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88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题库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测量的效度

【答案】所谓测量的效度,也称做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效度所关注的问题是所测量的是否是希望测量的,也可以说,效度是指测量标准或所用的指标能够如实反映某一概念真正含义的程度。

2. 命题

【答案】命题是指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命题具有不同的类型,包括公理、定律、假设、经验概括等。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

3. 再测信度

【答案】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再测信度。再测信度的缺点是容易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即在前后两次测量之间的某些事件、活动的影响,会导致后一次测量的结果客观上发生改变,使两次结果的相关系数不能很好地反映两次测量的实际J 清况。

4. 定距测量

【答案】定距测量又称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定距测量的结果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需要注意的是,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0,但这个0却不具备数学中所熟悉的“0”的含义。

5. 无结构访谈

【答案】无结构访谈又称深度访谈或者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无结构访谈适合于并主要应用于实地研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并通过研究者主观的、洞察性的分析,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

二、思考与实践

6. 一份问卷主要包含哪些部分,问卷中问题的排列顺序一般遵循哪些规则?

【答案】(1)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尽管实际调查中所用的问卷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往往都包含这样几个部分: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等。

①封面信:即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它的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单位或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结果保密的措施等。应该说明内容有:调查者的身份,即说明“我是谁”; 调查的大致内容,即“调查什么”; 调查的主要目的,即“为什么调查”; 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

②指导语:即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其作用和仪器的使用说明相似。 ③问题及答案:这是问卷的主体,也是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从形式上看,问题可分为开放式与封闭式两大类。

④编码: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中,为了将被调查者的回答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需要对回答结果进行编码,即赋予每一个问题及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

(2)问卷中问题的前后顺序及相互间的联系,既会影响到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结果,又会影响到调查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问卷中问题的排列顺序所遵循的原则有:

①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问卷最开头的几个问题一定要相当简单,回答起来一定要非常容易。这样可以给回答者一种轻松的、方便的感觉,以便于他们继续填答下去。如果一开始填写,回答者就感到很费力,很难填写,那么就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积极性。

②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如果开头的一批问题能够吸引被调查者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填答问卷的兴趣,那么调查便可能较顺利地进行; 相反,如果开头部分的问题比较敏感,一开始就直接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触及有关伦理、道德、政治态度、个人私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往往很容易导致被调查者产生强烈的自我防卫心理。回答者的这种自我防卫心理将会引起他们对问卷调查的反感,有碍他们对调查的合作,阻碍调查的顺利进行。

③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这是因为,任何人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总能谈些看法,说出些所以然来:而对不熟悉的事物,则往往难以开口,说不出什么来。如果以被调查者熟悉的内容开头,就不至于使调查一开始就卡住而无法进行。

④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这是由十行为方面的问题涉及的只是客观的、具体的事实,因此往往比较容易回答; 而态度、意见方面的问题则主要涉及回答者的主观因素,多为回答者思想上的东西、内心深处的东西、更不易在陌生人面前表露的东西。如果一开始就问这方面的问题,常常引起被调查者心理上的戒备情绪和反感情绪,引起较高的拒答率。

⑤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结尾,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这是因为,个人背景资料虽然也是事实性的,也十分容易回答,但由于它们是除回答者姓名以外的其他的主要个人特征,也属较

敏感的内容,所以不宜放在开头,而适合放在末尾。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背景资料通常都是社会调查中最常用、最主要的自变量,如果一份资料缺少这些变量,实际上也就成了废卷。因此,只要调查的内容不涉及比较敏感的问题,并在封面信中做出较好的说明和解释,这一部分问题也可以放在问卷的开头。

⑥若有开放式问题,则应放在问卷的最后面。这是因为回答开放式问题要比回答封闭式问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书写时间。无论是把它放在问卷开头,还是放在问卷的中部,都会影响回答者填完问卷的信心和情绪; 而将它放在问卷的结尾处时,由于仅剩这一两个问题了,绝大多数回答者是能够完完整整地填答完它们的。退一步说,即使被调查者不愿意填答开放式问题,放弃了回答,也不会影响到前面的问题和答案。

7. 请谈谈相关分析与因果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相关分析与因果分析的含义

①相关分析

所谓相关,就是指两个变量间存在一种连带关系,即当一个变量的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相关分析就是以一个统计值表示变量与变量间的关系,这个统计值称为相关系数。通常大多数相关系数取值在0与士1之间,0代表无相关,士1代表完全相关,相关系数越大,表示相关程度越强。相关系数前面的正负号表明相关的方向,正相关系数表示,当一个变量的值增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增大; 而负相关系数则表示,当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个变量的值却在减少。

②因果关系,是指某个因素的存在一定会导致某个特定结果的产生。因果分析是为了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变化原因的分析,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因果分析就是在研究对象的先行情况中,把作为它的原因的现象与其他非原因的现象区别开来,或者是在研究对象的后行情况中,把作为它的结果的现象与其他的现象区别开来。回归分析是一种因果分析,它是根据两变量间关系的具体形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用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平均变化关系,这个数学模型就是回归模型。

(2)相关分析与因果分析的区别

①相关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即用相关系数来描述x 和Y 两个变量之间的共变特征。

因果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一个变量怎样随另一个变量变化而变化。

②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不涉及两个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回归分析可以不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因果分析表示一种因果关系,可以进行预测,必须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

(3)相关分析与因果分析的联系

①因果分析以相关分析为基础,只有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时,因果分析才有意义。

②一般先进行相关分析,测定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大小,进而决定是否进行因果分析,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