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兼论张闻天晚年对党内“左”的错误的批判和反思

关键词:张闻天 晚年 社会主义思想 “左”的错误

  摘要

摘要:张闻天是一位为党的事业奋斗一生的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开阔的思想眼界,是党内少有的学者型领导人之一。在延安时期,张闻天就与毛泽东、刘少奇一起被誉为党的“理论三杰”,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后,面对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的挫折和教训,张闻天较早地对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地深入探讨,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笔记和文稿。本文将着力探讨张闻天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
论文第一章首先考察了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重点分析了其思想形成的经济、政治以及国家体制背景。文章认为,一、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经济背景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经历的艰辛探索历程。“大跃进”以来,直到“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指导思想逐渐在党内占据了主导地位,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二、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政治背景是:从国内反右派斗争开始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发展到“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阻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三、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国家体制背景是:庐山会议以后,党的民主集中制受到严重破坏;“文革”时期,个人崇拜盛行,党章、党纪和法律被严重破坏。文章认为,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左”倾错误在党内逐渐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时形成的,它体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论文第二章从整体概括了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文章认为,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包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三、遵循客观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四、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五、社会主义社会物质利益的协调;六、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一部分将张闻天的晚年思想与党内“左”的错误做了对比分析,是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精华部分。文章认为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内“左”的错误的批判和反思,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继承和发展。
论文第三章揭示了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特征。文章认为,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一、鲜明的继承性,他继承了马恩的重视发展生产力的思想,继承了列宁新经济政策中利用资本主义和小生产的思想,也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基本矛盾,以及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等。二、强烈的针对性,张闻天晚年的社会主义主义思想是针对当时“左”的错误提出的,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反思。三、理论的务实型,张闻天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尖锐的批判精神,他的理论成就建立在对中国实际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是在不断否定“左”的错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问题深入研究的积极成果。四、浓郁的辩证性,张闻天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性和绝对化。对政治与经济,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以及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上,都坚持全面的辩证的观点。
论文第四章探究了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文章认为,张闻天晚年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张闻天晚年所以能在“左”的历史潮流中独树一帜,与他具有的个人特质有深刻的关系。一、他具有高度的理论素养,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二、他具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三、他具有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真理的理论品质和理论胆识;四、他具有深刻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的开拓者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坚强捍卫者;五、张闻天具有开阔的世界眼光,他善于从世界整体上观察重大的社会问题;六、张闻天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成为他在“左”的潮流下,顶着压力,提出深刻见解的精神动力。
论文第五章对张闻天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做了实事求是的评价。首先考察了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文章认为;1、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当时党内“左”的错误的拨乱反正;2、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积极成果之一;3、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先驱,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思想资源。接着,论文指明了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局限,文章认为,张闻天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虽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发展,但他的思想并未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模式;再加上张闻天晚年进行的多是理论性的探索,因此他的理论成果的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在“左”的历史潮流下,显得十分有限。最后,论文阐明了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启示。文章认为,张闻天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启示意义是:1、尊重科学,坚持真理,是党理论创新的基本条件;2、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开阔的世界眼光,是党理论创新的有利条件;3、民主集中制的完善,是党理论创新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