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6政治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阶级
【答案】阶级是一种经济与社会现象,是基于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力量。马克思主义对阶级的经典定义来自列宁。阶级是一种相对封闭的、自我循环的社会组织。
2. 参与民主制
【答案】参与民主制,也称半直接民主,是指代议民主制向完全的公民自治过渡过程中的一种政制形态。
3. 院外活动
【答案】“院外活动”一词,源于美国政治学,它最初用来描绘意欲在国会立法期间影响议员的活动。院外活动的现代含义更为广泛,它不仅包括利益集团影响议员的活动,而且也包括利益集团谋求政党、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机构的支持的活动,以及通过传播媒介等谋求一般公众支持的活动。院外活动集团以美国最为典型。院外活动包括直接院外活动和间接院外活动。直接院外活动即利益集团或其代表一一院外活动分子,在与制定公共政策的机关和个人的直接接触中影响具体的公共政策的制定的活动。相对于直接院外活动,间接院外活动是指集团通过一定的中介,如选民和大众传媒来影响政治过程。
4. 一党制
【答案】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存在唯一的执政党,它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一党制一般分为绝对一党制和相对一党制两类。实行一党制的国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法西斯国家; 另一种是当代民族主义国家,当代民族主义国家一党制主要存在于非洲国家。
5. 柏拉图
【答案】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有: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主要代表作是《理想国》。主要政治思想有:
①国家的理念。他认为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合乎正义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
②哲学家治国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柏拉图把哲学家执政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权力的结合,他把这种哲学家视为城邦的“拯救者”。 ③政体思想。柏拉图把政体区分为贤人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僧主政体五种政体类型。他对平民政体和僧主政体的批评最为激烈,认为平民政体必然演变成僧主政体。
6. 政治投票
【答案】政治投票是指公民个人在竞争性政策之间,或政治和公共职位候选人之间,或其他有争
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达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投票的方法有很多,它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各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的行为方式。
7. 一院制
【答案】一院制立法机构只设立单一的民选立法机构。主张一院制的学者从卢梭的主权是对公意的运用、公意只有一个的观点出发,坚持人民主权不可分割的学说,设定人民的共同意志只能由单一的立法机构来实现。
8. 国家
【答案】国家是指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马克思主义根据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来划分国家类型,把人类有史以来的国家划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四种基本类型。国家具有以下特点:
①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②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
③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二、简答题
9.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这是一方面; 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经典定义,其中包括二层含义:
(1)民主就是“人民主权”,是一种阶级统治。“民主”的基本含义是“人民的权力”。但是,在阶级社会中,“人民”自然就是统治阶级,所以,民主实际上就是一种阶级统治形式。
(2)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或国家形态。这里的“民主”,实际上是指作为政体的“民主制”。
(3)民主意味着公民的平等和参政的权利。民主的权利主要表现为公民的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由此可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民主”概念的基本含义依然是“人民的权力”和“人民的统治”。
10.政治革命
【答案】(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革命的含义进行了如下概括:
①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从根本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矛盾。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栓桔。社会革命的时代就会到来。
②革命的社会体现是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造成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抗,从而成为革命的现实体现。
③革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其结果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从而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政治革命就是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
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
(2)政治革命的基本特征是:
①不同利益的冲突和对立
a. 政治革命发生的社会原因是利益的冲突和对立。既有的利益关系不可能维持,革命的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与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呈现水火不容的激烈对立状态,从而促使政治革命的发生。 b. 政治革命的目的是通过变更政治权力,变革社会利益关系和权利关系,从而实现革命力量的利益要求,因此,政治革命的归宿是革命力量的利益要求的实现。
②政治力量的对抗和角逐
a. 政治革命是政治力量的对抗,政治革命是在利益对立的基础上发生的,同时,政治革命关系到政治权力的归属,因此,政治革命呈现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中的对抗状态;
b. 政治革命中政治力量的对抗性体现为各政治力量的角逐行为。社会政治诸力量在互动过程中,围绕各自的政治战略,运用各种各样的政治策略,形成纵横裨阖的角逐。
③政治权力的变更和夺取
a. 政治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政治权力的变易。通过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实现革命力量向着政治权力的转变,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内容;
b. 政治革命的核心活动即是围绕着政治权力的争夺活动,革命力量对于政治权力的夺取,既有政治权力主体和统治者对于其政治权力的维护,具有你死我活的特点。
④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加入
在革命力量的鼓动、号召和组织下,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便迅速地转化为群众性的革命行动,使得政治革命成为人民的盛大节口。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政治革命的强大的社会动力。政治革命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它与少数人参加的政治密谋和政治恐怖活动的根本不同。
⑤革命过程的短暂和急剧
政治革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是社会发展的剧烈震荡,因此,是一种短暂而急剧的变革。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一个时期相对较长而缓慢的过程。
11.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答案】民族问题是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阶段,不同民族或民族集团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诸方面因一系列矛盾而引起的问题。它表现为诸如民族隔阂、民族歧视、民族纠纷、民族压迫等形式和现象。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民族差异、剥削制度、和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有:
(1)坚持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主要表现为:
①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②各民族在发展经济和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③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