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传播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目录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传播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 2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传播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 .. 12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传播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 .. 22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传播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 .. 30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传播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 .. 40
一、名词解释
1. 媒介责任理论
【答案】媒介责任理论要求媒体在报道新闻中体现职业伦理规范,在新闻传播中尊重公民人格尊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履行公共文化使命,不传播可能给观众带来伤害的信息。在媒介责任理论中,社会责任从来就与自由报道同时存在。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新闻报道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然权利”,而是以承担相应义务为基础的“道德权利”,要求媒介在对社会负责的前提下开展活动。媒体有责任从公共利益出发,客观公正地报道和评述新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也是大多数国家赋予新闻业的首要责任。在迅速发布新闻后,能否全面、深入地报道事件进展,不仅将决定报道的质量,展现媒体的持续和深度报道能力,也是媒体的专业品质和水准的体现,更是履行媒介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2. “两级传播”模式
【答案】“两级传播”模式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传播阶段,信息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等大众媒介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群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一一意见领袖一一受众”这两种传播的模式进行的,即两级传播模式。
3. 知识考古学
【答案】知识考古学是指揭示各种知识、各种言说、各种话语在其形成过程中所体现、所隐含的权力背景(不仅仅是政治权力)的学科。按照福柯的理论分析,任何知识都是人的言说,而任何言说都体现着特定的权力意向和权力关系。福柯把这些言说统称为“话语”。依据他的考察,话语权就是统治权,知识的意志就是权力的意志。
4. 民族志方法(Ethnography )
【答案】民族志方法(Ethnography )是从人类学的“田野研究”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也可以归入文化研究的范畴。对于西方的人类学研究者而言,这种方法可用于理解非西方民族的仪式、文化和生存方式。民族志研究方法包括两个方面:①田野工作,在这个阶段,研究者深入现场,实地进行周密的观察、记录,并参与异文化的日常生活; ②民族志写作,田野工作完成后,详细地描述、说明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文化,成为学者和其他读者了解研究者田野工作过程、异文化的情况以及民族志工作者的个人思考和理论观点的途径。
5. 接种兔疫论
【答案】接种免疫论是指站在受众的立场,着眼于如何抵御传播者的宣传与劝服的一种传播学理论。该理论的创始人是耶鲁学派的宿将威廉。麦奎尔。他的免疫研究可追溯到霍夫兰关于一面之词与两面之词的探讨上。该理论认为,人的思想要想抵御反面的宣传,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加强正面宣传,增加思想上的抵抗力; 另一种则是进行适当的反面教育。适当的反面教育,也是指有意识地向受众灌输一些反面的信息,使他们的思想先对这类反面信息产生抵抗性,这样一旦当他们真正面临反面信息的大规模侵袭时,便不会轻易发生动摇。
6. 批判学派
【答案】批判学派是传播学研究的一大学派,它是以对既定的传播现实和现存的传播体制进行全面、深刻、系统地批判而闻名,锋芒所向直指传播的要害:即为谁传播,为何传播。批判学派主要致力于对传播现象之深层背景的考察,史注重传播及传播体制的阶级性和历史性,更强调传播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它是以西欧为中心传播学的一大学派,他们研究的长处是有高屋建领的视角,令人茅塞顿开之感; 他们的不足在于忽视或根本就无视对传播自身规律的探讨,置实际经验、具体问题于不顾。
7. 双重行动模式
【答案】双重行动模式是由巴斯提出的,是对麦克内利把关模式的完善。巴斯将“个体把关人”的研究从对单个新闻加工者的研究拓宽为对明显分为两类的多重“把关人”的研究,所谓的双重行动是针对新闻把关活动的两个部分而言的。巴斯把新闻媒介的把关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闻采集阶段,这里的把关人主要有记者,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纷纭复杂的现实事件进行取舍与加工; 第二部分的把关活动是新闻加工阶段,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新闻媒介输出的所有信息都要经过这道重要关口。第二部分的把关即新闻加工比第一部分的把关即新闻采集更具有决定性。
8. 发展传播学
【答案】发展传播学是在冷战背景下诞生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的是国家发展与传播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心议题是:大众传媒在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发展传播学将大众传播视为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有力的工具,认为媒介能有效率地传播关于现代性的信息,并且有助于将民主政治制度、实践及市场经济,传送到经济落后的传统国家去,如第三世界国家。它的基本观点有:媒介必须把国家的发展目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追求国家文化和信息的自主; 支持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丹尼尔·勒纳(DanielLerner )、施拉姆、罗杰斯等都强调了传播在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而大众媒介特别是广播被看作是加速行为和结构变革的重要手段。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理论流派,主要有三种模式:主导模式(或称现代化模式)、依赖模式(或称依赖性批判模式)以及交互模式(或称参与性模式)。
二、简答题
9. 简述香农的传播模式。
【答案】香农的传播模式是由美国两位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于1949年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提出来的。
(1)基本内容
这个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某些衰减或失真。
(2)意义
①这个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这对于社会传播过程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②这个模式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这种作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越来越明显。
③这个模式为以文理结合的方法考察传播过程打下了基础。
(3)不足:这个模式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的环节,不能完全应用于人类的社会传播。
10.有限效果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与之前的魔弹论的观点有什么区别?
【答案】(1)有限效果论的基本观点
①大众传播的效力是有限的。受众并不像以前所认为的那样只是一些毫无差异、联系松散的乌合之众,任凭大众媒介随意摆布,叫向东就不敢向西; 相反,受众通过各种社会网络而组合成一个坚不可摧的联合阵线,使得媒介根本无法为所欲为。
②媒介要对受传者产生影响,必须通过一系列中介因素。这些中介因素包括有个人接受信息必经的选择过程(包括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群体规范形成的压力以及各种个人影响等。
(2)有限效果论与魔弹论的区别
魔弹论认为,受众作为靶子处在没遮没拦、被动挨打的地步,因而信息都是百发百中,无往不胜。而在有限效果论中,受众身卜穿着好几件防弹衣,有效地削弱了媒介的影响力,因而信息的命中率就得大打折扣。
传播学者己经大量实验证明,受众在信息面前绝不是驯服的奴隶,而是具有高度自觉的主人。
11.舆论领袖的特征有哪些?
【答案】舆论领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他们的人数不多,只是全体公众中的一小部分成员。正因如此,才有所谓领袖之称。
(2)舆论领袖都只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并非在所有方面都能担当起领导舆论的重任。
比如,国际局势上的舆论领袖未必是国内事务的舆论领袖,时装方面的舆论领袖未必是体育方面的舆论领袖,股票交易中的舆论领袖未必是文化事业中的舆论领袖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