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824中文综合考试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钱大昕
【答案】钱大昕是我国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嵋,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响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参与编修《热河志》,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
2. 尔雅
【答案】《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它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话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3. 石鼓文
【答案】石鼓文是春秋秦景公时秦人刻在状似鼓形的十块石上的文字,为春秋时的秦国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石鼓文字体在古文与秦篆之间,一般称为“大篆”,其所刻内容为四言诗,共十首,诗名有“沔”、“霝雨”、“而师”、“作原”、“吾水”、“车工”等,主要内容是记述秦国国君游猎之事,因此也称“猎碣”。石鼓是战国时秦国遗物,石鼓文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4. 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纥、月曷末鎋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己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5. 隶变
【答案】隶变是指由小篆经过一系列形体的改变从而成为隶书的过程。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
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6. 古今字
【答案】古今字是文字学术语。它是指表示同一个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采用的不同的字,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孳乳现象,即古汉语中有些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项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的现象。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如:“莫(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7.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
【答案】焉:指示代词兼介词,可以译为“在那里”
8. 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孟子·滕文公下》)
【答案】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由于。
9. (晋灵公)犹不改,宣子骤谏。
【答案】骤:屡次,多次。
10.君子引而不发。 .
【答案】引,拉弓。
11.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
【答案】而:假设连词,等于说“如果”。
12.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答案】有:表示所属。
13.冉求日:“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答案】说:喜欢,后来写作“悦”。
14.腹犹果然。 ..
【答案】饱的样子。
三、分析题
15.根据“六书”理论,分析下列各字的字形结构和本义。
斤 阶 刃 戒 取 闻
【答案】(1)斤:象形。本意:砍树用的斧子。
(2)阶:从阜皆声。本义:台阶。
(3)刃:指事。本义:刀口,刀锋。
(4)戒:会意。从廾持戈。本义:警戒,戒备。
(5)取:会意。从又,从耳。本义: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
(6)闻: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16.阅读下列这段古文,解释下加横线的虚词的用法。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答案】(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于”用来引进处所,略等于现代的“在”“到”“从”“对于”“在……方面”等意义。
(2)生庄公及共叔段:连词“及”,用来连接名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与”。
(3)故名曰寤生:连词“故”,用来连接因果复句中的结果分句,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所以”。
(4)遂恶之:
①连词“遂”,用来连接因果复句中的结果分句,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因此”。
②人称代词“之”指代郑庄公。
(5)亟请于武公:副词“亟”,修饰动词“请”,表示“屡次”。
(6)公弗许:副词“弗”,修饰动词“许”,译为“不”。
(7)公曰:“制,岩邑也:语气词“也”,在句末表示判断。
(8)虢叔死焉,“焉”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此”的功能,可译为“在那里”。
(9)谓之京城大叔:人称代词“之”,代指“共叔段”。
四、综合题
17.文言文加标点、翻译及理解。
下面的一段选自《庄子·山木》,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小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享之竖子请日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1)抄录下面的文字,并为其加上标点符号。
(2)将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