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805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实验室实验

【答案】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室内进行的,相对严格的实验。实验室实验的主要优点是实验背景和变量都相对容易控制,实验环境可以较好地“封闭”,实验者能够比较清楚确切地观察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实验室实验的主要缺点是在实验内容上局限性比较大,即许多社会研究者感兴趣的内容常常无法在小小的实验室中人工地制造出来。同时,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在推广性、普遍性和概括性上往往较差。

2. 假设演绎法

【答案】在科学研究中,一般的模式是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种称作“假设演绎法”的逻辑过程。该过程由以下四个相互联系的步骤组成:

①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的事件;

②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概括,试图形成一种能够解释所观察的现象的理论:

③从这种概括出的理论出发,推演出具有逻辑性的某种结论;

④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这种理论。若理论被检验所证实,就可以得出结论:获得了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知识; 若理论不能被检验所证实,就得重新修改原始的理论,并进行新的检验。在这一过程中,前两个步骤采用的是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 而后两个步骤则是采用的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验性现象)。

3. 参数值

【答案】参数值又称为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总体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

4. 实地研究

【答案】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

,即研究者一定要深入到研究方式,也是一种理论建构型的研究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强调“实地”

所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环境,且要在其中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靠观察、询问、感受和领悟,去理解所研究的现象。

5.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答案】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是指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 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

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

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有:

(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2)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最好要涉及变量间的关系,即变量A 与变量B 是否存在关系。

6. 实地实验

【答案】实地实验是指在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实地实验的主要优点是研究者可以在真实的社会生活背景中观察到人们自然的反应。实地实验的主要缺点是研究者常常难以对众多有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实验背景、实验条件进行控制,难以孤立出自变量的独立影响。

二、论述题

7. 论述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存在的主要差异有哪些?

【答案】(1)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而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2)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方式在发展上是不平衡的。相比之下,定量研究的方法发展十分迅速,进展也很大; 而定性研究方式由于其来自与定量研究方式所不同的哲学传统和所具有的不同假定,因而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3)从认识论角度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一一它们基于不同的范式。定性研究从最纯粹的意义上说,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自然范式; 与此不同的是,定量研究则来源于实证主义,它在范式上更接近于科学的范式。

(4)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而定量研究则与演绎的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

(5)定量研究者往往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相关、强调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 而定性研究者则更加注重现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现象的变化过程、注重现象和行为对于行为主体所具有的意义。

(6)定性研究者认为事实和价值是无法分离的; 而定量研究者则正好相反,他们强调在研究中一定要努力做到“价值无涉”和“价值中立”。

(7)在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上,定性研究通常与理论建构的目标相伴随,理论是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和形成的; 而定量研究则常常是用来进行理论检验的。

(8)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者更加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 而定性研究者则往往更加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灵活性、特殊性。

(9)实验、调查、内容分析等,是定量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方式; 量表测量、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结构式观察等是定量研究中常见的资料收集方法。而实地研究是定性研究最常见的研究方式,参与观察、无结构访问、个人生活史等,则是定性研究中主要的资料收集技术。

(10)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在所得资料的性质及其结果的说明方式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所获得的主要是数量化的资料; 而后者所获得的则是具体的、个别的实例。前者的结果主要靠统计分析数据来表达; 而后者的结果则是靠文字的描述来说明。定量研究的结果在概括性、精确性

上特征明显; 定性研究则以其资料的丰富性、细致性和理解的深入性而与定量方法相对照、相补充。

8. 试述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

【答案】定性资料是指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1)连续接近法

连续接近法指的是这样一种方法,它不断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时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具体地说,研究者从所研究的问题和一种概念与假设的框架出发,通过阅读和探查资料,寻找各种证据,并分析概念与资料中所发现的证据之间的适合性,以及概念对资料中的特性的揭示程度。研究者也通过对经验证据进行抽象来创造新的概念,或者修正原来的概念以使它们更好的与证据相适合。然后,研究者又从资料中收集另外的证据,来对第一阶段中所出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者不断地重复这一过程。而在每一阶段,证据与理论之间也不断地进行着相互塑造。这种过程

,因为经过多次的反复和循环,修改后的概念和模型几乎“接近”了所有的就被称做“连续接近”

证据,并且这种经过连续地、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的概念和模型也更加准确。

(2)举例说明法

举例说明法即是用经验证据来说明某种理论。这是定性资料分析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根据这一方法,研究者将理论应用于某种事件或背景中,或者根据先前存在的理论来组织资料。这

,研究者在资料中将那些可以作为证据的内容集中起来,种先前存在的理论提供了一只“空盒子”

去填满这只空盒子。当然,这种用来填满盒子的经验证据既可以是支持理论的,也可以是否定理论的。举例说明法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方式主要表明理论模型是如何说明或解释了某种特定的个案或特定的现象。研究者所列举的主要是一个个案或一种现象的证据。另

,即研究者平行列举多个不同的个案,比如多个不同一种方式则是对一种理论模型的“平行说明”

的单位、或多个不同的时间周期等,来说明这种理论模型可以应用于多个不同的个案,可以解释或说明多个个案中的情况。或者反过来,研究者采用来自多个平行的个案的材料来共同说明某种理论。比如,一个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的研究者先发展出一种有关该现象形成原因或条件的分析模型,然后分别从甲地农村、乙地农村、丙地农村等不同个案中提供证据,来共同说明这一模型。

(3)比较分析法

比较是各种资料分析的中心过程。无论是对定量资料还是对定性资料都是如此。19世纪的英国哲学家J.S. 米尔提出了有关比较的逻辑方法。其中,他关于一致性比较和差异性比较的方法,形成了定性资料分析中比较分析法的基础。实际上,实验研究中的比较也是采用了这样一种逻辑。根据具体的比较方式的不同,定性资料分析中的比较分析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致性比较法和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