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设计与技术之细胞生物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光脱色荧光恢复技术
【答案】
光脱色荧光恢复技术 是指用荧光素标记膜蛋白或膜脂,然后用激光束照射细胞表面某一区域,使被照射区的荧光逐渐变暗,停止照射后,由于膜的流动性,变暗区域的亮度逐渐増加,最后恢复,根据荧光恢复的速度可推算出膜蛋白或膜脂的扩散速率的一种技术。该技术是研究膜蛋白或膜脂流动性的基本试验技术之一。
2. 胶原
【答案】胶原是胞外基质最基本结构成分之一,是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原
交替平行排列,使胶原形成周期性横胶原是胶原纤维的基本结构单位;原胶原是由三条肽链盘绕成的三股螺旋结构,
一级结构具有重复序列;在胶原纤维内部,
原胶原蛋白分子呈
原酶特异降解,而参入胞外基质信号传递的调控网络中。
3. 活性染色质
【答案】指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其核小体构型发生构象变化,往往具有疏松的染色质结构,便于转录调控因子和顺式调控元件的结合,以及
4.
【答案】聚合酶在转录模板上的滑动。 纹。生物学功能:胶原赋予组织刚性及抗张力作用;使组织具有牢固、不易变形的特点;可被胶的中文意思是真核细胞,是指有膜结构围成的细胞核,DNA 与蛋白质
,基因组至少有两条染色体;有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结合,形成染色质(体)
体、线粒体、叶绿体等;具有细胞骨架系统的细胞。
5. ABCsuperfamily
【答案】ABC superfamily的中文名称是ABC 超家族。ABC 超家族是一类ATP 驱动的膜转运
ABC 超家族包含有几百蛋白,利用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将多肽及多种小分子物质进行跨膜转运。
种不同的转运蛋白,广泛分布于从细菌到人类的各种生物中,所有ABC 蛋白一般含有4个核心结
,具有ATP 构域:两个跨膜结构域(T ), 形成运输分子的跨膜通道;两个胞质侧ATP 结合域(A )
酶活性。
6. 冷冻蚀刻技术
【答案】冷冻蚀刻技术是指首先用快速低温冷冻法将样品迅速冷冻;然后在低温下使相对脆
弱部位断裂,用铂、金等金属进行倾斜喷镀,再垂直于断面进行碳真空喷镀,形成一层连续的碳膜;最后将样品本身消化,在电镜下观察碳膜和金属“铸型”的一种技术。主要用来观察膜断裂面的蛋白质颗粒和膜表面结构,不需包埋和固定,能保持样品的真实结构。
7. 质子泵(H+pump)
【答案】质子泵是指位于细胞质膜或细胞内膜上的一种能主动转运质子的特殊蛋白质。人体及动物细胞中的质子泵可分成3种,一种与栗和栗结构类似,存在于质膜上,
在转运
的过程
时的过程中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称P 型质子泵;第二种存在于溶酶体膜上,在转运中不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称V 型质子泵;第三种则位于线粒体的内膜上,功能较特殊. 转运
上质子泵对H+的转运偶联了A TP 合成反应(即磷酸化反应)。
8.
顺浓度梯度进行,同时将该过程释放的能量以合成ATP 的方式储存起来,换句话说,线粒体内膜
【答案】Karyotype 的中文名称是核型。核型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等。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着丝粒的位置)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即为核型。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体细胞的核型可代表该个体的核型。核型分析是指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性的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的过程,对于探讨人类遗传病的机制、物种亲缘关系与进化、远缘杂种的鉴定等有着重要意义。
二、简答题
9. 根据图分析比较线虫与脊椎动物细胞程序化死亡相关的基因及其调节。
图
【答案】(1)线虫和脊椎动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的相似点
在线虫和脊椎动物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调节过程中,都有调节子、接合子、效应子三类分子,且存在一一对应的同源性基因。调节子抑制接合子的活性,使细胞程序性死亡处于关闭状态。当细胞程序性死亡受激活信号打开之后,调节子对接合子的抑制作用解除,接合子激活下游的效应分子,这些效应分子最终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
(2)线虫和脊椎动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的不同点
脊椎动物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在接合子的激活下效应子.
程序性死亡,而是通过激活下游复杂。
并不直接导致细胞的接着诱导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整个过程较线虫
10.在超薄切片技术中,对作为透射电镜样品包埋剂的物质有什么要求?
【答案】对制备透射电镜样品的包埋剂的要求:
(1)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并能耐受电子轰击、高温和真空挥发;
(2)在显微镜放大时不显示其本身结构;
(3)聚合时不发生明显收缩,以防止样品中的席位结构的损坏和移位;
(4)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如刚性和軔性)以利于切片;
(5)容易被电子穿透。
11.在高尔基体中进行的蛋白酶的水解加工方式有哪些? 加工方式多样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在高尔基体中进行的蛋白酶的水解加工方式有:
①无生物活性的蛋白原切除端或两端的序列生成成熟的多肽。
②含有多个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前体水解产生许多相同的活性多肽。
③含有不同信号序列的蛋白质前体加工成多种不同的产物。
④同一种蛋白质前体在不同细胞、以不同的方式加工产生不同的多肽。
(2)加工方式多样性的可能原因:
①确保小肽分子的有效合成;
②弥补缺少包装并转运到分泌泡中的必要信号;
③有效地防止这些活性物质在合成它的细胞内起作用。
12.概述细胞周期蛋白B 在分裂后期的降解途径、机理和调控因素。
【答案】(1)细胞周期蛋
白B 降解途径
细胞周期蛋白B (cyclinB )在分裂后期的降解是通过泛素化-蛋白酶体降解途径。蛋白质的泛素化需要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 又称泛素载体蛋白)和泛素连接酶(E3)的先后催化来完成,具体过程如下:
①E1活化泛素分子;
②泛素分子转移至E2;
③E3催化形成异肽键;
④IE 蛋白(cyclinB )被泛素化;
⑤蛋白酶体识别泛素化靶蛋白、A TP 水解驱动泛素移除、靶蛋白解折叠转入蛋白酶体核心内被降解。
(2)周期蛋白B 在分裂后期降解的机理
染色体与纺锤体结合后,Mad2从动粒上消失,对Cdc2的抑制解除,Cdc2是后期促进复合物APC 的正调控因子,因而能激活APC , APC 是一种泛素化途径中的E3连接酶,促进cyclinB 的降解。泛素化途径通过E1、E2、E3三个酶对需要降解的蛋白质打上多泛素链标签,具有这个标签的蛋白质最终被蛋白酶体水解。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