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724古代汉语与古典文献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1.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答案】质:抵押。当时诸侯之间结盟,常常把自己的子孙交给对力一作抵押,以取得信任。
2.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
【答案】蓰:五倍。
3. 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
【答案】險:难走的路。
4.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答案】懿:深。
遵:循,顺着……走。
5.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答案】(1)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2)再:第二次。
6. 犹缘.木而求鱼也。
【答案】缘:攀登。
7.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答案】而:假设连词,等于说“如果”。
8.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答案】经:界,界线。
9.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答案】焉:指示代词兼介词,可以译为“在那里”
二、名词解释
10.韵脚
【答案】韵脚是指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又称为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鸦”和“家”押韵。韵脚最广泛应于文学作品中,诗歌尤甚,使行文变得赋有节奏和音乐之美,现代韵脚诗便将韵脚这一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
11.《汉语大字典》
【答案】《汉语大字典》是由湖北、四川两省出版部门组织两省有关专业工作者写作编写的一部字典。它注重历史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单字条目下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 在字音方面,除尽可能注出现代读音外,还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部。《汉语大字典》全书共八卷,一千五百多万字。它共收录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按部首排列,它的部首是以传统的《康熙字典》214部首为基础,删并成200部。单字归部也基本上与《康熙字典》相同。每卷前面都列有该卷的检字表,第八卷列有全书的《笔画检字表》,可供检索。
12.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纥、月曷末鎋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己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13.[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答案】《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套曲,曲牌为哨遍。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这篇套曲新奇、角度独特,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
14.甲骨文
【答案】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殷商时期人们崇尚占卜,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15.古無輕唇音和古無舌上音
【答案】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是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其具体内涵是:
(1)古无轻唇音
“古无轻唇音”,是指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p]”、“滂(p ‘]”、“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 ‘]”、“奉(v]”、“微(w]”。唇齿音声母是从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例如“辈”读双唇音,说明上面的声旁“非”在古代读双唇音。
(2)古无舌上音
“古无舌上音”,是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 “透(t ‘]”、“定(d]", “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舌上音声母是后来从舌头音“端(t]”、“透(t ‘]”、“定(d]”、“泥(n]”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
三、填空题
16.《七月》属于《诗经》“国风”中的____风,该地区在目前的行政区划中属于____省。
【答案】豳风;山西旬邑县西至彬县一带。
【解析】豳,也作“邠”,国名,在今山西旬邑县西至彬县一带。
17.许慎提出的“六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四书是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而____和____则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孽衍发展的两种方式。
【答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专注、假借
【解析】“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而转注、假借则是用字之法。假借是六书中的造字法之一,它通过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这个词的意义,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称为假借字;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指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它与象形的主要分别在于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18.史记三家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史记集解》(刘宋·裴骃注); 《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 《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
【解析】《史记集解》(刘宋·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俗称“三家注”。《史记集解》卞要汇聚他人的解释:《史记索隐》解释原文时,除了个人的意见外,也引述他人的解释; 《史记正义》除解释原文、说明地理之外,还对一些字加音注。
四、综合题
19.运用训诂学知识,阅读《静女》一章及其注释文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传静贞静也女德贞静而有法度乃可说也姝美色也俟待也城隅以言高而不可踰笺云女德贞静然后可畜美色然后可安又能服从待礼而动自防如城隅故可爱也)爱而不见搔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