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财经大学财政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我国2003年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和2006年的结构性调整。
【答案】(1)我国2003年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
我国2003年确定了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原则:“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产品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
②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人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
③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
④推进外贸体制改革,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通过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等,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积极引导外贸出口代理制发展,降低出口成本,进一步提升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结合调整出口退税率,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提高出口整体效益。
⑤累计欠退税款由中央财政负担。对截至2003年底累计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和按增值税分享体制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其中,对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采取全额贴息等办法予以解决。
(2)我国出口退税2006年的结构性调整
鉴于近年来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为了转变外贸增长力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出口贸易的均衡发展,将贸易顺差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国务院决定自2006年9月再次降低钢材、水泥等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2. 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
【答案】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即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称其为税收。
(1)税收的强制性。它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2)税收的无偿性。它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3)税收的固定性。它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税率比例或
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3. 如何完善我国财政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答案】(1)财政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财政领域的民主化与法制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确定国家预算收支规模,实现国家预算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国家预算方案一旦经法律程序确立,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立法程序,任何人、任何机关团体都无权擅自更改和变动,具有不受任何干扰的权威性。
②按国家的方针政策确定公共项目的种类,包括公共支出项目和公共投资项目,确定各公共项目的支出数额及其所占比例。
③通过立法确定预算收入的筹资方式和制度,即确定税种、税率、纳税人和合法收费等事项。
④对预算执行实施日常财政监督,审核国家决算。
(2)我国财政的法制化
财政法制是财政决策和财政管理的基本依据。财政法制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围绕并服务于财政改革与财政发展,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法律制度,使一切财政活动及财政管理工作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财政法制化建设包括财政立法、财政执法、财政行政复议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财政立法。财政立法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依据法定的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财政法律法规的活动。财政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决策要求。
b. 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参与财政立法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
c. 体现国家整体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实现财政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合理地规定财政部门的职责和财政管理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d 既要借鉴国际经验,又要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法规体系。
②财政执法。财政执法是指国家财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领导、组织和管理财政工作的过程中,实施法律、行政法规、财政规章等财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财政执法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 合法原则; b. 适当原则; c. 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3)财政行政复议。财政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财政执法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发生争议时,财政执法主体的上一级财政机关或者制定法律、法规的其他机关,根据相对方的申请,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决定的行政法律制度,它是财政机关在系统内部自行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财政行政复议应遵循的原则有:a. 合法原则; b ,公正原则; c. 公开原则:d. 及时原则; e ,便民原则。
4. 试阐述财政平衡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
【答案】(1)运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
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分析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及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一是运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暂不考虑货币政策的影响,只分析财政赤字对总量平衡的影响; 二是引入货币金融市场运用IS-LM 模型分析较为复杂的财政赤字影响。
这里运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简单的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总量平衡有如下恒等式: C+S+T+MC+I+G+X (1)
恒等式的左边代表总供给的收入流量,由消费C 、储蓄S. 税收T 和进口额M 组成; 右边代表总需求的支出流量,由消费C 、投资I 、政府支出G 和出口额X 构成。这个恒等式可以理解为:不论经济处于何种状态,在给定的时期内,作为总供给的收入流量恒等于作为总需求的支出流量。政府的所有支出,无论是赤字支出还是非赤字支出,都汇入支出流量而构成总需求。根据恒等式(1),我们可以列出描述财政赤字的预算恒等式: G-T (S-I )+CM-X) (2)
恒等式左边表示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当G>T时,政府预算出现赤字; 当G 这个预算恒等式可以理解为:财政赤字 (2)对封闭型经济讨论 为使该恒等式表达的经济含义更容易解释清楚,我们从一个封闭型经济开始讨论。 M-X=O推导出G-T 即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 S 一I (3) 储蓄、投资账户结余+贸易经常账户赤字。 这个公式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一个部门的赤字正是另一个部门的结余。政府预算的赤字,可以由非政府部门的储蓄结余来抵补。按照恒等式的逻辑,财政赤字的增加可以不影响需求总量,因为弥补赤字的资金可以来源于民间的储蓄结余。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多支出的那一部分,正是非政府部门少支出的那一部分。 因此,赤字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替代支出的方式嵌入总需求,而不改变需求总量; 如果财政赤字超过储蓄、投资账户结余,那么,赤字就会以增加新的需求的方式叠加在原有的总需求之上扩张总需求。 (3)对开放型经济讨论 在一个开放型经济中,财政赤字不仅可以用国内结余资源来弥补,还可以吸收国外资源。假定M-X>0,即贸易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这表明一部分国外资源流入国内以补充国内总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准动用了这部分资源,则取决于S 和I 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以下几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