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3政治学原理150分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3政治学原理150分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一) .. 2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3政治学原理150分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二) .. 6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3政治学原理150分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三) 10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3政治学原理150分内部密押卷及答案(四) 13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3政治学原理150分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五) 17

一、辨析题

1. 政治文化包括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政治文化作为潜在的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所涵盖的范同非常广泛。一般来讲,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即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

(1)政治认知性成分

政治认知性成分即人们对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目的、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力一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从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获取的,也有一部分来源于长期的政治实践的经验积累。人们对于政治体系各个层面的知识,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不正确的,这本身就反映了认识主体的政治取向。政治文化中的认知性成分构成了人们对政治体系进行判断以及选择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基础。

(2)政治情感性成分

政治情感性成分即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感情。政治情感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系统、政治统治活动或政治事件所具有的一种直观的评价。这是政治行为主体在政治活动过程中对行为客体及环境的内心体验,表现为好恶之感、美丑之感以及由此产生的亲疏之感、信疑之感。政治情感形成的基础是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积淀,带有极大的主观成分,主要反映个人或集体的选择偏好。

(3)政治评价性成分

政治评价性成分即人们依据一套他们认为是正确和合理的准则i 信条,或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的价值判断。它主要包括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评价的心理过程两部分,其中政治评价标准的确立尤为重要。这些准则、信条可能基于社会成员的政治观念,也可能源于他们的宗教或. 哲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成员的政治理想。政治评价标准的变化往往表明政治体系对发展目标的选择发生了变化。政治文化中的这一部分内容决定着社会成员对其政治行为的取舍。 政治文化这三种基本成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以整体的面目影响着政治体系内成员的政治态度,塑造着体系内的政治习惯和风俗,进而决定了体系内的个体和群体的政治行为模式。

因此,题中的观点是正确的。

二、简答题

2. 政治权力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与一般权力相比,政治权力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

首先政治权力的行使具有公共性,对社会产生普遍的影响。其次,无论政治权力本质上服务于哪个阶级、集团甚至个人,表面上都是以公共目标为指向,那种纯粹是为了满足统治者一己私欲的政治权力在历史上是少之又少的,而且没有一个是持久的。

(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使用

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使用,也就是说,政治权力是唯一可以合法地使用暴力的权力。政治权力独占了暴力,这使它相对于其他一切权力具有绝对优势,可以利用强制手段去达到目标。由于对暴力的合法垄断,政治权力自然成为实现利益的最强大一也最有效的手段,从而成为社会力量争夺的首要目标。

(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①广泛性是指政治权力无孔不入,能够将广大的人口充分组织动员起来;

②深入性是指政治权力无微不至,能够从内心深处激发起参与者为之献身的精神;

③弥散性是指政治权力以各种隐蔽的方式存在,让人服从于它而浑然不觉;

④强制性是指政治权力可以通过强制命令来迫使人们服从。政治权力拥有其他权力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3. 如何理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答案】(1)政治学中的“市民社会”主要是指以市场经济为依托的、独立于国家权力控制的自主社会领域。政治学者对市民社会性质的理解并不是统一的,总的来看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①自由主义观点。认为市民社会乃是个人自由的体现,它是保护个人自由和发展个性的领域,因此市民社会的自主性神圣不pJ 侵犯。只有在市民社会获得充分自治的条件卜,才能保证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和社会的多样性。国家对市民社会的干预不仅是不正当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能是无效的。

②社群主义观点。认为市民社会是以私人利益为基础的名利场,是相互冲突、争权夺利的自然状态,国家则是代表公共利益的统一力量,因而主张以国家去统合市民社会,结束市民社会内部的分裂状态。

(2)以这一理论对立为出发点,市民社会和国家究竟谁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的分歧:

①一派观点主张市民社会主导,认为市民社会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同时有效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体现自主、平等、公平等基本原则,所以市民社会才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所在。

②一派观点则主张国家建设优先,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反贫困,而市民社会无助于反贫困,只会导致贫富分化,最终是市民社会分裂,富有阶层通过各种方式操纵国家从而使

国家反过来控制社会,形成一种畸形发展。总结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建设一个强有力的自主性国家,才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实现社会发展的正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统合社会力量,集中资源去推动社会发展。

③一种折中的观点。认为国家与市民社会是相互依存的互动力量,不存在哪个重要哪个次要的问题,都应该保持最高程度的自主。

实际上,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往往取决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需要。片面地强调市民社会自主性,以市民社会反抗国家,或者片面强调国家自主性,以国家去压制市民社会的创造力,都可能陷入理论和实践的误区。

三、论述题

4. 政治改革的特点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川

【答案】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1)政治改革的基本特点

①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改革实际是政治权力协调社会利益矛盾的特定方式和途径,而利益矛盾的调整,也成为政治改革的社会目标。 ②政治改革是对于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

通过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实现社会共同利益,协调不同的利益矛盾,是社会利益关系实现和协调的政治途径。因此,社会利益关系中利益矛盾的协调解决,在政治生活中,必然要求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构成了社会政治改革的基本内容。

③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力主体发起和领导

政治改革是政治权力卞体所推行的政治革新运动。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出于被动,既有政治权力卞体始终是政治改革的主体。

④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政治改革不同于政治革命,也不同于其他任何形式的群众运动,它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变革活动。

⑤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与政治革命的狂飘突进式的发展方式不同,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过程,所以,其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蹦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以日和月为计量单位,而是以替为计量单位。

⑥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政治改革是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关系的有计划的调适,这种调适基本上是以非暴力的和平方式展开的。

(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