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6政治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投票与政治选举

【答案】①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政策之间,或政治和公共职位候选人之间,或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达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各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的行为方式。它在不同的方面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作用。

②政治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法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政治职务或者公共职务的政治行为。选举活动除了投票行为外,还包括政治捐助、组织选民、政治宣传及其他影响选举过程或结果的活动。政治选举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之分。直接选举由选民按选区直接投票产生公职人员,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代表,再由当选代表来投票选举。

2. 一党制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的制度。实行资产阶级一党制的国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法西斯国家,另一种是当代民族主义国家。

3. 政治权力

【答案】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就既定的社会来看,政治权力是指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中,常态下往往是大于其他力量并且制约其他力量的社会公共力量。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4. 国家元首

【答案】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两种。国家元首的职权在各国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主要是:

①公布法律;

②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

③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

④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

⑤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

⑥有些国家元首还是国家武装力量统帅,具有全国武装力量的指挥权。

5. 政治心理

【答案】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

6. 理性选择理论

【答案】理性选择理论的源头是运用经济学方法来分析政治问题的公共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坚持一种个体主义的方法论,坚持从个体出发来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它首先假定了一个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然后再在各种可能的情景下来计算和演绎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行动的个体可能面临的选择及其行动方案。

二、简答题

7.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是指:

(1)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

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关系和各种过程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可从两个角度去把握。若作横面解剖,社会可区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基本成分或基本要素。它们按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系,形成特定的社会结构。若作纵向考察,社会结构因内在的矛盾运动又展开为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

②因此政治发展,实质上也就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发展要求的、由进步阶级、阶层或集团推动的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政治发展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从根源上看,政治发展是由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引起的; 而就其作用来说,它又是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个能动因素。

(2)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

①生产方式是决定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

因为人们为了“创造历史”,为了从事政治实践活动,必须要有最起码的物质生活资料作为生存的保障。因此,物质生产力一式乃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第一要素,它构成了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包括政治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②政治发展的动力是复合系统。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并不是机械的经济决定论。马克思主义既强调经济变革对政治变革的根本制约作用,也强调政治发展也并小是一个单向的线性因素链条,它是与其他因素的相互联结、相互影响而实现出来的。这些因素包括:民族利益和民族关系、阶级与阶层的分化格局、政治力量的觉悟程度与组织程度、民众的关心程度和参与程度、政治领袖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以及特定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心理意识、政治价值取向、政治理论原则等等。

(3)政治制度的新旧更迭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

①政治发展与社会形态历史沿革的总体进程相对应。自国家产生以后,奴隶制政治制度、封建制

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几种国家类型的依次更迭,大致可以看作是政治形态沿革的几个基本阶段。

②把这几个基本阶段的依次演进称之为具有前进上升意义的政治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a. 就功能作用来说,这几个基本阶段在越来越高的层次上顺应了生产方式变革的客观要求,从而也就在越来越高的水平上为以生产发展和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总体性的社会进步和文明进步开辟了道路。

b. 就结构性质而论,政治制度的每一次变革,都程度不同的意味着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在更广泛范围上的扩大。

(4)政治体制的改革完善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一个质变过程,它构成了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政治制度的具体的组织形式、管理形式和运作形式,称作政治体制。从本质上讲,政治体制要受政治制度的制约,但是它与政治制度相比,又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并因而表现出某种变化调节的灵活性。

8. 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答案】民族问题是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阶段,不同民族或民族集团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诸方面因一系列矛盾而引起的问题。它表现为诸如民族隔阂、民族歧视、民族纠纷、民族压迫等形式和现象。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民族差异、剥削制度、和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有:

(1)坚持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主要表现为:

①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②各民族在发展经济和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③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

在我国,各个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领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真正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民族平等权利的允分行使。所以我国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对少数民族给予帮助和补贴。

(2)坚持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互助和联合的关系。它对于国家统一、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最高愿望。坚持民族团结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主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实现途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