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805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连续接近法
【答案】连续接近法是指这样一种方法,它小断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时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
2. 市场调查
【答案】市场调查是指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利润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商标的宣传效果等等所进行的调查。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普及的。
3. 研究方式
【答案】研究方式是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社会研究的具体方式通常划分为四种主要类型:①调查研究; ②实验研究; ③实地研究; ④文献研究。其中,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构成一项具体社会研究区别于其他社会研究的明显特征。同时,每一种方式可以独立地走完一项具体社会研究的全部过程。
4. 操作化
【答案】操作化就是要把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属性,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为在社会研究中实际地测量抽象概念提供了关键的手段。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澄清与界定概念和发展测量指标两个方面的工作。
5. 经典实验设计
【答案】经典实验设计又称古典实验设计,或双组前后测模式,是最基本同时也是最为标准的实验设计。其包含了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以及随机指派。
经典实验设计的实施步骤如下:
(1)随机指派实验对象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2)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一次测量,即前测;
(3)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但不对控制组实施这种刺激;
(4)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二次测量,即后测;
(5)比较和分析两个组前后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别,得出实验刺激的影响。
实验刺激的影响=实验组的差分-控制组的差分
=(后测1-前测1)-(后测2-前测2)
如果实验组差分(的绝对值)比控制组差分(的绝对值)大,则说明实验刺激对因变量有影响; 如果实验组差分与控制组差分相等,则实验刺激的影响为零,即自变量对因变量不起任何作用; 如果实验组差分比控制组差分小,说明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影响是负向的。
6. 准则效度
【答案】准则效度又称实用效度或经验效度,它是指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一种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进行比较所得到的效度。如果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与原有的作为准则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相同的效果,那么,其效度系数就高,说明这种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准则效度。
二、论述题
7. 试论述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经验研究对于理论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功能?
【答案】(1)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
①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理论的基础和背景的作用首先是从研究课题产生的角度来说的。具体的社会研究课题有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来源:现实和理论。许多经验研究都直接来源于理论并服务于理论。对于从具体的社会现实中所提出的研究课题,理论也通过提供特定的视野和概念框架来体现这种作用。理论告诉研究者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及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应该去探讨什么。
②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方向
在进行一项经验研究时,理论可以告诉研究者现实中哪些事实是与研究有关的,理论可以指导研究者去收集特定的事实,对于解释性研究就更是如此。源于不同理论的不同视野关注到现象或问题的不同方面,产生出不同的相关事实,使得人们对问题或现象的认识更加全面。
③理论提供经验研究的解释
在资料的分析过程中,理论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影响具体的因果关系模型的确定、相关变量的选择,而且,对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及因果关系的判断和解释等,也离不开理论框架的指引和正确的逻辑分析。
(2)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
经验研究所起的作用并不只是被动地为理论服务,即被动地检验理论、证实理论。它还扮演着另外四种主动的角色,即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廓清理论。
,常常成为某种理论的①经验研究中所获得的那些“不期而遇、异乎寻常而有关全局的资料”
开创者。越是富有成效的经验研究,就越可能成为新的假说和理论的发源地。默顿还特别强调,正是这种不期而遇、异乎寻常和有关全局的经验事实,构成了一种“偶发机遇模式”。这种情形就
像在霍桑工厂所进行的管理实验一样,研究者所关注的本来是劳动条件与工人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然而研究在这方面却并未获得结果,但却意外地从实验中得到了某种更为重要的“副产品”一一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一一这就是著名的“霍桑效应”。
②偶发机遇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在迫切要求解决的明显的矛盾上,“重整理论的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到目前为止被忽视了、但却是有着重要关系的事实上,正是这些被忽视的事实迫切要求扩展和改善原有的概念系统。任何一项具体的理论都具有某种相对性,它们往往主要针对现实中的某一类特定现象或过程。但是,实际社会研究中人们往往会发现一些新的、原有理论框架和概念系统并未注意的事实。这些事实提出了一些新的变量,它迫使研究者把这些新的变量与一个具体的理论相结合,导致原有理论的重整。
③经验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运用大大地拓展了研究者探索现实、建立理论和检验理论的能力。比如问卷调查方法、计算机技术、统计软件、历年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库、内容分析方法、二次分析方法、心理测验、参与观察、焦点小组讨论等,这些新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不断帮助研究者形成新的理论兴趣中心,不断为研究者打开建立新理论的窗口和途径。
④经验研究促使概念的澄清。概念是理论建构的砖石,而概念含义的准确、清晰,则是进行理论建构的基础与前提。许多事例表明,正是经验研究的需要,才促使人们去澄清公认的概念。“理论化”的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进行概念的澄清。经验研究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对概念进行界定,同时,经验研究还通过对所讨论的变量的选取和确定指标来澄清概念。这种被称做“概念操作化”的过程,要求研究者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维度、概念的层次性等等弄得清清楚楚,因为只有这些方面确切了,才便于研究者设计出恰当的、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并且是可观察的指标来。
8. 试论社会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异,并举例说明两种研究方式之间如何进行互补。
【答案】(1)差异:
①从哲学基础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 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
②从研究范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科学范式; 定性研究就自然范式。
③从逻辑过程上来看:定量研究是演绎推理:定性研究是归纳推理。
④从理论模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理论检验; 定性研究是理论建构。
⑤从主要方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实验调查; 定性研究是实地研究。
⑥从分析方法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统计分析; 定性研究是文字描述。
⑦从研究特征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客观的; 定性研究是主观的。
⑧从主要目标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确定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定性研究是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⑨从资料收集技术上来看:定量研究是量表、问卷、结构观察等; 定性研究是参与观察、深度访问等。
(2)两种研究方式之间的互补:
①社会研究大多属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单一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较少。进行社会调查活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