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6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_____从意识、精神本身去寻找真理的标准,用认识去检验认识,否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尺度。_____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因而一般来说都主张检验真理有客观标准。但他们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把客观事物作为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因而也没有科学地解决真理的标准问题。
【答案】唯心主义; 旧唯物主义
【解析】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在哲学史上曾长期争论不休。唯心主义哲学从意识出发,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 日唯物主义虽然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但却脱离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相互区别的。第一次飞跃主要是_____,第二次飞跃主要是_____,同时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_____,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_____
【答案】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准备; 归宿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全部活动包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方面。第一次飞跃解决的是认识世界、形成思想的问题,第二次飞跃解决的主要是改造世界、实现思想的问题,同时又是认识过程的继续和完成。这两次飞跃相互区别,各自有所侧重,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在这两次飞跃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准备,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归宿。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_____、_____和_____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答案】自然; 社会; 思维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4. 从意识的内容上看,意识是_____、_____、_____三者的有机统一。
【答案】知; 情; 意
【解析】知、情、意(认知、情感、意志)作为人类三种基本的心理活动,它们既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主体意识系统。
5.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近现代欧洲哲学产生过两种片面性:一是只承认_____,否认自由的存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霍尔巴赫认为“支配物理世界之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在他看来,人在任何意义上都是没有自由的,一切都是由_____所注定的,这就导致“宿命论”。另一种观点是无限夸大_____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不承认任何因果性和客观必然性,这就是唯意志论哲学的观点。它主张意志自由是绝对的,认为意志支配一切。宿命论是错误的,唯意志论一也是不正确的。
【答案】必然; 必然; 自由
【解析】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近现代欧洲哲学产生过两种片面性:一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机械决定论,认为人的意志完全为因果必然性决定,根本不存在什么自由。霍尔巴赫认为“支配物理世界之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另一种观点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的自由意志论为代表,它认为人的意志是不受仟何必然性制约的,是绝对自由的,不存在仟何因果性和客观必然性,这种观点在现代发展成为唯意志主义哲学。
6. 哲学以_____为研究对象,它所揭示的是_____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体科学以_____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规定自己的研究对象是_____,因而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答案】整个世界; 世界总体; 世界的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 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解析】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它所揭示的是世界总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体科学以世界的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哲学与具体科学在对象上的区别实质上就是一般与个别或特殊的区别,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规定的研究对象。
二、单项选择题
7. 物质的根本特征是( )。
A. 能动性
B. 客观实在性
C. 时间和空间
D. 运动
【答案】B
【解析】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既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
8. 自然和社会既相区别又相统一的基础和纽带是( )。
A. 劳动
B. 自然
C. 人
D. 社会
【答案】A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界中产生出来的,社会依赖于自然又是对自然的超越。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劳动生产时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实际内容就是社会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把社会与自然联系起来又区别开来的中介和基础就是劳动。
9.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这是(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 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D
【解析】D 项,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无论正确与否,意识都是根源
10.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 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 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 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答案】B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实质和核心)又称矛盾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是因为它( )。
A. 并不以科学为基础
B. 可以囊括一切科学
C. 给科学研究提供具体方法
D. 只提供指导科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