性较好,结果的推广性较好,对干扰变量的控制也较好,但正是由于控制,使量性研究对研究环境的背景缺乏整体全面的认识,对研究对象个人经历、行为、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