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传播史论(1)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传播史论(1)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题库(一) . .... 2

2017年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传播史论(1)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题库(二) . .. 23

2017年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传播史论(1)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题库(三) . .. 40

2017年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传播史论(1)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题库(四) . .. 59

2017年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传播史论(1)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题库(五) . .. 89

一、简答题

1. 简述描写性消息的功能。

【答案】描写性消息是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其功能如下:

(1)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

新闻是历史的速记。历史的速记不应只是抽象的概括,还应有形象的描述,用来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历史环境中的新闻事件的具体情景,以便今人与后人在阅读报纸这部包罗万象的历史巨著时,能够了解当时那个历史瞬间的状貌。

(2)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

在各类文字报道中,消息以速度见长。描写性消息的功能在于,它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消息中的画面,对读者造成视觉的、情感的冲击,从而以活的事实,去感染、打动、说服读者。

(3)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再现”,是当代读者的一种心理需求。当代读者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电视的熏陶中生活的。

2. 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新闻语言的目的有哪些?

【答案】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如果说,新闻语言是传播过程的一种编码方式,那么它的目的性很明确:

(1)新闻语言的受众多,它必须满足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大量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2)新闻语言必须使处于广泛、分散、隐匿状况中的受众,在解码时获得尽可能多和尽可能一致的结果。

(3)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是“用事实说话”,即传者的意图应该是相对隐蔽的,新闻语言还要做到在解码时不致使受众产生被人强迫的感觉而加以拒斥。

以上这个三方面的要求,也需要新闻语言坚持准确、简洁、鲜明、生动的具体特色。

3. 你认为新闻特稿的报道要点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新闻特稿的报道要点包括以下方面:

(1)核心事实。要掌握构成主体新闻的事实要素,这些事实构成新闻特稿的主体内容。新闻特稿必须清晰地描述这些核心事实。

(2)发展历史。要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新闻特稿担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描述新闻事件的发展历程。

(3)生成原因。要说明新闻事件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问和空间发生,导致新闻发生的直接原因与问接原因是什么。

(4)影响范围。要讲清新闻事件使什么人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揭示出事件对人们的生活发生影响的形式、程度及后果。

(5)对立运动。要查明并讲清在新闻事件中相互对立的人们的行为与观点,以全面展示出新闻事件的复杂性。

(6)未来趋势。要讲明事态的发展趋向。

一篇新闻特稿中未必能够囊括上述所有的报道要点。有时限于各种客观与主观的障碍,有时是由于报道仟务的限定,新闻特稿只是着重对上述要点中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是某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报道。但是,上述报道要点是构成特稿传播价值的基础,涉及得越是全面、越是深刻,特稿的传播价值就越大。

4. 为什么跳笔是新闻写作的主要笔法?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答案】(1)跳笔是新闻写作主要笔法的原因:

①运用跳笔能够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读者看报的特点“时间短、随手翻”。为吸引读者的注意,新闻报道作品要有“一眼功效”,并要适应读者的快速阅读。以多段体为主要特征的“跳笔”,能在视觉与思维上为读者提供这种方便。

a. 跳笔要求段落短,而且每段讲清楚一件事实,便于读者集中注意力,即便阅读受到干扰,也不必回头寻找“接读”的地方。

b. 长篇大论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而“跳笔”使得每一小段落形成一个新鲜的阅读兴奋点,刺激读者,使其有兴趣,并保持足够的阅读耐力在快速阅读中将整篇报道读完。

c. 运用跳笔写作的新闻报道排在报纸的版面上黑白相间,疏密有致,容易让读者“一见钟情”。 ②运用跳笔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

a. 记者运用跳笔写作时,不必为文章的“启承转合”费心,只需集中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无需过渡与连接,跳跃性地报道比按部就班地叙述快。

b. 跳跃行文使文章自然波澜起伏,富于动感,形成明快的文风。

③运用跳笔是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a. 运用跳笔,每一个段落都提供一个角度或侧面的事实,这样变换组合形成的信息立体感强。 b. 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跳跃,留下停顿空间,同时也是读者想象、思考的空间和潜在信息。

(2)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①短段落,多分段

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是多分自然段,并且每段都不长,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

②断裂行文

即段落之间不按照时间的顺序和原始过程排列,小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打破时空限制,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用跳跃的方式组织。换言之,段落之间可以

彼此没有联系,无需过分地注意连贯性和过渡衔接。

③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蒙太奇”是一种电影手法,指镜头的组合和连接的一种技巧,是新闻跳笔在通讯写作中的特殊运用,即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然后在这样的段落之间,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类似电影镜头推拉摇移,把它们连接起来。

④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微观上,在整个新闻写作的行文过程中,无论消息还是通讯,跳笔随处可见,具体表现在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可是事实主体之间、描述与议论之间、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也可是由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越,由概述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 还有各种笔法,例如倒叙、插叙、比喻、排比之间的跨越等等。

5. 新闻导语与新闻主体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主体是新闻报道的正文,它是继导语之后对新闻进行全面、详细报道的部分。那些在导语中没有详细说明和未能涉及的新闻要素,都要在新闻的主体部分被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使报道更加完整、更加详尽、更加精确地描述新闻的全貌,说明新闻的意义。

(1)新闻主体具体说明导语中高度概括的新闻要素。

在新闻报道中,仅仅对新闻的核心内容进行概括,是不能满足受众对环境变化了解的需求的。特别是在一些重要新闻发生的时候,受众需要了解新闻中更多的细节,更多的背景。只有对新闻的各种要素进行具体地描述与说明,新闻的全貌才能得以真实展现。

(2)新闻主体深入解释导语中高度概括的新闻事实的深层意义。

在新闻的主体部分,记者要调用一切有价值的新闻要素,对新闻的深层意义进行解读,进行提示。

(3)新闻主体补充交代导语中未曾交代但是与新闻密切相关的事实要素。

导语中会舍弃很多东西,而在导语中舍弃的东西不见得是没有价值的。只是因为篇幅所限,只能割舍。而在新闻的主体部分,却可以把这些在导语没有足够空间展现的要素告诉给读者。

6. 简述选择新闻角度的方法。

【答案】选择新闻角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1)以旧见新找角度

以旧见新找角度,是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推陈出新。

(2)以小见大找角度

这是指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某种意义上看,以小见大由新闻的特点决定。任何新闻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它是经过选择的事实的一个“剖面”,一个“片段”。具体到这个“剖面”,也还有报道的角度问题。若摆开架势,把角度放得很大,只能蜻蜓点水,不利于主题的深化。而选好一个小角度,像钉子一样,入口小、钻得深,容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