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354汉语基础[专业学位]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甲骨文

【答案】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殷商时期人们崇尚占卜,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2. 拗救

【答案】拗救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为解决不合格律问题的一种方法。中国的古代的近体诗诗律

,但注中平仄都有严格要求。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称“救平”

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律诗的拗救主要分为三种类型:①仄平脚句型的孤平自救,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

,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②仄仄脚句型的相邻“仄平平仄平”

,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为“仄拗救,即五言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为“平平仄平仄”

,可以改仄平平仄平仄”; ③平仄脚句型的对句拗救,即五言的双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的双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平为“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3.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答案】《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套曲,曲牌为哨遍。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这篇套曲新奇、角度独特,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

4. 直音

【答案】直音是指用同音字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即直音法。直音法是古代汉语中较为常用的注音方法之一,如:郯,音谈。(《经典释文·左传僖公四年注》)

5. 石鼓文

【答案】石鼓文是春秋秦景公时秦人刻在状似鼓形的十块石上的文字,为春秋时的秦国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石鼓文字体在古文与秦篆之间,一般称为“大篆”,其所刻内容为四言诗,共十首,诗名有“沔”、“霝雨”、“而师”、“作原”、“吾水”、“车工”等,主要内容是记述秦

国国君游猎之事,因此也称“猎碣”。石鼓是战国时秦国遗物,石鼓文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6. 意动用法

【答案】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形容词和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殊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形容词用如意动时,它后面的成分就是它的宾语。如“美其服”,就是认为他的衣服美。名词用如意动,则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7. 使人属孟尝君 .

【答案】嘱托。后来写作“嘱”

8. 腹犹果然。 ..

【答案】饱的样子。

9.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

【答案】跻:登。

称:举起。

10.食之,舍其半。

【答案】食:si ,给……东西吃。

1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答案】属:通“嘱”,劝酒。

1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答案】属:通“嘱”劝酒。

13.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 ...

【答案】(1)再拜:再拜稽首是比稽首更重的一种礼,先拜,然后稽首。

(2)奉:捧。

14.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王案《七哀诗》)

【答案】遘:通“构”,构造,造成。

15.以著其義,以考其信。(《橙韶·擅通》)

【答案】考:成全。

16.夫子式而听之 .

【答案】通“轼”,车前横木,这里用如动词。扶轼,古时乘车,遇有应表敬意的事,乘者即俯身扶轼。在这里,孔子是表示对妇人哭墓的注意和关怀。

三、填空题

17.《康熙字典》按部首排列,共___部。

【答案】214

【解析】《康熙字典》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汉语辞典,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及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担任主编,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康熙字典》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几乎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是古代汉语的学习者必备的工具书。

18.关于上古韵部,王力分____部,黄侃分____部。

【答案】30;28

【解析】关于上古韵部,顾炎武把古韵分为十部,段玉裁分为十七部,江有浩分为二十一部,黄侃分为二十八部,王力分为三十部。

19.“不如早为之所”是___结构,“为”是___词。

【答案】双宾:动

【解析】“不如早为之所”意思是“不如早点安排他个地方”。为,动词,在这里指“安排”之类的意思。“之”,指共叔段,作“为”的间接宾语。“所’,处所,“为”的直接宾语。

四、综合题

20.请回答, 近体诗在音律句式方面有哪些特点和要求? 请以下列(第2题)苏轼《新城道中》诗为例说明之。

【答案】近体诗在音律和句式上的特点及要求主要有:

(1)音律方面的特点及要求

①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的近体诗十分罕见。《新城道中》的韵脚“行”、“声”、“钲”、“耕”就是押的平声韵。

②近体诗用韵的要求很严格。无论律诗,长律或是绝句,都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邻韵通押。《新城道中》所有的韵脚都押的是蒸韵,没有邻韵。

(2)句式方面的特点及要求

①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个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新城道中》整首诗都是“二二一二”的节奏,且节奏与双音词吻合,如首句“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