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03地质学基础B[专业学位]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自然灾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1)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
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灾害的孕育和发生往往涉及多种因素,是一种复杂的系统行为。自然灾害的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2)自然灾害的一般特征
①自然灾害的潜在性和突然性
a. 作为地球系统的一种自发演化过程,灾害在发生之前都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孕育期,用来积累或转换能量,以打破系统原有的平衡和稳定性。灾害出现之前常常没有可直觉感受的前兆或严格的物理规律可寻,故通常不易被人们察觉和分辨。
b. 一旦原有的平衡被打破,灾害往往会迅速地于顷刻间爆发出来,然后又转瞬即逝,表现出较强的突发性,同时也加大了灾害研究的难度。
②自然灾害的周期性和群发性
a. 相同事件间隔一定的周期后反复发生,是灾害的又一重要特征。各种灾害成因不同,各有其自身独特的周期。
b. 一些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灾害还常常接踵而至或是相伴发生,形成灾害的群发性现象。
③自然灾害的复杂性和多因性
a. 自然灾害的复杂性表现在多方面
第一,灾害的周期性不仅局限在一种时间尺度上,还可以表现出层层嵌套的特异行为。
第二,某种灾害常常与其他灾害组成灾害链,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了一系列相关灾害的出现。
b. 不仅一种自然营力可以引起多种灾害,同一灾害事件也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原因引起,使人们对灾害的辨别和防范倍感困难。
2. 何谓气温? 它随时间有什么样的变化? 具有什么样的地理分布?
【答案】(1)气温的定义
气温指的就是空气的温度。
(2)气温随时间的变化
由于太阳辐射在一天之中和一年之内有变化,故气温也有日变化和年变化。陆地上一日之中
最高温度在午后2~3时,最热月为7月; 一日之中最低温度在日出前,最冷月为1月。
(3)气温的地理分布
海平面气温的地理分布一般是从赤道向两极降低,无论冬、夏。等温线因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而偏离纬线,不与纬线平行。另外,中纬度地区等温线分布是冬密夏疏。地表气温最低区域是南极高原,最高气温出现在15°N~40°N 范围内的沙漠中,如在利比亚的1922年9月13日观测到极端最高气温是58℃。
3. 分析21世纪中开发近地宇宙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根据中国国情哪此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案】(1)开发近地宇宙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①可能性
在从人们向往着进入宇宙到现在,人们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一系列的成就,充分说明开发近地宇宙的可能性。
②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于宇宙的逐步了解,人们充分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地球是多么宝贵。为了发展,人们大量挥霍地球资源,已经是能源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工业化进程,地球也已不堪重负。所以,这也到了人们该思考未来的时候。是否有合适的星球可以取代地球适宜人类居住使开发近地宇宙变得必要。同时,人们对于宇宙的了解逐渐加多,也意识到自己对于一些宇宙灾难无能为力,若
是有天地球遭受灭顶之灾,是否可以在此之前迁移到别的星球也使得开发近地宇宙变得迫在眉睫。
(2)中国开发近地宇宙的准则
在开发近地宇宙的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对于近地宇宙的开发,一盲走在世界的前列。对干保护人类生存而探索宇宙的责任,中国责无旁贷。但也有一此国家开发近地宇宙秉持着唯利是图的想法,为了称霸,为了资源。中国一直以和平发展为目标。所以,在宇宙军备竞赛或是攫取资源的方面,不能投入过多精力。
4. 地壳运动对地貌发育有何影响?
【答案】地壳运动是地球内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变化和活动,它使地壳发生变形和位移,形成各种形迹的地质构造,并引起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某些地壳运动表现为突发的、急剧的形式,例如地震。
(1)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地壳水平运动往往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和断裂构造。地壳的垂直运动是地壳沿地球半径方向进行的上升和下降运动。垂直运动常常表现为大规模的隆起或拗陷,造成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在全球尺度上,地壳上升使海水退却,部分海底上升为陆地; 地壳下沉使海水入侵,原来的陆地变成海洋。
(2)地壳运动具有小同的幅度和规模。地壳运动的速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不均等的,加上小同的方向,就产生了不同的幅度和规模。当运动的方向在长时期内保持一致而且速度较快时,其运动幅度可能就较大; 若运动方向多变或速度较慢,则运动幅度可能就较小。运动幅度不同,其
规模和影响范围也就有差异,大者可波及全球或整个大陆,较小者仅涉及局部地区。
(3)全球性的板块构造运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它是大陆和海洋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控制着许多大地貌的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区域性的地壳水平运动所产生的平移断层,可造成平行岭谷的水平错动,改变水系的格局,甚至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
5. 科学研究中需要区分定律(law )、学说(theory )和假说(hypothesis ),天文学研究中有何实例?
【答案】天文学研究中的实例如下:
(1)开普勒定律
开普勒根据他观测的数据,总结出三大定律,称为开普勒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2)日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宇宙的中心应该是太阳而不是地球。
(3)潮汐假说
康德所著《潮汐假说》中提出由于月球与地球的相互吸引而产生摩擦,尽管这种力微少,但这种力将使地球速度逐渐迟缓,最终,地球和整个太阳系都将走向毁灭。
6. 什么是矿物? 可分为哪些大类?
【答案】(1)矿物的概念
矿物是在地壳(地球)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无机晶质固体,也有少数呈非晶质或胶体。 (2)矿物分类
按矿物中化学组分的复杂程度可将矿物分成单质矿物和化合物。化合物按与阴离子的结合类型划分为若十个大类,主要大类有硫化物、氧的化合物和卤化物。
①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
硫化物矿物的特征
a. 它们由金属阳离子与硫等阴离子之间以共价键方式结合形成。它们在地壳中的总量很低(<1%),但矿物种较多,占矿物种总数的16.5%。
b. 硫化物矿物的生成多与成矿作用有关,绝大多数矿床中的金属矿物都属硫化物大类。 c. 硫化物类矿物透明度和硬度较低,但通常色泽鲜艳、有金属(半金属)光泽、比重也较大。 d. 结晶程度较好,硫与其他元素结合时配位方式多样,因此晶体结构类型多,晶体形态多样,容易识别。
②氧的化合物
几乎所有造岩矿物都是硅酸盐和氧化物,如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等。但也有一些氧化物和含氧盐主要与成矿作用有关,如锡石(SnO 2、黑钨矿(
和钦铁矿(),是锡、钨、铁矿床中的资源矿物(矿石矿物)。
), 磁铁矿()③单质及其类似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