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810新闻传播实务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跨文化传播

【答案】跨文化传播是指具有明显差异的文化观念和表征体系的人们所进行的相互交流。这种差异对传播活动的形式、渠道、内容和结果都会产生很大影响。跨文化传播既是一种古老的人类历史文化现象,更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重要技能,也是各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其三个要素是:认知要素、言语语言和非言语语言。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始于第_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其创始人是美国人类文化学者爱德华. 霍尔。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中首创了“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跨文化传播)一词,因此被称为跨文化传播研究之父。20世纪70年代,跨文化传播学成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

2. 文化帝国主义

【答案】文化帝国主义又称媒介帝国主义(mediaimperialism ),是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赫伯特·席勒的《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和《传播和文化统治》,他描述了美国的媒介产品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入侵”。文化帝国主义有三个特点:①它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扩张; ②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来实现全球性文化支配; ③由十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或者说信息本身就是文化产品),所以这种文化扩张主要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来实现的。

3. 群体压力

【答案】群体压力是指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它不仅是群体保持协调统一的前提,也是人的社会合作性的体现。

4. 媒介融合

【答案】媒介融合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丰富多样的传播功能融合于一个系统之中,实质是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这一概念产生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一方面,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逐步强大。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及文化潮流的发展与进步引发社会阶层的“碎片化’,,

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的“碎片化”和受众的“碎片化’,,大众时代过渡为分众时代,媒介受众由以往的单向阅听人的角色转变为需要为其量身订制娱乐、资讯服务的用户。媒介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充分,传媒产业正以日益丰富的信息娱乐元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技术、消费者和产业背景共同制约着媒介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二、论述题

5. 在关于传闻的三个要素“重要性、模棱度、批判能力”(importance ; ambiguity ; criticalability )中,大众传媒在哪两个要素上可以发挥作用以抑止传闻的进一步蔓延? 宜采取哪些传媒的工作方式来引导舆论?

【答案】流言(传闻)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如下公式:

流言一事件的重要程度X 事情的模棱度/批判能力

如果传播的内容对传播者很重要,涉及很大的切身利益,同时,传播者对其的了解又很不清晰,那么,越是重要,越模糊,传播速度越快越广; 公众对所传播的事情了解得越清晰,或具有批判理性,能够辨别,那么,流言的传播就会遇到阻力。

在这个公式里,流言内容的重要性一般是难以变更的,因为通常是客观存在的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关于事情的清晰程度是可以改变的,公众对事情的理性认识也可以提高。大众传媒在进行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应在模棱度和批判能力两个方面加以改变。具体而言应采取以下工作方式:

(1)公开真实的情况,减少信息的模棱度。

“谣言止于公开”,在流言蔓延的社会环境下,大众传播媒介应充分发挥社会监测的功能,及时、真实地向公众报告与他们利益相关的信息,哪怕这些信息是不令人愉快的,这可能会暂时造成恐慌,但它也能够调动全体人共同参与,克服危机。而隐瞒和‘谎报信息,即使目的是为了人们不惶恐,但效果恰恰相反,会带来社会恶性循环的混乱,因为人们没有了可以信赖的信息渠道,长久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恐惧。

(2)提供相关问题的科学解释,增强公众批判能力。

大众传播媒介在流言四起的环境中应以理性的思维和态度,利用自身的优势,提供相关间题的专业解释和科学看法,引导公众,提高公众的科学认识和理性意识,使公众对事情有正确

的认识,这样公众也就更容易抵制不真实的传闻,避免无谓的恐慌。

6. 用媒介生态结构论谈谈现今新闻选择标准和方式的新变化。

【答案】新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受众更大的信息传播权利,空前的拓展了媒体空间,加速了传播的速度、深度、广度,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传统媒体的白热化竞争,新的传播方式进入新闻领域,手机媒体的异军突起。西方媒介全球化战略对中国传统媒体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心理、资本冲击,中国传统媒体面临生存竞争。

(1)新闻选择标准的新特点

①更加注重时新性。当今的新闻生态环境是各种新媒体的运用,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更高,新闻的选择也更加注重时间性和新鲜性。

②更加注重重要性。一件事实影响的人越多越重要,影响的人越多越容易成为新闻事实。

一件事实、一种现象对社会影响的时间越长,说明它越重要,它就越容易被当作新闻事实。一件事实影响的空间范围越广大,就越重要。一件事实越是影响到人们的利益,就越重要,就越容易成为新闻事实。

③更加注重显著性。与普通人相比,或者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者在一定领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或者具备某种特殊的才能,或者拥有特殊的权威性,或者具有一些非一般的特殊“素质”的人更容易得到报道。具有激发和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内在力量显著性事件,也更容易得到报道。

④更加注重接近性。

事实发生的空间与传播指向的空间越近或重合,这样的事实就越容易成为新闻事实。与人们“利益距离”越小的事实越易于成为新闻事实。某一事实的发生,如果容易引起人们心理上、情感上的反应,那就说明它与人们在心理上具有接近性,心理距离小,从而有利于一定的事实转化成为新闻事实。

⑤更加注重兴趣性。能够激发人们关注它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或注意的事情越容易得到报道。

⑥更加注重受众的需求。尽可能满足收受者合理的新闻需要,新闻媒体、新闻传播者不应背离新闻精神,违背新闻传播的内在目的,在满足收受者新闻需要的口号下追求自己的私利,从事一些有违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冲破职业道德底线的勾当。

⑦更加追求经济利益。由于经济利益直接关系到一定新闻媒体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能否赢利有时会成为不少媒体决定刊播什么内容的决定性标准。传播的内容有可能受到广告商的影响,受到某些重要新闻源主体的影响; 媒体在选择报道内容时会进行各种成本核算,其中,经济利益标准会被作为重要的成本尺度,从而影响一些新闻的取舍; 有可能选择一些迎合收受者不合理需求的内容进行传播。

⑧根据媒介形态进行选择

按媒介形态特征和传播技术水平选择事实,可以称作选择事实的“工具尺度”,即要合乎“工具尺度”的要求,符合传播工具的客观属性。

不同媒介形态虽然遵循共同的新闻传播规律,但又有自身的特殊性所在,每一种媒介形态都有自己倚重的技术和传播符号系统。因而,对同一新闻事实的报道,其选择的方法和内容的侧重都是有一定差别的。

在宏观层面上,一定历史时期具有的传播手段和技术水平是客观的、有限的,它对能够传播什么特别是如何传播同样具有客观的制约性,传播者是不能任意超越的。传播者在选择事实时,必须考虑所选择的对象是否是一定媒介形态能够准确反映的对象,是否是现有传播技术、传播手段可以驾驭的对象。

7. 从传播学的角度,谈谈为什么动漫、网络游戏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异军突起。

【答案】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动漫、网络游戏也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