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史蕴《诗》心--

关键词:《史记》《汉书》《后汉书》《诗经》 汉代

  摘要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学和文化特色,并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以及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古代典籍之一。以记录两汉社会生活为主的“前三史”是中国史学发展的最伟大、最重要的历史阶段,其对《诗》心、《诗》学、《诗》文化的阐发和崇尚,对整个历史文化的发展都具有巨大意义,对文化精神传统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对儒学经学的弘扬也具有无与伦比的贡献。因而将“前三史”与《诗经》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于中国的《诗》学建设、史学发展都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就是基于这一认识而展开的。本文试图对“前三史”中引《诗》、用《诗》情况做一个宏观的考察与分析,反观《诗经》在汉代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由引言、四部分正文及结论组成。
引言部分扼要介绍《诗经》研究的历史、现状,阐明本文的写作意图。
第一部分,“‘前三史’中《诗》之引用”。首先对“前三史”中引用《诗经》的情况做详细统计,并且按照“说明道理”、“补充历史”、“议论人物”、“记‘诗本事’”四个方面,对统计结果进行分类,从而得出结论:汉代人对《诗经》的引用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汉人继承了先秦引《诗》传统,而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
第二部分,“‘前三史’中《诗》之评论”。“前三史”不仅大量引用《诗经》,而且还保存了许多《诗》论。其中既有这三部史传的作者的评价,也有书中人物的看法。“前三史”中《诗》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论《诗经》的产生。关于《诗经》的产生,先秦典籍中就有论述,主要有采诗说和献诗说,这两种说法在“前三史”中都有所反映。此外司马迁又提出删诗说。删诗说的意义在于,强调孔子儒家至圣的地位,从而也弘扬《诗三百》作为儒家经典的权威性。
二、论《诗经》的功用。汉代《诗》学的一个突出特质是“尚用”。汉儒秉承了孔子的诗教观,非常注重《诗》的教化和辅政作用。他们经常用《诗经》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对现实政治进行讽谏。
三、论《诗经》的风格。《诗经》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所跨的地域十分广阔,因而三百五篇风格诡谲多变,各有千秋。造成其风格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受内容和文体制约,二是受社会风气影响。
四、论《诗经》的影响。对于《诗经》在汉代以前的影响,“前三史”作者谈得较多的是孔子删《诗》、教《诗》以及秦始皇焚灭《诗》、《书》这两个问题。他们坚信《诗三百》的最后编定是孔子的功劳,对于秦始皇焚灭《诗》、《书》的暴行也予以激烈的抨击。
第三部分,从“前三史”看汉代《诗经》之地位。《诗经》在汉代的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一、主要研究门派。包括鲁、齐、韩、毛四家《诗》派。前三家在西汉时皆立为学官,独《毛诗》未立。东汉时三家《诗》衰落,《毛诗》渐兴。这些《诗》派门徒众多,影响广泛,对于弘扬《诗经》学贡献很大。
二、汉代《诗经》研究史。分为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至东汉中期、东汉后期三个阶段。西汉前期是《诗经》学在经历秦火之后重新萌芽之时,西汉中期到东汉中期则是《诗经》学繁荣之时,而东汉末期《诗经》学逐渐衰落,这些现象与两汉社会的政治息息相关。
三、兴盛原因之探讨。刘汉王朝从暴秦的废墟上建立了一个新政权,他们从前朝汲取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教训就是如何治理天下,以求长治久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天子们经过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所得出的解决历史难题的必然抉择。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儒家学说与官方意识形态达成了一致,经学也因此获得了生存、发展的良机。
第四部分、从“前三史”看汉代人对《诗经》文化精神的接受。《诗经》中体现的文化精神博大精深,这些文化精神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前三史”中的《诗经》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汉代人对《诗经》民族精神的崇尚。汉人从《诗经》中汲取的最主要的精神是“尚德”,而“德”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概而言之则为遵王道、尚中和、忧时政等几种。
二、汉代人对《诗经》文学精神的传承。《诗经》在汉代的经学地位早已被学界公认,而作为一部开创中国文学传统的辉煌作品,《诗经》对汉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三史”也涌动着《诗经》的文学精神,汉人从《诗经》中继承的文学精神主要有“言志”、“讽谕”和“发愤”。
最后的总结部分,阐明了“前三史”《诗》学研究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