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大学生物化学(同等学力等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部控制区(internal control regions ICG)。

【答案】内部控制区是指tRNA 和5S rRNA基因的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下游区域(转录区)。

2. 半必需氨基酸。

【答案】半必须氨基酸是一类人体可以合成,可维持成人蛋白质合成的需要,但对正在成长的儿童来说,生长旺盛,蛋白质合成旺盛,对氨基酸的需要量大,自身合成的氨基酸不能满足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作为补充的氨基酸,如组氨酸。

3. 多酶体系。

【答案】多酶体系是指由几个酶彼此嵌合形成的,催化一系列连续反应的酶体系。多酶复合体有利于细胞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同时便于机体对酶的调控。多酶复合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在几百万以上,一般分为可溶性的、结构化的和在细胞结构上有定位关系的三种类型。

4. 协同运输。

【答案】协同运输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浓度梯度。

5. 翻译(translation )。

【答案】翻译是指以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6. 糖原贮积症(glycogenosis or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答案】糖原贮积症是一类以组织中大量糖原堆积为特征的遗传性代谢病。引起糖原堆积的原因是患者先天性缺乏与糖原代谢有关的酶类。

7. 血脂。

【答案】血脂是血浆中所含的脂质的统称。组成血脂的脂质包括三酰甘油及少量二酰甘油和单酰甘油,磷脂主要是卵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和游离脂肪酸。血脂并非以游离态存在,而常常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可以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 脂蛋白极高密度脂蛋白

8. 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pyridine nucleotide synthesis)。

【答案】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是以谷氨酰胺、天冬氨酸、

小分子为原料,从头合

成嘧啶核苷酸,是嘧啶核苷酸合成的主要方式。

二、问答题

9. 写出血糖的来源去路。

【答案】(1)血糖来源主要包括;①食物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②肝糖原分解;③糖异生。

(2)血糖去路主要是:①氧化供能;②合成糖原;③转化为脂肪和某些非必需氨基酸;④转变为其他糖类化。

10.作为克隆载体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1)具有自主复制的能力;

(2)携带易于筛选的选择标记

(3)含有多种限制酶的单一识别序列,以供外源基因插入;

(4)载体应尽量小,便于导入细胞和进行繁殖;

(5)使用安全。

11.简述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RNA 聚合酶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答案】真核生物RNA 聚合酶(ppl )有3种:

(1)

(2)

(3)rRNA 转录酶,合成 rRNA 前体(18S 、2. 8S、28S ); mRNA (hnRNA )转录酶,合成mRNA 前体,专一识别蛋白质基因的启动子; 小分子RNA 转录酶,识别的启动子通常位于结构基因的内部,合成小分子RNA ,如tRNA 、 5SrRNA 、snRNA (smallflu-clearRNA )等。原核生物RNA 聚合酶通常只有一种,识别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催化合成所有类别的RNA 。

12.DNA 与RNA 的一级结构有何异同?

【答案】(1)①DNA 的一级结构中组成成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核苷酸残基的数目由几千至几千万个;而RNA 的组成成分是核糖核苷酸,核苷酸残基的数目仅有几十到几千个。②另外在DNA 分子中A=T, G=C; 而在RNA 分子中

磷酸二酯键相连接的。

13.如果草酰乙酸和酮戊二酸均被用于氨基酸合成,那么三羧酸循环将如何正常进行?

【答案】草酰乙酸和

以通过草酰乙酸得来。

酮戊二酸是TCA 循环的重要中间产物,因此必须得到补充。生物体内,酮戊二酸可可以通过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催化的酶是丙酮酸羧化酶。在TCA 循环中, (2)二者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以单核苷酸作为基本组成单位,

核苷酸残基之间都是由

14.流感病毒是一种常见病毒,为什么流感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后不会导致细胞的转化

(transform ) ?

【答案】流感病毒是一种负链RNA 病毒,在其生活周期中不会出现可以稳定存在于宿主细胞中的DNA 分子形式,因此不会转化宿主细胞。

三、论述题

15.试述生物膜的两侧不对称性。

【答案】对生物膜的不对称表现在:

(1)脂双层两侧的磷脂组成不同;

(2)膜蛋白在膜内外有不同的拓扑排列;

(3)膜内带有糖基的化合物,包括糖蛋白和糖脂,分布不对称,在哺乳动物质膜都位于膜的外侧。这些膜的不对称保证了膜的方向性功能。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实验技术的发展,对生物膜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认为生物膜的结构是不对称的。

一是表现在膜脂分布的不对称。例如,在红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层中,外层含神经鞘磷脂和卵磷脂较多,而内 层则含脑磷脂和丝氨酸磷脂较多,这种不对称分布会导致膜两侧电荷数量、流动性等差异。生物膜脂质在两层之 间的翻转运动是很缓慢的,这对于维持膜脂的不对称性是很重要的。

二表现在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膜上蛋白质有数十种,通常占膜重的50%以上,膜蛋白不仅分布在膜脂双分层的两侧(称外在蛋白),还分布在脂质分子内部(称内在蛋白)。研宄表明,蛋白质分子在膜上分布是不均一的,在膜的某些区域内,外侧分布较多,内侧较少;在另一些区域内,则外侧分布少,内侧分布多。有的部位蛋 白质分子分布很密集,有的部位则很稀疏,与膜

脂不同的是,膜蛋白不能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层,这有利 于膜蛋白的不对称分布的维持。

此外,糖类在膜上的分布也是不对称的无论质膜还是细胞内膜系的糖脂和糖蛋白的寡糖的分布都是不对称的。

16.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中哪些与它的等电点有关? 试述这些技术分离纯化的原理。

【答案】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中主要有等电点选择性沉淀和等电聚焦电泳两项技术与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关。

等电点选择性沉淀:蛋白质分子属于两性离子,所带电荷因溶液pH 不同而变化,当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 即为该两性离子的等电点。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以双极离子存在,总净电荷为零,颗粒无电荷问的排斥作用,易凝集成大颗粒,因而最不稳定,溶解度最小,易沉淀析出。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可以通过调整溶液pH 依次沉淀,并且沉淀出来的蛋白质可保持天然构象,能再溶解于水中并具有生物活性。等电聚焦电泳: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总净电荷为零,在外电场作用下,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各种蛋白的等电点不同,在同一pH 时所带电荷不同,在同一电场作用下移动的方向和速度也不同,可用电泳来分离提纯蛋白质。等电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