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19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34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49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64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根本属性是( )。

A. 真理的阶级性

B. 真理的客观性

C. 真理的可变性

D. 真理的具体性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因此,即使是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根本属性依然是客观性。

2.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庸俗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答案】D

【解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形容只看见事物的一部分,而没有完整地认识事物。这是在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我们坚持辩证法,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 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A. 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

B. 抹煞意识同物质的差别

C. 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D. 否认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答案】B

【解析】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主张元神论并肯定物质是惟一的实在,但它把唯物主义庸俗化,把意识直接归结为物质,否认意识的积极作用,把物质和意识混为一谈。把唯物主义庸俗化了。庸俗唯物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哲学思潮,是非科学的世界观。

4.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 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是( )。

A. 先验论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说明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 经验论的观点

【答案】C

【解析】人能够积极主动地感觉、反映外界事物,即人具有主体性。集中表现为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事物由于不同的目的,在观察、感觉、反映时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所获得的认识也是不同的,马克思这段话就是说明了“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5. 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

A. 较差的可能性

B. 微小的可能性

C. 现实的可能性

D. 抽象的可能性

【答案】D

【解析】可能分为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抽象的可能是指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根据,在目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可能。与不可能不同,抽象的可能也是一种可能,它在现实中有着某种根据,只不过根据不充分,而不可能是现实中全然找不到根据的东西。

6.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

A. 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B.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D. 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

【答案】C

【解析】这句话体现了人的历史活动的规律性。这里所说的自然史过程是指社会历史运动存在着与自然运动相似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一论断进一步表明了决定人们思想动机的是物质利益或经济关系,即人们为解决物质生活问题而从事的生产以及生产中结成的关系。这一发现既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也为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和社会科学奠定了基础。

7.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B. 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

C. 逻辑推理的方法

D.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答案】D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 )

A. 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 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 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

【答案】D

【解析】实践创造了历史,并统一了自然观和历史,传统唯物主义之所以解释历史失败,或者陷入唯心,就是因为人们没有找到主观和客观相同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

9.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 两种不同的道路

B. 两种不同的状态

C. 两种小同的方式

D. 两种不同的结果

【答案】B

【解析】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是必然与自由这对范畴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必然王国指人们受盲目必然性的支配,主要是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的一种社会形态; 而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自己本身的主人的一种社会状态。

10.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D.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答案】D

【解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特殊性中包舍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如果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