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激发群体创新的办法有哪些?

【答案】激发群体创新的办法具体如下:

(1)头脑振荡法

①头脑振荡法的提出也称头脑风暴法,最早山奥斯本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用于群体决策时则是指让人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的一种方法。

②头脑震荡法的主要特点有:

a. 把有关的人员召集在一起,让他们就某一专门问题无拘束地发表意见;

b. 不允许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反驳,即使是提出极其荒谬的意见也不允许反驳;

c. 不作结论,鼓励大胆自由地思考问题,思路越广越受欢迎,意见提得越多也越受欢迎; d. 允许人们经过协商联合提出某种意见;

e. 人数不可过多,以十几个人为宜,时间不可过长,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f. 采用这种方法应针对比较单一明确的问题。如果问题涉及面很广,则应把复杂问题分解为单一性的小问题。

③头脑振荡法的优缺点

a. 优点在于使人解放思想,敢于大胆地想问题;

b. 缺点在于整理意见、分析意见要花很多时间,拖延决策。

④头脑振荡法的派生

反向头脑振荡法,其含义是让人们对某个方案只提批评意见,尽量挑毛病,甚至吹毛求疵,从而根据批评意见修改这个方案,使之达到完美程度。

(2)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未来事件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程序:

①就预测内容写成若干条含义明确的问题,规定统一的评估方法;

②根据情况,选择有关方面的专家数十人,将上述问题邮寄给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

③将专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对每一问题进行统计处理,找出答案中的中位数和分布情况。

④将统计结果再反馈给专家,每个专家根据统计结果,考虑其他专家的意见,对自己的建议进行修改,但全部过程都需保密。

⑤将修改过的意见再寄给专家。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被调查者彼此小见面,小了解真名实姓,避免产生相互之间的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经过几次反馈,意见比较集中,便于决策者下决心。

(3)提喻法

提喻法由哥顿提出的,故又称哥顿法。其做法是邀请5~7人参加会议进行讨论,但讨论的问题与即将进行的决策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运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讨论。

采用这种类比的方式的好处是把熟悉的事情变成陌生的事情,有助于人们摆脱框框的束缚,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开拓新的思路。

(4)方案前提分析法

并不去直接讨论有待决策的备选方案本身,而是讨论这些方案所依据的前提。

这种方法的优点有:

①参加备选方案讨论的专家,往往也是这些方案的提出者。

②如果参加讨论的人数较多,意见很杂,则难以解决意见分歧。分析方案的前提则比较容易集中正确的意见,从而得出正确的方案。

③由于深追方案的前提,可以对方案的论据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从而增加选择方案的把握。

(5)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

此方法的程序及其设计的依据:

①主持者向与会者通知开会地点与时间,但不告知议题。

②与会者到齐后,主持者宣布议题,每次只议一个题目,解决一个问题不超过两小时。

③主持专家宣布全体进行“沉默准备”,发给每人纸笔,并规定时限(10-20分钟)。此时限内不允许互相交谈,每人埋头就议题准备意见。

④到指定时间后,每人依次宣读自己准备好的意见,但每轮只读一条,并由记录员将发言要点记在大家可见的黑板或大自纸上。

⑤大家对不明白处提出问题,由原提议者解释澄清。

⑥每个人将各备选方案,按照各自对其质量高低的判断,列出顺序。

⑦记录员将每条意见的获票数写在黑板上。获票最多者即为群体决策。

2. 什么是角色? 群体中的角色表现有哪几种?

【答案】角色是指每一成员在群体中所表现出的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群体成员有三种典型的角色表现,即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

(1)自我中心角色

自我中心角色是指成员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这类人包括:

①阻碍者。指那些总是在群体通往目标的道路上设置障碍的人;

②寻求认可者。指那些努力表现个人的成绩,以引起群体注意的人;

③支配者。这类人试图驾驭别人,操纵所有事务,也不顾及对群体会产生什么影响;

④逃避者。这类人对群体漠不关心,似乎自己与群体毫无关系,不做贡献; 等等。研究表明,这些角色表现对群体绩效带来消极作用,造成绩效下降。

(2)任务角色

任务角色的表现有:

①建议者。指那些给群体提建议、出谋划策的人;

②信息加工者。指为群体收集有用信息的人;

③总结者。指为群体整理、综合有关信息,为群体目标服务的人;

④评价者。帮助群体检验有关方案、筛选最佳决策的人。

(3)维护角色

维护角色的表现有:

①鼓励者。指热心赞赏他人对群体的贡献的人;

②协调者。指解决群体内冲突的人;

③折中者。协调不同意见,帮助群体成员制定大家都能接受的中庸决策的人;

④监督者。指保证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动寡言的人,而压制支配者。

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起积极作用。每一个群体不仅要完成任务,而且要始终维持自己的整体。而成员的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的作用正是为达到这两个目的的。研究发现,在任务角色、维护角色和群体绩效之问有正比关系。

二、简答题

3. 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我国现有状况下,奖金是激励因素,还是保健因素?

【答案】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首先提出的。

(1)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赫兹伯格认为,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与使职下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大不相同的。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往往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通常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

①保健因素。造成职工非常不满意的原因有:公司政策、行为管理和监督方式、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地位、安全和生活条件。这些因素改善了,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怠工与对抗,但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促使生产增长。

②激励因素。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原因有: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较大的责任、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等。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生产率。如果处理不好,也能引起职工不满,但影响不是很大,赫兹伯格把这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③满意的对立面应当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

(2)在我国现有状况下,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资金是激励因素,而经济发达地区,奖金是保健因素。

4. 何谓企业文化? 其内容和结构是怎样的?

【答案】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价值观上的共识和行为习惯上的一致,它贯穿于组织的全部活动,影响组织的全部工作,决定组织中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以及整个组织的素质、行为和竞争能力。

(1)组织文化的定义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是理念形态文化、制度一行为形态文化和符号形态文化的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