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工商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思考题

1. 职业生涯管理与人力资源其他管理职能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企业有关职业生涯管理的思路和规划必须通过实际的操作才能落到实处,而这种实际的操作层面就需要依靠组织一系列的人力资源实务来作为沟通规划和现实的桥梁。具体而言,良好、顺畅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作为支撑:

(1)详细的职位分析

职位分析对各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和任职资格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依据这些信息,一方一面,企业可以安排员工到与他相适应韵岗位上工作,同时为其安排后续的职业发展路径; 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结合员工未来的发展规划,为员工的培训开发提供根据。

(2)员工的素质测评

通过对员工的素质测评,了解并记录员工的个性特点、智力水平、管理能力、职业兴趣、领导类型等各方面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以便做好人一岗匹配,实现职业发展路径的科学、合理。

(3)建立与职业生涯管理相配套的培训开发体系

不管组织是基于什么设计培训开发方案,组织的培训开发方案一定要与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相结合。

(4)制定完备的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业务规划,其中业务规划包括人员补充计划、人员配置计划、人员接替和提升计划、人员培训和开发计划、退休解聘计划等内容。

(5)制定完整、有序的职业生涯管理制度与方法

在这方面,组织应该做到:

①制定完备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划,并且让员工充分了解单位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等。

②通过各种方式让员下犷解内部劳动力市场信息。

③提供丰富的内部晋升渠道,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的发展。

2. 什么是胜任素质? 什么是胜任素质模型?

【答案】(1)胜任素质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秀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即鉴别性胜任素质以及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合格者与表现不合格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即基准性胜任素质。一项胜任素质应该包含以下6个要素:名称、定义、维度、分级、标头、行为描述。

(2)胜任素质模型就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素质的组

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它描述的是特定组织特定职位所要求具备的胜任素质,以及这些胜任素质之间的权重关系。

胜任素质模型是用来描绘某(类)职位任职人员胜任素质构成的直观呈现,这种呈现既可以是详细的文字说明,也可以是形象的图形勾勒,或二者的结合。

3. 解释期望理论,并分析它在实践中有何作用。

【答案】(1)期望理论

①激励力的内涵

弗洛姆认为,激励的效果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因素,即:激励力(motivation )=效价(valued X 期望值(expectance ),即M==V*E

A 激励力,表示人们受到激励的程度。效价,是指人们对某一行动所产生结果的主观评价。期望值,是指人们对某一行动导致某一结果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效价取值范围是「-1, +1]。对个人而言,结果越重要,效价值接近++1; 如果无关紧要,则接近0; 如果结果是个人不愿意出现而尽力避免的,效价值就接近-1。期望值的取值范围是0~10。

②个体动力的来源

只有当效价与期望值都较高时,才会产生比较强的激励力。个体是否会有动力,取决于三个关系:

a. 个人努力和个人绩效之间的关系;

b. 个人绩效和组织奖励之间的关系;

c. 组织奖励和个人目标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个关系的减弱,都会影响整个激励的效果。如图所示。

图 期望理论的基本模式

(2)期望理论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意义

a. 要激励员工,就必须改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系统。

b. 在绩效管理中,给员工制定的绩效目标必须是员工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

c. 要及时地对员下进行绩效反馈,帮助员下更好地实现目标;

d. 薪酬管理方面,一是要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及时给予各种报酬和奖励; 二是要根据员工不同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报酬体系,以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

4. 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答案】作为一种资源,人力资源同样也具有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由于人力资源是依附于人身上的劳动能力,和劳动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可以用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反映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1)人力资源的数量

①人力资源数量的计量

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数量指其员工的数量。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可以从现实人力资源数量和潜在人力资源数量两个方面来计量。

潜在的人力资源数量包括: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失业人口、暂时不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和其他人口六个部分。

现实的人力资源数量包括: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

②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一是人口的总量; 二是人口的年龄结构。

(2)人力资源的质量

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智力和体力,因此劳动者的素质就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质量。劳动者的素质包括体能素质(先天和后天的体质)、智能素质(经验知识和科技知识)、非智力素质(心理素质和积极性)。随着科技发展,智能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体能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智能因素中科技知识的作用不断上升,经验知识的作用相对下降。

(3)人力资源的质量比数量方面更重要。

人力资源的数量强调人的规模大小,而人力资源的质量则强调推动复杂的物质资源的人的能力。人力资源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性较强,而数量对质量的替代性较差,甚至不能代替。经济越发展,技术越现代化,对于人力资源的质量要求越高,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要求人力资源具有极高的质量水平。

二、案例分析题

5. A 公司的薪酬改革

[1].小工的薪酬改革的思路是否有误? 程序是否不对?

[2].小王的薪酬改革遇到以上困难与矛盾,请帮助小王摆脱困境。

[3].小王的岗位评价方案有何缺陷? 请提出修改意见。

[4].请结合本案例,分析企业应该如何实施薪酬改革。

【答案】[1].(1)小王的薪酬改革思路有误对管理、技术、服务人员,小土提出的薪酬设计思路如下:①由以人定薪转变为以岗定薪。分配的依据以岗位为基础,工资充分体现岗位的价值,等于把岗位拍卖给了员工。

②同岗同酬、岗变薪变。在什么岗位享受子}一么岗位工资,同岗同酬、岗变薪变,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

③定薪之前要先定岗。由于以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到位,每一部门具体应该设置多少岗位,每一岗位究竟应该干什么,都没有相应的规定与说明。所以,要先从定岗开始,编制相应的岗位说明书,确定相应的岗位职责。

④实行竞争上岗。根据岗位的要求来定人,择优上岗。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取适合自己的岗位,公司根据岗位的要求来选取最佳的人选,实行双向选择。

小王设计出管理、生产、技术人员薪酬改革方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